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蕾, 顧振綸, 薛仁宇, 狄建彬, 丁 爽, 郭次儀
(1.蘇州中藥研究所,江蘇蘇州 215007;2.蘇州大學(xué)生物化學(xué)與分子生物學(xué)教研室,江蘇蘇州 215123)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是常見的彌漫性肝病之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是肝細(xì)胞攝取的脂肪增加而氧化減少所致的肝細(xì)胞內(nèi)蓄積脂肪過多的病理狀態(tài)[1]。通??煞譃榫凭灾拘愿尾?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而以肝實質(zhì)細(xì)胞脂肪貯積和脂肪變性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癥。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也呈現(xiàn)上升趨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復(fù)雜,多種病因均能導(dǎo)致其發(fā)生,而其中高脂血癥是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高脂血癥是指血漿中的TC或(和)TG水平升高,使脂質(zhì)代謝紊亂的一種常見病。高脂血癥是形成脂肪肝的基礎(chǔ),而肝臟的脂肪病變又影響脂質(zhì)代謝,從而加重高脂血癥形成惡性循環(huán)。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可能逐漸發(fā)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末期肝衰竭以及肝癌[2]。高脂血癥性脂肪肝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因此,積極尋找高效、安全、廉價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
黃芩素是從唇形科(Labiatae)黃芩屬(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部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化學(xué)結(jié)構(gòu)屬于黃酮類。研究表明黃芩素具有降低腦血管阻力、改善腦血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且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保肝利膽、利尿、抗癌等多種藥理作用[3]。此外,黃芩素作為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被用于防治心血管疾?。?]。而黃芩素防治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尚未見報道,本實驗通過灌服脂肪乳劑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觀察了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為黃芩素更廣泛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SD大鼠,♂性,體重170~190 g,清潔級,由蘇州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XCYK(蘇)2002-0008,使用許可證號:SYXK(蘇)2007-0035。實驗期間飼養(yǎng)室溫度(20±2)℃。
黃芩素提取物(其中黃芩素含量≥50%),由蘇州中藥研究所植化室提供,生產(chǎn)批號:090428;力平之(非諾貝特)膠囊,法國利博福尼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93405,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50004,臨用時用0.5%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CMC-Na)配成1%藥物濃度。自制豬油;膽固醇,上??笊锛夹g(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 20070712;3號膽鹽,上??笊锛夹g(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070816;丙基硫氧嘧啶,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080411001;丙二醇和吐溫-80,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分別為T20061207和F20061016。各指標(biāo)檢測試劑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含豬油15%,膽固醇6%,3號膽鹽2%,丙基硫氧嘧啶0.2%,丙二醇20%,吐溫-80 16%配制而成[5]。
光學(xué)顯微鏡 CX31,OLYMPUS;分光光度計 T6,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zé)任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HHS-6型,上海浦東躍欣科學(xué)儀器廠;離心沉淀器80-2型,上海手術(shù)器械廠;內(nèi)切式勻漿機ZS83-1型,浙西機械廠;高速冷凍離心機5417R型,德國eppendorf公司。
將50只SD♂性大鼠,按體重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依次為正常對照組(Control)、模型組(Model)、陽性藥力平之(Lipanthyl)組 、黃芩素低(25 mg/kg)、高(50 mg/kg)劑量組。各給藥組預(yù)防給藥4 d后,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余每組上午9:00-10:30按時灌服脂肪乳劑10 mL/(kg·d),下午2:00-3:00分別按不同劑量以2 mL/(kg·d)體積灌胃,正常組和模型組給與等體積的CMC-Na,連續(xù)給藥4周。于末次給藥后禁食12 h,不禁水,然后以4%水合氯醛10 mL/(kg·d)體重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動脈取血,取肝臟稱其濕重計算肝重系數(shù),分別用生理鹽水和三氯甲烷-甲醇(1∶1)混合液制成10%肝組織勻漿液,同時取同一部位肝臟行HE染色作病理組織學(xué)觀察[6]。
