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賢
同樣是賣手機,在國外,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智能手機賣三千多元,而本可以賣五千元的iPhone只賣一千多元,卻賺取了更大的利潤。這些現象何解呢?
一個好的商業(yè)模式是雙贏的,并且要為利益的相關方創(chuàng)造價值,一個很重要的焦點就是:增值服務。
就拿故宮來說,北京有個故宮博物院,臺灣地區(qū)也有一個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當然臺北故宮的寶貝都是當年從北京運過去的。因為北京的故宮是正宗的,每年到北京故宮的人,比去臺北故宮的人多50倍以上,并且北京故宮的門票比臺北故宮的門票貴。
用簡單的數學計算,北京故宮博物院比臺北故宮博物院賺錢。而事實上呢?大錯特錯,臺北故宮博物院更賺錢。
你一定算不出來原因,因為你只算到入場費,北京故宮賺的是入場費,就是門票收入,而臺北故宮賺錢的重點不在這里,它不是只賺入場費,而是賺所有增值服務的錢。
一是酒店服務。臺北故宮旁邊花四億元新臺幣蓋了一家餐廳,現在是晶華酒店經營的臺灣最好的酒店之一,走進這家酒店整個環(huán)境的感覺都是故宮。
二是文化授權。臺北墻壁的瓷磚可以是《清明上河圖》,瓷磚生產商為什么可以生產這個?因為臺北故宮把《清明上河圖》授權給瓷磚生產商,收授權金,每一種產品可以授權給幾萬種行業(yè)。就像日本人,他們推出一只叫Hello Kitty的卡通貓,授權產品到目前超過五十萬種,每一種東西只要給他一百萬元,就是五千億元,還比如迪士尼的米老鼠也是如此。相比這些,北京的故宮就沒有做增值服務。
iPhone的策略是什么?它根本不把自己當做手機公司,它把自己當做電信公司,它在美國只跟全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AT&T合作,到臺灣地區(qū)又是跟臺灣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合作。這是蘋果公司很重要的策略之一,它只和當地最大的運營商合作。
它的做法是,原本可以賣五千元的手機只賣一千五百元,因此顧客都搶著買,可是這個手機買到時就已經有編號,這個編號要去解碼才能使用,解碼之后消費者在美國的運營商就自動是AT&T,而只要一解碼,蘋果就跟這些電信公司連線,每打一通電話,蘋果就會跟電信公司收取話費10%到30%不等。
蘋果是靠手機賺錢嗎?不是。它收取持續(xù)性的過路費,而且更恐怖的事情是它所看到的這個角度,突破了大陸所有電信法規(guī)的限制。
簡單地講,中國大陸現在不允許外國電信公司進入市場,但在大陸只有蘋果根本不用新開一家電信公司就可以賺錢,依靠iPhone,蘋果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公司,全世界的電信公司都為它賺錢,為它打工。
增值服務使得產品的價值分成了兩塊,一個是主要價值,一個是剩余價值。
蘋果公司做iPhone,基本上手機應該是它的主要價值,因為它現在主推這個產品;可是蘋果就硬生生地把它的主要價值變成了剩余價值,跟別人產生鏈接之后,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額外價值,現在要看的最重要東西是額外價值,而很多企業(yè)賺到最少的就是這部分。
蘋果手機把主要價值變成了剩余價值,反而就賺到了很大的額外價值,這是今天中國企業(yè)未來的出路。
(如夏摘自《商界評論》2011年第5期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