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子琦
把“六·一”還給孩子——六組家庭的兒童節(jié)調(diào)查
□本刊記者張子琦
日語當中描述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組成的現(xiàn)代家庭,當用的漢字是“核家族”,其實這也很適合描述當今的中國家庭構(gòu)成——孩子、以孩子為核心的父母。
在六一兒童節(jié)即將來臨之時,一向以孩子為重的中國父母們,會如何與孩子們共度這個“核家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呢?
本刊記者選取了六組普通家庭的“六一計劃”呈現(xiàn)給讀者,希望這些細碎的故事可以以點窺面,展現(xiàn)出一幅中國式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溫情畫卷。
趙思龍:男,北京市崇文區(qū)某小學四年級, 父親為國家公職人員,母親為教師。
“他們學校會在六一前舉辦聯(lián)歡會,我兒子有一個表演打小鼓的節(jié)目?!壁w先生在談起兒子如何過六一兒童節(jié)時語氣輕快。
趙先生表示,如果沒有的特別事情,會帶孩子到附近的公園踏踏青,親近一下大自然。至于會不會送孩子禮物,他說:“沒有想過,孩子也不會主動提起要禮物的事情,也是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淡化節(jié)日的觀念?!?/p>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讓孩子知道,或者我覺得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覺得每一天都是節(jié)日,每一天都能過得開心。”趙先生說。
趙先生自己對于六一的回憶似乎簡單了許多,“就是學校有聯(lián)歡會,開完聯(lián)歡會,再和同學們一起玩小半天,就覺得挺開心的?!?/p>
部分受訪者:趙思龍(左),王子童母女(右上),羅孟昕母女(右下)。圖/受訪者提供
馬明月:女,吉林昌圖某小學三年級,父母均務農(nóng)。
電話那頭的張女士聲音還有一點緊張,幾乎每句話都以自己略帶尷尬的笑聲做結(jié)尾。“我小時候可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那時候沒有兒童節(jié)的概念,忽悠一下就長大了。”
不過,對于自己上三年級的女兒來說,就沒有相似之處了,“六一他們放假,有時候她就在家看動畫片,要不就和小伙伴出去玩,那一天我和他爸都不管她的。”
至于禮物,張女士談話中露出了東北人的本色,“那是必須的了,每年都會給她買,買之前會先問她,所以買的都是她想要的,比如書包、新衣服、娃娃之類的?!?/p>
羅孟昕:女,海淀區(qū)某小四年級,父母均為大學教師。
談起自己的女兒,孟女士的聲音中透著些許驕傲,“自立”是她非常明顯的特質(zhì)?!敖衲昕赡軙郎桨桑€不能確定下來,通常這一天都是她自己決定的,比如他們比較要好的小伙伴約好,我們幾家人一起去野餐郊游。”孟女士說,“孩子的學校今年會舉辦‘小妙會’,就是把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拿來賣,當然,也可以買別人的東西,最后買賣得來的錢會捐給某個慈善組織。”
對于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的角色,孟女士表示,“父母的責任是配合和審查,快樂是需要很多保障的,孩子需要培養(yǎng)獨立的思考能力,自我感受是很重要的,說到底就是中國的父母給孩子的愛太多了。”
在記者談起會送女兒什么禮物時,孟女士說:“決定去哪里是她的想法,但送她禮物這件事,就是我們需要想的了,固定的禮物是一封信,是我對她想說的話?!?/p>
李文杰:男,江西南昌某小學三年級,父母都在北京經(jīng)營飯店。
李先生是個非常和善的經(jīng)營者,和妻子已經(jīng)在北京漂泊了十幾年,如今在北京朝陽區(qū)某小區(qū)附近開了一家家常菜館,主營江西菜,生意興隆。
談起孩子時,李先生顯得有些傷感,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他們夫妻二人把孩子留在家鄉(xiāng)的爺爺奶奶身邊,一晃已經(jīng)十年。孩子不會主動給他打電話,也不會要禮物,“因為他知道父母離得太遠了,即使要了禮物也不會拿得到。”對于這件事,李先生這樣解釋,“但是六一那一天一定會給他打電話?!?/p>
