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就 覃柳花 廣西都安縣人民醫(yī)院 530700
艾滋病又稱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大慢性傳染性疾病,艾滋病的流行已成為全球很多國家的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問題。近年來,人們性觀念和性行為日趨開放的思想已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的性觀念,存在性行為的開放思想,導致艾滋病的流行形式日趨嚴峻。目前,由于還沒有針對艾滋病行之有效的根治辦法,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普及預防知識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最好有效措施之一[1]。筆者采用人性化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2例,觀察組:男 37例,女5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3.7歲。對照組:男35例,女7例,年齡35~54歲,平均年齡38.8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將入院宣教、病因、臨床表現、傳播方式、飲食指導、治療和護理,采用口頭隨機教育法教育。觀察組采用因人、因時、因需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方法教育,由責任護士實施,教育方法為口頭隨機教育、現場指導、動作示范、發(fā)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及實例介紹等。
1.2.1 因人教育?;颊哂捎谀挲g、性別、職業(yè)、個人經歷、文化程度、所處環(huán)境、接受能力的不同,對護理看法也不同。因此,必須因人而異,對癥下藥,開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對于新發(fā)病患者,艾滋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教育中,尊重關愛患者,耐心、細致地對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做最詳細的介紹,消除患者疑慮、自卑、壓抑、孤獨的心理,使其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疾病過程中亦可能遇到許多新的問題,要根據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好心理護理。對文化程度較高且對護士信任的患者,不需要反復教育;對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用通俗易懂、簡明易記的語言,向他們闡述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提示正確引導患者的性態(tài)度和性行為,能潔身自愛來維護自己極為重要[2],告知日常接觸,如擁抱、接吻、握手、共同進餐、共用洗漱間、浴室、打麻將不會傳播疾病,經常巡視病房,關心、安慰患者,因為病程中,醫(yī)務人員一句安慰關心的話語,給患者帶來的是對生命的渴望,更是戰(zhàn)勝疾病最有效的良方[2],和患者一起暢談人生,使他們漸漸變得自信,終于從疾病的陰霾中走出來;對部分對護士存在偏見、信任度低的患者,用熱情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出于工作需要,適時、適度的撫摸患者的雙手,實現情感“零距離”,可融洽護患關系,拉近護患距離,增加他們對醫(yī)務人員的信任感,使健康教育順利進行。
1.2.2 因時教育。實施健康教育需掌握溝通技巧,把握好教育時機[3]。患者最樂意接受健康教育方法是結合病情進展的不同時期進行教育[4]。有報道顯示,在非治療護理時的教育優(yōu)于治療護理時的效果,疾病緩解期的教育優(yōu)于發(fā)作期的教育效果。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颊邉側朐簳r,這個時候癥狀都比較重,告知患者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wěn)定,對口腔內出現鵝口瘡、潰瘍和瘡疹,告知患者每次用餐后刷牙,經常用溫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腔問題;對有皮膚瘙癢癥狀,指導患者穿透氣性良好的棉質衣服,避免用指甲抓撓皮膚傷口或發(fā)癢的地方,因皮膚干燥引起瘙癢,可用護膚品濕潤皮膚,減輕瘙癢,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癢遵醫(yī)囑用抗過敏藥物;對出現高熱、寒戰(zhàn)、四肢發(fā)冷的患者,這個時期向其宣教如何降低體溫,保持身體溫暖和補充水分;對有腹瀉癥狀的,指導患者如何做好皮膚衛(wèi)生,保持肛周和生殖器部分皮膚清潔干爽,囑咐每次排便后喝一杯水,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少吃多餐,盡量保持或增加體重,腹瀉痊愈前,千萬不能進食油炸食物和新鮮水果。
此期還介紹用藥的重要性,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引導患者將病情與用藥聯(lián)系起來,增加用藥的依從性,輔助檢查、特殊治療、標本采集前告知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緩解期告知患者合理的飲食,說明休息、飲食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謴推谥刂v解疾病的預防和抗病毒治療。出院時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回歸正常生活,遵守社會公德,避免傳染他人,定期復查,堅持治療,控制疾病的發(fā)展,遠離黃毒行為,潔身自愛,追求陽光幸福。
1.2.3 因需教育。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的護理評估,找出患者存在的問題,收集與健康疾病有關的資料,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圍繞患者的病情,心理反應側重點,一定要注意傾聽并分析患者所表達的意愿,鼓勵其直接向護士咨詢,與護士雙方互動,通過回答的方式將教育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幫助患者有效掌握教育內容。針對患者的健康情況明確健康教育方向,進行隨機和有的放矢的教育,分為評估、計劃、實施、評價4個階段,根據病情不斷調整計劃,全方位地關愛生命,把患者的需要作為工作的目標落實到實處。
見表1。
表1 兩組教育結果比較〔n(%)〕
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法僅在患者住院時進行一般性教育,教育方式較為籠統(tǒng),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教育形式單一,教育時機不當,階段性健康教育不到位,教育時間短,內容少,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也忽略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表現為灌輸多、反饋少、單向傳播、雙方交流少[5],雖然健康教育普及已達到較高的程度,但其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教育效果不夠滿意。采用人性健康教育,護士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和情感的服務,營造高層次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工作中,從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為核心,體現“以人為本”,尊重人性,針對不同患者不同時期及時提供人性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護理服務對象的需求,使患者在就醫(yī)過程中感覺溫馨、舒適和滿意,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自身專業(yè)素質,提升護理質量。
[1] 呂姿之,常春 .打破沉默共同行動——來自第三十屆國際艾滋病大會聲音〔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9):551.
[2] 葉海,李深 .大學生艾滋病知識調查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8,27(6):55-56.
[3] 徐鳴鴻 .把握護患溝通的契機〔J〕.當代護理,2006(3):22-25.
[4] 辛少芳 .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75.
[5] 汪鳳蘭,何英,王桂蘭 .影響我國健康教育的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