肝重系數(shù)=肝重(g)/體重(100 g)。按試劑盒提供的方法分別測定血清 TC、TG、HDL-C、LDL-C、FFA、ALT和 AST。按下列公式計算,LDL-C=TC-(TG/2.2+HDL-C)。
精確稱取大鼠肝組織500 mg,加三氯甲烷-甲醇(1∶1)混合液至5 mL后勻漿,勻漿液置4℃ 24 h后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20 μL置另一試管中,室溫放置12 h以上,待三氯甲烷和甲醇揮發(fā)后,按試劑盒提供的方法分別測定肝臟中TC和TG含量。在相同部位稱取大鼠肝組織200 mg,加冰生理鹽水2 mL后勻漿,3 500轉(zhuǎn)離心15 min后取上清,按試劑盒方法分別測定 SOD、MDA和蛋白含量。
取同一部位肝臟以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行HE染色。根據(jù)分級標(biāo)準(zhǔn),光鏡檢查脂肪變性程度[7-8]。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組大鼠肝重和肝系數(shù)升高或明顯升高(P<0.05或P<0.01)。連續(xù)給藥4周后,與模型組相比黃芩素各劑量組大鼠肝重和肝系數(shù)明顯降低(P<0.01),但陽性藥力平之組大鼠肝重和肝系明顯升高數(shù)(P<0.01)。結(jié)果見表1。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組大鼠血清TC、TG、FFA和LDL-C升高或明顯升高(P<0.05或P<0.01)。連續(xù)給藥4周后,與模型組相比黃芩素各劑量組大鼠血清 TC、TG、LDL-C、FFA的水平降低或明顯降低(P<0.05或P<0.01),黃芩素小劑量對血清HDL-C也有升高作用(P<0.05)。陽性藥力平之也能降低或明顯降低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和FFA含量(P<0.05或P<0.01),但對 LDL-C、HDL-C 未見明顯影響(見表2)。
表1 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體重、肝重和肝系數(shù)的影響(x ± s,n=10)
表2 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和FFA的影響(x ± s,n=10)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連續(xù)給藥4周后,與模型組相比黃芩素各劑量大鼠血清ALT和AST降低或明顯降低(P<0.05或P<0.01)。但陽性藥力平之對ALT和AST未見有明顯影響(見表3)。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組大鼠肝組織中 TC、TG和 MDA明顯增加(P<0.01)。連續(xù)給藥4周后,與正常對照組相比黃芩素各劑量組大鼠能明顯降低大鼠肝組織中TC、TG含量(P<0.01),明顯升高SOD活性(P<0.01)。陽性藥力平之也能夠明顯降低肝組織中TC、TG含量(P<0.01),但對SOD、MDA無明顯影響(見表4)。
表3 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指標(biāo)的影響(± s,n=10)
表3 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指標(biāo)的影響(± s,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 <0.01。
組別 劑量/(mg/kg)ALT/(Kar U/L)AST/(Kar U/L)- 17.26±5.25 56.54±9.42模型組 - 25.43±1.76# 66.95±7.93#力平之組 20 22.83±5.46 58.36±9.72黃芩素組 25 15.06±6.12** 54.44±6.66**50 17.19±3.29* 55.07±8.47正常組*
大鼠肝臟組織石蠟切片并進行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其病理組織學(xué)變化,結(jié)果表明正常對照組大鼠肝細(xì)胞排列成索狀,結(jié)構(gòu)正常。模型組大鼠肝組織可見彌漫性的脂質(zhì)空泡,并有融合現(xiàn)象,黃芩素各劑量組大鼠給藥四周后,肝細(xì)胞脂質(zhì)變性的程度明顯減輕,肝細(xì)胞結(jié)構(gòu)趨于正常。陽性藥力平之對大鼠肝臟的病理組織學(xué)變化基本上與黃芩素小劑量作用相似,見表5~6。
表4 黃芩素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肝組織中TC、TG、SOD、MDA的影響(x ± s,n=10)
表5 肝臟脂肪變性程度分級標(biāo)準(zhǔn)
表6 黃芩素提取物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肝臟的病理組織學(xué)觀察
脂肪性肝病是由遺傳-環(huán)境-代謝應(yīng)激相關(guān)因素所致的以肝細(xì)胞脂肪變性為主的臨床病理綜合癥。肝臟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運輸?shù)冗^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內(nèi)源性血脂和脂蛋白合成及其代謝的主要器官,肝外組織的TC主要由HDL攜帶通過HDL受體途徑進入肝臟代謝。長期攝入高脂飲食,外源性脂肪吸收增加,導(dǎo)致高脂血癥。當(dāng)高脂血癥形成后,肝臟攝取脂肪酸及其酯化作用增強,肝內(nèi)脂肪酸除部分合成磷脂和膽固醇外,主要合成TG,TG再與肝細(xì)胞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合成的載脂蛋白結(jié)合,形成VLDL-TG釋放入血,當(dāng)肝內(nèi)TG過多超過了肝臟的轉(zhuǎn)運能力,或者VLDL分泌障礙時,均可導(dǎo)致TG在肝內(nèi)質(zhì)網(wǎng)堆積,從而壓迫肝血竇逐漸造成缺血、變性、壞死。因此,降低血脂、清除肝臟中堆積的脂肪是治療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5]。在本實驗中,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給予黃芩素4周后,能明顯降低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LDL-C和FFA,升高血清HDL-C,也能降低肝組織中的TC、TG含量和肝重系數(shù)。提示黃芩素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血脂及肝臟脂質(zhì)的含量從而防治高脂血癥性脂肪肝。
