高晶晶, 李穩(wěn)宏, 李婉婷, 蔡 靜, 趙 鵬, 延綏宏, 朱驟海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陜西西安 710069)
款冬花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干燥花蕾,又名冬花、九九花等。它是應用歷史悠久的中藥材,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中品[1],臨床上主要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勞嗽咳血等癥[2]。最新研究表明款冬花粗多糖對體外培養(yǎng)人白血病K562細胞有顯著的凋亡誘導作用,在治療白血病方面具有良好前景[3]。而目前對款冬花多糖深入研究報道較少,為此作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對款冬花多糖的脫色是其分離純化工藝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前提取的款冬花多糖顏色一般較深,必須對其中的色素進行脫除。多糖脫色的常用方法有活性炭法、雙氧水法以及樹脂法等[4],本實驗對這幾種常用的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以期得到一條適合款冬花多糖脫色的工藝路線。
1.1 儀器和試劑 款冬花由陜西省新藥技術開發(fā)中心提供;30%H2O2,考馬斯亮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異辛烷,正己醇,NaCl,苯酚,硫酸等試劑均為分析純;西安市藍深樹脂公司提供 LS-21,LS-30,LS-700B,LS-206型大孔吸附樹脂;西安市藍曉樹脂公司提供LXD-762,LSA-700B型大孔吸附樹脂;722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ZHWY-200B型恒溫震蕩器,上海智城分析儀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制備款冬花多糖及脫蛋白 將款冬花干燥花蕾粉碎,加入95%的乙醇脫脂,脫脂后的款冬花加入一定量的水,用超聲輔助浸提30 min,抽濾,合并濾液濃縮,然后醇沉,抽濾,濾餅用無水乙醇、乙醚洗滌數(shù)次,干燥后即可得到黃棕色的款冬花多糖粗品。
將上述粗多糖配制成一定質(zhì)量濃度的粗多糖液,加入一定量Sevage試劑(氯仿-正丁醇為4∶1),經(jīng)3 000 r/min均質(zhì)機充分混合后離心,取上清液再加入Sevage試劑按上述方法重復操作多次,直至蛋白脫除率達到80%以上為止。
1.2.2 款冬花多糖脫色方法簡介
方法1 雙氧水氧化法脫色:取脫蛋白后的多糖配制30 mL質(zhì)量濃度為2 mg/mL的粗多糖溶液,調(diào)節(jié)pH為9,加入等體積30%的H2O2,置于45℃恒溫水浴中脫色6 h。
方法2 活性炭吸附脫色:活性炭用重蒸水清洗后過濾,在120℃下干燥8 h,冷卻備用。取脫蛋白后的多糖配制30 mL質(zhì)量濃度為2 mg/mL的粗多糖溶液,向其中加入1.5%的活性炭,置于45℃恒溫水浴中,脫色2 h。
方法3 反膠束溶液脫色[5]:反膠束溶液的制備方法為準確移取2 mL正己醇、8 mL異辛烷和0.548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混合。多糖預處理液的制備方法為配制質(zhì)量濃度為4 mg/mL脫蛋白后粗多糖溶液100 mL,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熱30 min,取出并冷卻至室溫,3 000 r/min下離心3 min,取其中40 mL上清液,并向其中加入0.467 g NaCl,攪拌至全部溶解,備用。最后取3 mL的多糖預處理液各向其中加入1 mL反膠束溶液,振蕩3 min,靜置30 min,取下層液體測其色素、多糖及蛋白量。
方法4 大孔吸附樹脂法脫色:按常規(guī)的樹脂預處理方法對6種樹脂進行處理,通過靜態(tài)吸附實驗,初選一個較優(yōu)的樹脂,對其進行脫色實驗。
1.3 分析方法
1.3.1 測定多糖中色素量及計算其脫色率 將款冬花粗多糖的水溶液在波長為200 nm~700 nm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發(fā)現(xiàn)溶液在280 nm~320 nm處有一個吸收平臺,因此將色素的檢測波長定為320 nm。
A前、A后分別為脫色前后多糖樣品的吸光度值。
1.3.2 測定多糖量及計算多糖保留率 采用苯酚-硫酸法[6]測定多糖的量。
M前、M后分別為脫色前后的多糖量。
1.3.3 測定多糖中蛋白量及計算蛋白去除率采用考馬斯亮藍法[7]測定蛋白的量。C前、C后分別為脫色前后的蛋白質(zhì)質(zhì)量濃度。
2.1 不同脫色方法的結果和分析 見圖1。
圖1 不同脫色方法結果比較
由圖1可知,雙氧水脫色法的脫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均處于中等水平。其脫色原理是雙氧水在受熱過程和光照條件下會迅速分解產(chǎn)生初生態(tài)氧,這種氧會破壞多糖中的有色物質(zhì),但其缺點是雙氧水在脫除色素的同時,它的強氧化性也會使多糖的羥基等活潑基團氧化,使多糖降解,從而降低了多糖的保留率[8]。
活性炭吸附脫色法的脫色率很高,但其缺點是多糖保留率低,是由于活性炭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在吸附色素的同時也會吸附大量的多糖,而且采用這種方法脫色后,過濾起來也相當困難[5]。
反膠束溶液法是一種新型的脫色方法,它的優(yōu)點在于脫色的過程中不會破壞多糖,仍然可以保留大部分多糖。但是脫色效果相對于其它方法不是很明顯,而且在多糖液中加入的反膠束溶液在脫色后很難完全去除干凈,這將會對后續(xù)的純化及結構鑒定方面的研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樹脂吸附脫色法是一種比較好的脫色方法,盡管其脫色率沒有活性炭法高,但多糖保留率高,并且具有較高的蛋白去除率。因此本實驗又對樹脂脫色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2 大孔吸附樹脂法脫色工藝條件優(yōu)化研究