不過,李先生有自己的計劃,“現(xiàn)在北京不是已經(jīng)不要擇校費了嘛,我們決定明年就把孩子接過來,這樣不只過節(jié)的時候可以陪他,每天都能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彌補這么多年來對孩子的虧欠。雖然現(xiàn)在沒能和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六一兒童節(jié)的回憶,但至少將來已經(jīng)有了可能?!崩钕壬粺o憧憬地說。
說到自己的童年記憶,李先生說,“那大概就是學校發(fā)的兩個饅頭或者面包比較有吸引力了,會提前好久開始盼望的。最后剩下的印象也只有這些了?!?/p>
孫佳慧:女,吉林四平某小學五年級,父親為商人,母親為家庭主婦。
邵女士是兩個女兒的媽媽,丈夫在商海打拼多年,自己全職照顧家庭。回憶起自己的兒童節(jié),邵女士笑著說:“哎,就是玩一天而已,家里孩子多,父母每人給幾分錢,買個雪糕什么的,就算不錯了?!?/p>
“以前也會帶孩子去游樂場玩兒,但是人實在太多了,還不如平時去。正好我參加了一個登山協(xié)會,今年應該是帶著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既是鍛煉,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比較熱鬧?!鄙叟空f,“當然,過節(jié)時也一定會給她買禮物,會帶她吃她喜歡吃的東西,比如漢堡什么的。”
王子童:女,北京昌平某私立幼兒園中班,父母均為白領。
王子童還不能準確地表達什么是六一兒童節(jié),但幼兒園會組織活動。王先生和妻子都在企業(yè)工作,除非湊巧,否則六一節(jié)當天是不能領孩子出去玩的,但王先生每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都會送孩子禮物,周末也會領孩子出去玩。
王先生說:“禮物是每年都會有的,但不會是那種孩子幾個月就會失去興趣的禮物。應該是長久性的東西。說到底,玩也好,禮物也好,是讓孩子能夠增長見識,又能參與其中的。”
對于成長的含義,王先生表示,“這種成長是無意識的,不需要用禮物去攀比,不是別的小朋友有什么禮物我就要有什么禮物,重要的不是我有,而是我參與?!?/p>
說到自己兒時印象最深刻的兒童節(jié),“應該是四歲的時候吧,那時候不叫幼兒園,是單位的托兒所,舉辦了一場智力運動會,我在一個數(shù)學項目上得了第一名。所以小時候的職業(yè)理想就是一名數(shù)學家。”王先生笑著說。
六組家庭,兩代人的六一兒童節(jié)。不同的是地區(qū)、職業(yè)、教育背景,相同的卻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密關系。只有幾分錢的雪糕也好,去游樂場也好,遠隔千里的電話也好……這種親密的愛,與年代無關,與地域無關,更與父母的職業(yè)無關,這些父母們在盡量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不單是在孩子的節(jié)日這一天而已,而是貫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
“六一節(jié)就要來了,怎么過一個真正的兒童節(jié),是許多關心下一代的人在考慮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表示,針對現(xiàn)在很多家庭面臨的共性問題,比如送禮物、去公園等單一節(jié)日慶祝方式,不妨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六一節(jié)是兒童的盛大節(jié)日,應以自由狂歡為宗旨,尤其應形成讓孩子充分釋放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的鮮明特色,這既是兒童的真正快樂,也是民族的真正希望;
第二,多傾聽兒童的心聲,在不妨礙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孩子們喜歡怎么過自己的節(jié)日,就怎樣去籌辦;
第三,六一節(jié)慶?;顒佑蓡我荒J较虺谢l(fā)展,即提供盡可能多的樣式,供孩子們自由選擇。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的成長不僅關系著一個家庭的未來,更寄托著一個民族的希望?!皬牧还?jié)做起,將兒童節(jié)真正辦成孩子們的狂歡節(jié)!”從事了近40年兒童教育的孫云曉如此呼吁。
□編輯尹麗麗□美編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