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昆
弗蘭西死了。
這頭黑熊在七年前就掙扎在生死邊緣,但它頑強地活過了32歲,這相當于人類90歲高齡。
成都北郊26公里處的龍橋黑熊救助中心是它生命的最后慰藉地,它被安葬在救護中心的墓園里,在它身邊還有90余位同伴陪伴著。
它們的墳前還有一塊刻著名字和生卒年月的小石頭。每一頭熊離去的年份是清晰的,但是它們來到人世的年份卻刻著相同的“?”。
它們曾被囚于牢籠之中,肚皮上有一個直通膽囊、永不閉合的傷口來輸出膽汁。
大部分時光里,它們卑賤而痛苦地活著,只是人類賺錢的軀殼,但希望它們重歸自然的人們仍試圖給這些“取膽熊”以最后的尊嚴……
弗蘭西的黃昏戀
亞洲動物基金創(chuàng)辦人謝羅便臣至今難忘2002年末營救弗蘭西時看到的情形:它被殘忍地鋸掉了犬牙、剁掉了爪尖,下巴底下有一個巨大的膿腫,腹部的孔正在流著膽汁和膿液,身上光光的,沒有什么毛。它有一個“正?!贝笮〉男苣X袋,卻拖著一副發(fā)育不成熟的矮小身體。被塞進狹小的鐵籠抽了20多年的膽汁,弗蘭西失去了熊的體魄,也失去了熊的尊嚴。
來到救護中心一個月,獸醫(yī)就表達了擔憂,弗蘭西存在持續(xù)的呼吸障礙,肺部也有問題,情況看起來不妙。但讓謝羅便臣吃驚的是,“七年后,弗蘭西仍然以自己一貫的方式挑戰(zhàn)著獸醫(yī)學和常理,它還在快樂地蹣跚前行,享受著生活,并自己決定到底什么時候才放棄?!?/p>
更為神奇的是,弗蘭西這位充滿“幽默感”的侏儒“老太太”在遲暮之年迎來了它的“愛情”?!八苯恤敳兀軌虬莞ヌm西所有的“缺點”。“抽膽”同樣帶給魯伯特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細菌侵入了大腦,它變成一只“智障熊”,它常常迷路,從籠舍到草場,它只記得一條路———順著墻根走,并且不止一次觸到電網。然而,它給弗蘭西的愛卻是無私而慷慨的。
在寒冷的冬日,弗蘭西嬌小的身體緊緊依偎著魯伯特取暖,當魯伯特睡熱了鋪著稻草的床,弗蘭西就把它趕走再躺上去呼呼大睡;享用美食時,弗蘭西有一個古怪的習慣,它會小心翼翼用它那失去了指甲的手掌攥起小西紅柿,然后舉起手臂把它們從肩頭甩出去,如果魯伯特碰巧靠得很近,它的鼻子就會遭遇“啪”的一擊,魯伯特只得退遠些,直到弗蘭西吃飽了,它才折返回來解決掉剩余的食物。它們就像一個狡黠的老婦人與一位溫吞老先生的奇妙組合,相伴著度過生命里最后的時光。
2009年10月7日,弗蘭西享用完剝了皮的葡萄、狗糧以及一張肉餡餅之后,在麻醉劑的作用下沉沉睡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腹脹和心肺衰竭折磨著弗蘭西,持續(xù)的治療已經于事無補。就在弗蘭西走后沒多久,魯伯特也到另一個世界陪伴它去了。
狗一樣的溫柔眼神
來源于亞洲動物基金的資料顯示,“活熊取膽”于上世紀80年代由朝鮮傳入中國,成為農民發(fā)家致富的手段,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養(yǎng)熊業(yè)空前繁盛。至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允許活熊取膽業(yè)合法存在的國家。
在當時的背景下,參觀熊場推銷熊膽甚至成為旅行團的旅游項目。1993年,英國人謝羅便臣跟隨著一個旅行團走進熊場。一頭母熊從牢籠中用力地伸出爪子,沒有猶豫,謝羅便臣違反常理地握住了那只爪子,母熊沒有任何傷害她的意思,而只是有節(jié)奏地捏了捏她的手指。謝羅便臣認為這是母熊在求救,從此她把拯救這些取膽熊變成了自己的事業(yè)。
1998年,亞洲動物基金會成立。1999年,四川省林業(yè)廳、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和亞洲動物基金會確立了三方合作,開始救助黑熊。2000年,亞洲動物基金會成立了四川龍橋黑熊救護中心。按照協(xié)議,亞洲動物基金會計劃救助500頭取膽熊,并把“淘汰養(yǎng)熊業(yè)”作為合作的最終目標。
安德魯就這樣成為“1號”熊。它是一個有著2.2米身高的“大塊頭”,獸醫(yī)從它的肚子里取出了一個7厘米長的導管并切除了病變的膽囊,使它得以存活下來。安德魯在熊場失去了左前掌,或許已經變成了盤中餐進到人的肚子里,它只能靠三條腿走路,但是這不妨礙它成為熊的“領袖”。它照顧著弱小的熊,在同伴們爆發(fā)“戰(zhàn)爭”的時候,它大吼一聲,平息爭斗;面對人,它卻有著友善的、“狗一樣的溫柔眼神”。
安德魯的生命定格在2006年9月6日,獸醫(yī)在最后的手術中剖開了安德魯的腹部———肝臟大約只剩5%能正常工作,大大小小足有300多個惡性腫瘤掛滿了腹腔,即便是這樣,安德魯在死去的前一天還撅著嘴巴吃下了一塊西紅柿、半盒酸奶和一塊藍莓松餅———它忍著病痛頑強地活著直到最后一日。
現在的它們
墓園外,仍活著的取膽熊另有一番天地。
早晨,新鮮的蔬果被放置在鑿洞的特制木樁里,它們走出籠門,直立起身體便能嘗到美味;晚上,它們回到整潔舒適的籠舍里,在鋪滿稻草的搖床上可以安享美夢。涂抹著蜂蜜和果汁的各式玩具遍布草場,蕩秋千、攀爬木樁、游泳戲水或者慵懶地曬太陽,每一頭熊都過著愜意的生活。打開熊的冰箱,有牛奶、花生醬、果汁、乳酪、藏著藥物的棉花糖,甚至還有李錦記牌蠔油汁———用于改善它們的口味。專業(yè)的飼養(yǎng)員和獸醫(yī)密切關注著它們,并針對不同的熊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康復計劃,飼養(yǎng)員張成金笑著說:“我也想過熊一樣的幸福生活?!?/p>
這位29歲的小伙子,現在專職照顧棕熊凱撒的生活。曾經暴躁的凱撒正在逐漸轉變著對人的態(tài)度,盡管它身上依稀可見的傷痕仍證實著人們對它的傷害。凱撒到救護中心后,它的主人曾經從天津千里迢迢趕到成都,看到凱撒被照顧得很好才放心地回去了。
小張說,養(yǎng)熊戶并不都是十惡不赦的人,“當我們集中注意力在發(fā)展和錢的問題上,其他問題的確是被忽視了”,他確信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總會在特定的時刻被激發(fā)出來。
(白燕青摘自《小康》圖/賈潤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