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汪文娟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即將來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包裝更是讓消費者眼花繚亂。記者走訪北京幾家大型超市,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包裝的月餅禮盒大多價格在百元以上。更有一些月餅號稱加入冬蟲夏草、人參、西洋參等名貴藥材,打著“至尊禮品”、“營養(yǎng)”等概念隱形包裝,動輒標價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盒,讓消費者目不暇接,一不小心就掉入“包裝陷阱”。
百元以上的月餅是否物有所值?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市場上還有哪些商品存在過度包裝現(xiàn)象?政府部門該如何監(jiān)管?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及一些業(yè)內(nèi)專家,為讀者揭開藏在“包裝”后的秘密。
9月4日,記者在北京市慈云寺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內(nèi)看到,各種精致包裝的月餅售價都在100-600元之間。記者在貨架上找出一盒標價598元的某品牌月餅,這盒月餅陳列于顯著位置,上面寫著“尊皇金鮑月”的字樣,大包裝盒內(nèi)存放著幾個雕刻精美、鑲嵌水鉆的小盒子,小盒子里才是月餅。
“這盒月餅為何這么貴?是否有過度包裝嫌疑?”面對記者的問題,超市店長回答說,“我們也不好判定”。
隨后,記者在淘寶網(wǎng)上搜索“蟲草月餅”,發(fā)現(xiàn)竟能找出72件相關商品。點擊其中一款,標價高達1260元一盒,其中包含3個蟲草月餅、3個藏紅花月餅、2個火腿月餅,也就是說每個月餅的平均價格高達157.5元!最貴的是廣東湛江某商家推出的蟲草養(yǎng)生月餅,售價高達3388元。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北京一些星級酒店和專賣店貼牌出售的月餅中,也有大量“營養(yǎng)”元素。例如,在崇文門附近的一家自助餐飯店出售的月餅,禮盒打出廣告稱“內(nèi)含人參餡”,售價也是貴得驚人。
“說實話,今年的月餅包裝和價格還算合理的。往年還有黃金禮盒打造的月餅,售價上萬元甚至數(shù)十萬元?!倍皙{告訴記者,“這些月餅實際上就是賣包裝?!?/p>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盒8塊錢的傳統(tǒng)月餅,它的成本大致在3-5元,即便今年原材料漲價,也不會相差太多。按市場上散裝單個月餅售價8元計算,根據(jù)《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規(guī)定,包裝成本應不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一盒8塊裝的月餅禮盒售價在100元左右應屬正常。如果超過100元以上,還是有“賣包裝”之嫌。
董金獅說,由于散裝月餅與禮盒裝月餅的差別就在于包裝盒。因而“超過該價格的月餅禮盒價格越高,其利潤就越多,賣包裝的嫌疑就越大”。
據(jù)了解,我國月餅國標“(GB 19855-2005)”的確對月餅包裝有詳細要求:首先,月餅包裝可有箱裝、盒裝等形式。月餅包裝的成本,不應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而月餅的包裝空位不應超過單粒容積的35%;單粒包裝與外盒包裝內(nèi)壁及單粒包裝的平均距離不應超過2.5 cm。
然而由于月餅需要檢測過氧化值、金屬含量、防腐劑含量等多項指標,因此即便同一個月餅都要進行多次檢測。即便同時不同內(nèi)容的抽檢也不一定完全一樣。標準的執(zhí)行需要商家自律,其力度畢竟有限。這也是過度包裝難以遏制的原因之一。
過度包裝不僅讓消費者成了冤大頭,包裝本身造成的浪費更是驚人。
北京凱發(fā)環(huán)保技術咨詢中心調(diào)查顯示:目前市場上100元至150元的月餅禮盒最為暢銷,這些禮盒大部分使用紙盒包裝。2008年月餅市場銷售額約110億元,紙質(zhì)禮盒用量約1億個,按每產(chǎn)生1000萬個紙制月餅盒要消耗400至600棵直徑10厘米的樹計算,每年生產(chǎn)月餅禮盒要消耗大樹4000至6000棵。
董金獅分析,我國月餅禮盒的產(chǎn)生數(shù)量大、回收機制不完善,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月餅禮盒,政府處于“進退兩難”境地:置之不理將造成資源浪費;但如果對其回收,又會造成二次污染。
所謂的“二次污染”,在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有專門的定義,即造紙需要大量用水,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而每造1噸瓦楞紙用水量約為100噸。除此之外,回收廢紙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按市場價1公斤紙張平均回收價格0.6元計算,回收一噸廢紙的價格在600元,不算其他開支,回收一噸廢紙進行再造紙,僅在水電費及回收費上就需要1000多元。
“回收包裝并不是解決資源浪費的根本方法,還應從源頭控制?!倍皙{說。因而,嚴格執(zhí)行于2010年4月1日起實施的標準GB 2335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實施指南最關鍵。
實際上,被過度包裝的不止月餅。記者在逛商場時發(fā)現(xiàn),用各種手段包裝商品已成為一種市場常態(tài)。一顆小小的糖,用寬寬厚厚的塑料紙,包了一層又一層;一瓶酒,包裝得更加復雜,不是厚厚的紙殼,就是精美木板制成的盒子;餅干、瓜子、干果等也基本上裝進了紙盒、鐵盒、塑料盒;甚至就連包子、餃子、蔬菜之類也被包得嚴嚴實實。董金獅介紹,目前我國的化妝品、保健品、藥品、奶制品等都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qū)”,有很多東西甚至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當前,我國國內(nèi)面臨人口資源環(huán)境約束強化,“十二五“期間,國家要把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過度包裝與資源節(jié)約、垃圾減量的環(huán)保理念背道而馳?!暗唧w專門針對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guī)還是欠缺”,董金獅說,“這給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帶來一定的難度。”
為什么過度包裝屢禁不止呢?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人“講排場、愛面子”的消費心理在作祟。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yè)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是由于部分消費者秉持著“講排場、好面子”的消費理念,將過度包裝的商品作為顯示其身份地位的途徑,或是將此類商品作為禮品進行饋贈,以顯其高檔和與眾不同,才讓商家有了可趁之機。過度包裝的商品呈現(xiàn)出了供銷兩旺的格局。商家瞄準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為其打造過度包裝的商品,并通過此類商品的高附加值獲得高額利潤。
實際上,這種消費除了送禮面子上好看外,毫無益處。昂貴的包裝費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多掏了錢,獲利的只是廠家和銷售商。而且許多包裝材料達不到衛(wèi)生、安全要求,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隱患。
“對于過度包裝無需過度指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分析,商家的一切包裝手段都是企業(yè)作為市場主體的理性選擇,說明消費者有這個消費需求。與之對應,消費者也應理性消費?!叭绻阌X得某件商品過度包裝太貴了,你不買就行了,那么過度包裝的東西自然就會失去市場?!?/p>
董金獅也表示,除了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外,理性消費是遏制產(chǎn)品過度包裝的關鍵。
中秋佳節(jié)將至,董金獅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百元以上的盒裝月餅,而且,不要在酒店和網(wǎng)上團購月餅,因為這些月餅大都存在“貼標”銷售情況,即月餅包裝上只有酒店信息而沒有被委托生產(chǎn)月餅的廠家信息及“QS”生產(chǎn)許可證信息,質(zhì)量很難保證。那些看上去金光閃閃、非常漂亮的月餅,說不定是一個美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