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華,李福龍,賈麗群
隨著人工鼻、一次性簡易吸氧噴霧瓶等在臨床的使用,傳統(tǒng)的人工氣道病人吸氧管侵入式放置吸氧的傳統(tǒng)方法將逐漸被取代,人工氣道的管理將上一新的臺階,人工氣道痰痂的發(fā)生率、肺部感染率將逐步降低。但人工氣道病人氣道情況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病人不同時間的人工氣道條件也不相同,如:人工鼻不適宜氣道分泌物多而稀薄,且咳嗽反射強烈的病人,因其氣道阻力增加,對小兒、嚴重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通路中阻力增加者禁用[1]。而一次性簡易吸氧噴霧瓶體積較大,霧化吸氧時噪聲較大,對于清醒且有一定活動能力的病人不能長時間使用。作者根據(jù)臨床病人的需要自制了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經我院ICU 90例病人使用,安全可靠,氣道痰痂的發(fā)生率、肺部感染率明顯降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材料 采用杭州啟晨醫(yī)療器械廠生產的一次性氣管切開套管配套的三通接頭,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輸液器,醫(yī)院供應室供給的無菌紗布,石家莊喜得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氧氣濕化連接瓶(希舒寶)。
1.2 制作 在三通接頭與氣管套管接口處用尖刀片造兩個0.4 cm×0.8 cm的吸氣呼氣口,在一次性輸液器滴壺的最上方用尖刀片去掉上方,滴壺內放置加濕的無菌紗布后與三通接頭的側孔連接。一次性輸液器去掉針頭后再與一次性氧氣濕化連接瓶、一次性濕化瓶(加濕倉內無菌濕紗布的水來源于濕化瓶內的水)相連接,這樣吸氧接頭的上開口處有一可開閉的蓋子,側部的加濕倉內裝有用于二次加濕的紗布,加濕倉通過管道與氧氣濕化瓶相接,連接口的氣管套管的連接頭上開有進出氣孔。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的一端與氣管切開病人的氣管套管相接,另一端與一次性濕化瓶相接,帶蓋的一端用來吸痰,中間兩個開口用來吸氣呼氣。詳見圖1。
圖1 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示意圖
2.1 一般資料 90例均為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ICU病房病人。其中顱腦外傷及高血壓腦出血術后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7例,頸椎損傷致呼吸困難3例,格林巴利綜合征3例,藥物中毒 5例,其他12例;男46例,女 44例;年齡 20歲~88歲,平均年齡54歲。
2.2 使用方法 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的一端與氣管切開病人的氣管套管相接,另一端與一次性濕化瓶相接,帶蓋的一端用來吸痰,中間的兩個開口用來吸氣、呼氣。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側壁的加濕倉內加無菌濕紗布,每天至少更換1次,臟了隨時更換。三通接頭每天至少清洗消毒2次,臟了隨時清洗消毒。
自制加濕三通吸氧接頭改為氣管套管側壁送氧后吸氧,改變了吸氧路徑,送入氣道的氧氣流速較傳統(tǒng)氣道內吸氧流速降低(側壁的加濕倉內徑是傳統(tǒng)氣道內吸氧管內徑的5倍~8倍)。
加濕三通吸氧接頭使氣管切口相對密閉,保留了病人自身氣道溫度、濕度的不丟失。氧氣經過濕紗布進入氣道,紗布的水分二次持續(xù)地濕潤了氣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氣管切開氣道干燥的問題。經臨床觀察,加濕三通吸氧接頭內壁可見的水珠較多。證明濕氣產出量高,濕化效果較好[3]。同時吸氧管為氣道側壁吸氧,開蓋吸痰既不會中斷供氧,又不增加污染的機會,降低了肺部感染率。
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為透明塑料制品,小巧輕便,連接牢固,觀察方便,使用安全,護理方便簡單,且與氣管切開的套管銜接緊密,病人翻身、咳嗽時不易脫落??人詴r病人痰液從側孔溢出,不會四處飛濺,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同時也保證了病人的安全。且痰量和吸痰次數(shù)減少,又因加濕三通吸氧接頭直接與氣管套管相連,減少了濕化、滴液、更換紗布、更換導管等護理工作量。
[1]張文強.人工鼻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1):10.
[2]梁少霞.人工鼻在人工氣道濕化中的效果對比分析[J].家庭護士,2007,5(9C):13-15.
[3]胡靖青,盧佩霞.濕熱轉換器在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