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青椒”—大學里的青年教師。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里,我所在單位的做事風格應該是比較利索的。大學嗎,自由自在,又不是官僚機構,搞那么多程序干嗎?但恰恰相反,大學管理的行政化問題,基本能把辦事的人累得半死。
歷時3年,本“青椒”人生中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終于到了結項的時候。要結項,先結賬。這天,我拿著最后一次的經(jīng)費單來到財務處報銷大廳,外面已有不少人坐等了。推門一看,里面幾個老師聊得正歡,沒人理我。我把裝在信封里的一大堆發(fā)票、經(jīng)費本、表格遞過去,財務人員頭也不抬:“我們還沒上班?!逼鋵?,此時已經(jīng)是下午1點30分,該上班了。
10分鐘后,我再次來到報銷大廳。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輪到我,但原定給參與項目學生的勞務費被打了回來。原來,學校又出了新規(guī)定,為防止教師用科研經(jīng)費“洗錢”,費用禁止打入?yún)⑴c項目學生的銀行卡,只能打入他們的飯卡里。
沒辦法,我只好回去搜刮學生的發(fā)票,以報銷的形式分發(fā)酬勞。學生飯卡的最高額度是1000元,這樣還得分幾次打入。我有好幾個學生快畢業(yè)了,撐死這幫孩子也吃不完……
發(fā)票終于弄好了,但本“青椒”還要去財務處做項目的經(jīng)費決算。
“要蓋財務處長章?!必攧仗幑芾砜频呐蠋熆吹轿沂掷锏谋?,還沒等我開口就說,“先去院系科研秘書那里領蓋章申請表,蓋院系的章,再來財務處管理科蓋章,之后去換財務處處長章……”
敢情公章都是用來換的,跟世博會一樣,用城市館的章?lián)Q國家館的章。我只得又跑回系里的行政辦公室。
第二天,我拿著學院蓋的章,又到財務處。管理科給蓋上他們的章,囑咐我用這個章去走廊盡頭的財務處長室換章。但這管理科章?lián)Q了處長章還不算完,我還要把蓋有處長章的決算表再拿回來,加蓋一個財務處公章。
我跑了兩天,財務處這趟才算是跑完了,但這屬于萬里長征第一步—下面還要到審計處去做經(jīng)費審計。
我搞不懂,為什么各個行政部門,特別是經(jīng)常做連鎖業(yè)務的部門離得那么遠?現(xiàn)在政府都在搞“政務超市”呢!
橫穿校園,我來到學校另一端的審計處。推開門,審計處的工作人員沒抬頭、沒說話,一指門口,那里貼了一張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項經(jīng)費審計流程》。
流程同財務處基本如出一轍:不停地換章!
換了n個章后,我終于可以到科技處結項了??萍继幵诹硪粭澬抢铮撠煹睦蠋熗瑯硬辉?。我向隔壁桌的老師打聽,他皺著眉頭將我的材料拿過去翻了翻,問:“確定沒問題了?”
我連忙答“是”。他抽出來一張紙,寫上我的姓名、情況,蓋上章,囑咐我去校長辦公室。眼瞧著一枚公章按下去,我松了口氣,心想大功告成!結果定睛一看,這張紙又是個“換章申請”……
這么換來換去,就是為了最后那枚刻著“xx大學”字樣的鮮紅的公章。回想當初申請項目時,我們這些“青椒”絞盡腦汁地想一個吸引人的題目,把計劃書寫得有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前瞻性,好像不解決這個問題,人類文明就遭受了巨大損失;之后,每年一份進展報告,每年一份經(jīng)費執(zhí)行情況表,每年整理所有項目文章,每年都是厚厚一摞材料,而拿著材料跑學校的各個衙門更成為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