2.2.1 靜態(tài)吸附實驗優(yōu)選脫色樹脂 將6種樹脂用常規(guī)樹脂處理方法預處理后各稱取1 g(干質(zhì)量)放入具塞錐形瓶中,分別加入100 mL質(zhì)量濃度為2 mg/mL的粗多糖溶液,室溫下置于恒溫振蕩器中,200 r/min,每隔一定時間取樣測其色素量,最后測其多糖保留率和蛋白去除率,結果見圖2和圖3。
圖2 靜態(tài)吸附動力學曲線
圖3 不同樹脂靜態(tài)吸附脫色結果
由圖可見,LXD-762和LS-206兩種樹脂的脫色率均較高,但LXD-762的多糖保留率明顯較差。因此,選用LS-206對其脫色性能進行進一步研究。
2.2.2 動態(tài)吸附單因素實驗
2.2.2.1 上樣速度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用濕法將處理好的20 mL樹脂(LS-206,下同)裝入玻璃交換柱,配制粗多糖液20 mL,濃度為4 mg/mL,上柱,迅速調(diào)節(jié)其體積流量為1 BV/h,然后用2 BV的蒸餾水沖洗,后測脫色液中色素的量,最后將溶液與洗液合并,測合并液的多糖和蛋白量。然后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其它上柱速度1.5 BV/h、2 BV/h、2.5 BV/h、3 BV/h進行考察,每一個實驗均做兩遍,然后取其平均值,結果見圖4。
圖4 上柱體積流量對樹脂脫色的影響
由圖4可知,上柱體積流量為1 BV/h時脫色效果較優(yōu),而且此時多糖保留率也較好,約為69%。
2.2.2.2 上樣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用濕法裝柱,柱體積為20 mL,配制質(zhì)量濃度為4 mg/mL的粗多糖液,體積分別為 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上柱,迅速調(diào)節(jié)體積流量為1 BV/h,然后分別用1 BV、2 BV、3 BV、4 BV、5 BV 的蒸餾水沖洗,后測脫色液色素量,最后將溶液與洗液合并,測合并液的多糖和蛋白量,每一個實驗均做兩遍,然后取其平均值,結果見圖5。
圖5 上樣量對樹脂脫色的影響
由圖5可知,當上樣量為30 mL(即1.5 BV)時的脫色效果較佳,此時的多糖保留率約為71%。
2.2.2.3 上樣質(zhì)量濃度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用濕法裝柱,柱體積為20 mL,分別配制質(zhì)量濃度為2 mg/mL、4 mg/mL、6 mg/mL、8 mg/mL的粗多糖液30 mL,上柱,迅速調(diào)節(jié)體積流量為1 BV/h,然后用3 BV的蒸餾水沖洗,后測脫色液色素量,最后將溶液與洗液合并,測合并液的多糖和蛋白量,每一個實驗均做兩遍,然后取其平均值,結果見圖6。
圖6 上樣質(zhì)量濃度對樹脂脫色的影響
由圖6可知,質(zhì)量濃度為2 mg/mL時脫色效果較好,但此時多糖保留率僅為33%,當上樣質(zhì)量濃度為6 mg/mL時多糖保留率較高為73%,脫色率也較高為94.21%。因此,選用6 mg/mL為適宜上樣質(zhì)量濃度。此時蛋白去除率為76.50%。
2.2.3 重復驗證實驗 按照上述最優(yōu)條件進行了3批驗證實驗,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在此工藝條件下實驗結果比較穩(wěn)定,重現(xiàn)性良好。
表1 動態(tài)吸附驗證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雙氧水法、活性炭法和反膠束溶液法對多糖脫色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樹脂法不僅脫色效果最好,而且同時具有多糖保留率高和一定脫除蛋白作用的優(yōu)點。
采用LS-206樹脂吸附脫色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體積流量1 BV/h,上樣量為1.5 BV,上樣質(zhì)量濃度為6 mg/mL。采用此工藝對款冬花多糖提取液脫色率可達94.19%,多糖保留率為73.02%,蛋白質(zhì)去除率為76.44%。
[1]吳 笛,張朝鳳,張 勉,等.中藥款冬花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8,43(4):260-263.
[2]劉可越,張鐵軍,高文遠,等.款冬花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22):1837-1840.
[3]張秀昌,劉 華,劉玉玉,等.款冬花粗多糖體外誘導人白血病K562細胞的凋亡[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11):2029-2031.
[4]付學鵬,楊曉杰.植物多糖脫色技術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11):166-169.
[5]段金友,方積年.多糖及其保健品去色素的新方法:中國,01105320.8[P].2002-09-18.
[6]馬 鶯,王 靜,牛天嬌.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測定[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6-8.
[7]吳志誠.接骨木多糖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純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2005.
[8]劉 芳,朱學慧,劉 玫,等.冬凌草多糖脫蛋白和脫色方法的研究[J].中藥材,31(5):75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