脂質(zhì)過氧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病機制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機體抗氧化能力減弱,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加強,產(chǎn)生大量自由基不能被及時清除,造成組織損傷。SOD是體內(nèi)重要的清除氧自由基的酶,對機體的氧化/抗氧化平衡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護肝組織細(xì)胞免受損傷。其活力的高低間接反映了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氧自由基能攻擊生物膜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形成脂質(zhì)過氧化物,主要是MDA,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機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的程度,間接反映出細(xì)胞損傷程度[9]。因此,降低自由基引起的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并提高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治療脂肪肝的另一重要途徑。在本實驗中,黃芩素可以明顯降低肝組織中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提示黃芩素可以通過降低自由基引起的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并提高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從而防治高脂血癥性脂肪肝。
另外,本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模型組大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給予黃芩素四周后,能使高脂血癥性脂肪肝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提示黃芩素對脂肪肝大鼠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此外,病理學(xué)亦證實給與黃芩素四周后脂肪肝的嚴(yán)重程度明顯減輕,表明黃芩素可以改善高脂飲食脂肪肝大鼠的脂肪變性程度,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肪肝的組織學(xué)變化。
綜上所述,黃芩素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血脂、肝脂質(zhì)、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和提高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保護肝臟,從而對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由于中藥具有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多通路的特性,其機制也比較復(fù)雜。因此,黃芩素防治高脂血癥性脂肪肝的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1]Petta S,Muratoreb C,Craxìa A.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hogenesis: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J].Dig Liver Dis,2009,41(9):615-25.
[2]Giovanni M,Roberto G,Maurizio C.Recent insights into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J].Prog Lipid Res,2009,48(1):1-26.
[3]馮云霞,楊 云,王俊敏,等.黃芩總黃酮的分離純化工藝研究[J].中成藥,2008,30:193-196.
[4]Huang Y,Tsang S Y,Yao X,et al.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aicalein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J].Curr Drug Targets Cardiovasc Haematol Disord,2005 ,5(2):177-84.
[5]Zhang Y,Xie M L,Zhu L J,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osthole on hyperlipidemic fatty liver in rats[J].Acta Pharm Sin,2007,28:398-403.
[6]倪鴻昌,李 俊,金 涌,等.大鼠實驗性高脂血癥和高脂血癥性脂肪肝模型研究[J].中國藥理學(xué)通報,2004,20(6):703-706.
[7]金 城,李會芳,魏 麗,等.姜參膠囊對實驗性脂肪肝的保護作用研究[J].中成藥,2009,31(1):135-137.
[8]曹 毓,唐大軒,溫志堅,等.清肝膠囊對大鼠脂肪肝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4):67-69.
[9]Song F,Xie M L,Zhu L J,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osthole on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c and alcoholic fatty liver in animal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7):43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