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俊波
(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
前言:
籃球比賽是以球命中籃圈得分多少決定勝負。在籃球運動中,投籃是唯一的得分手段,是進攻的最終目的?;@球比賽中的攻防矛盾始終都是圍繞投籃展開的,進攻方想通過移動、傳球等技術運用和戰(zhàn)術配合千方百計尋求好的投籃機會,而守方則是竭盡全力的干擾、破壞對方的投籃。投籃技術是籃球技術的核心技術,它的掌握和運用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因素。所以投籃技術始終是籃球運動員、教練員及研究者的重中之重。單手肩上投籃是比賽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投籃方法,是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的基礎,筆者在教學中采用想象射線及想象射線與地面的垂直面進一步調(diào)整投籃點和投籃側(cè)上肢及下肢的位置關系進行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教學實驗,經(jīng)實驗分析,此方法對投籃命中率提高效果顯著。
1、實驗對象和方法
1.1、實驗對象
選擇上海大學2010級普通體育課二個班級女生各20名,并且她們都沒有進行過籃球投籃教學。一班為實驗組,二班為對照組。
1.2、實驗方法
1)對照組采用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按全國體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籃球》中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要求進行教學動作方法為:(以右手投籃為例)右手持球與肩上,左手扶球的左側(cè),右臂屈肘,上臂與地面接近平行。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投籃時,下肢蹬地發(fā)力,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撥球,通過指端將球投出。出球時,身體隨投籃出手方向自然伸展。
實驗組投籃時教學方法如下:首先讓學生站在罰球線后,想象從籃圈中點有一條射線射向罰球線,并且與罰球線垂直相交,同時這條射線和地面有一垂直面。然后,學生右腳(以右手投籃為例)站在此點上。學生投籃動作方法也按照對照組教材進行,但是要求學生投籃時將右腳、右膝、右肘、右手以及球5點放在想象射線與地面的垂直面上,然后進行投籃訓練。
表1: 實驗前兩組投籃命中率的差異比較
表2: 實驗后兩組投籃命中率的差異比較
兩組第一節(jié)課進行投籃技術學習,后9節(jié)每節(jié)課下課前進行15分鐘投籃訓練。
2)實驗共進行十周,實驗前后分別進行測驗,每人罰球線投籃十次,統(tǒng)計投籃命中率。然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率的X2檢驗。
2、實驗結(jié)果
3、分析
3.1、實驗結(jié)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兩組投籃命中率實驗組為10.5%,對照組為11%。經(jīng)統(tǒng)計假設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實驗后實驗結(jié)果為采用對照組單手肩上投籃命中率為33.5%,而采用想象法投籃進行單手肩上投籃教學訓練的實驗組的投籃命中率為46.5%。經(jīng)統(tǒng)計假設檢驗實驗組及對照組投籃命中率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說明實驗組采用想象投籃法進行單手肩上投籃教學與訓練投籃命中率高于對照組單手肩上投籃教學的投籃命中率。所以,在單手肩上投籃教學訓練中,應以想象投籃法對教材上單手肩上投籃教學訓練身體姿勢及投籃點進行進一步具體要求,以此去提高投籃命中率。
3.2、想象投籃法的理論分析
一般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是按照教材進行教學,教材動作方法對投籃側(cè)上肢、下肢以及球的位置要求很具體如:右手持球于肩上,右臂屈肘,上臂有地面平行,兩腳前后開立,右腳在前。對于投籃時,全身如何發(fā)力,描述的也很細致,如投籃是從投籃準備姿勢開始,用下肢蹬地發(fā)力,腰腹向上伸展,手臂向前上方伸直,手指撥球,全身協(xié)調(diào)用力將球投出。但是教材對身體的右腳、膝、肘、手以及球與投籃瞄準點位置關系沒有進一步要求,只大致說明腳如何放,手如何放,肘要屈,而各關節(jié)位置的關系沒有進一步說明,也沒有說明它們和投籃瞄準點的關系。因此學生在投籃時投籃一側(cè)腳、膝、肘、手沒有在一條力線上發(fā)力,產(chǎn)生分力較多,所以對身體如何協(xié)調(diào)用力學生不好控制,而且以上各關節(jié)和投籃點的關系沒有明確,所以易和投籃點產(chǎn)生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偏差。想象投籃法要求投籃時右腳、膝、肘、手以及球都在想象射線和地面垂直的面上,從而保證了這五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運動,用運動生物力學分析可知以上方法產(chǎn)生分力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它們和籃圈中心也在同一平面,因此它保證了球投出以后在左、右方向上和投籃點偏差較小,而學生投籃時只需調(diào)整力量和出手角度去控制投出球落點的前后距離。因此運用想象投籃法對教材要求動作對投籃動作進行進一步調(diào)整,能大大提高投籃命中率。
4、結(jié)論
1)本文通過教學實驗,證明了采用想象法進行投籃教學訓練能大大提高投籃命中率,教學效果非常好。
2)通過力學分析論述了采用想象投籃法進行教學訓練時,因為投籃側(cè)肢體的手、肘、膝、腳在一個平面內(nèi)運動,產(chǎn)生分力較少,且以上幾點和投籃點也在一個平面,因此減少了球投出后和投籃點左右方向上的偏差優(yōu)點,從而可以提高投籃命中率。
[1]葉國雄,陳樹華.籃球運動研究必讀[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李同彥.確定直接投籃命中投籃瞄準點在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2.(1).
[3]袁傳玲.運用鏈條式教學優(yōu)化籃球投籃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12(4).
[4]侯桂明,張海濤.閉眼練習法教學效果探討[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