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崇啟 牛永香
濃硫酸性質實驗改進兩例
魏崇啟 牛永香
(江蘇省豐縣中學江蘇豐縣221700)
對濃硫酸性質實驗:“黑面包”實驗以及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實驗進行了改進,增強了實驗的可操作性。
濃硫酸性質實驗;改進
濃硫酸與蔗糖的“黑面包”實驗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三大特性即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因此該實驗是濃硫酸性質的重要實驗。但是該實驗往往由于污染嚴重,而被多數(shù)老師變?yōu)楹诎鍖嶒?或者以播放視頻取代,不能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yǎng)。經(jīng)過多次實驗,筆者進行改進使得該實驗不但操作簡單且現(xiàn)象明顯,真正實現(xiàn)了綠色化。
1.實驗儀器及試劑
普通試管1支、小氣球1只、注射器1支、試管夾、膠頭滴管、藥匙、酒精燈、火柴、玻璃棒、濾紙、蔗糖、98%濃硫酸、蒸餾水、品紅溶液、6moI·L-1NaOH溶液
2.實驗裝置(如圖1)
圖1
3.實驗步驟
①取1支兩頭帶有橡皮塞的彎導管,在扎氣球一端塞入一小濾紙條,用膠頭滴管滴幾滴品紅溶液將其潤濕,然后套上氣球用透明膠帶纏緊并趕出氣體備用。
②在試管中加入1g蔗糖,1~2mL濃硫酸,用膠頭滴管滴入2滴蒸餾水后用螺旋鐵絲迅速攪拌,然后塞上橡皮塞(預先準備的上述帶玻璃彎管和螺旋鐵絲的橡皮塞)。蔗糖先變黃后變黑并逐漸膨脹,氣球慢慢鼓起,吸有品紅溶液的濾紙條褪色。
③待吸有品紅溶液的濾紙條褪色后,用酒精燈對其加熱,濾紙條恢復原來的紅色。
④實驗結束后,等試管冷卻后小心用注射器將6moI·L-1NaOH溶液注入氣球,吸收生成的酸性氣體以免污染環(huán)境。
⑤抽出鐵絲將黑色固體帶出,便于清洗試管。
4.本實驗的特點
實驗操作簡便易行、現(xiàn)象明顯,真正實現(xiàn)了實驗的綠色化,有較強的趣味性,節(jié)省實驗時間,適合課堂演示或學生實驗。
圖2
在按蘇教版化學必修1p92實驗3(如圖2)進行操作時發(fā)現(xiàn),該實驗有以下缺點:①因SO2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所以易于產(chǎn)生倒吸現(xiàn)象。②銅片與濃硫酸反應不易控制。③產(chǎn)生氣流較快SO2可能沒來得及充分吸收就逸出而造成污染。在準備縣公開課時,我對該實驗做如下改進。
1.實驗儀器及試劑
具支試管1支、注射器1支、酒精燈、氣球1只、濾紙、玻璃導管、單孔橡皮塞2只、一端彎成螺旋狀的銅絲1根、鐵架臺、98%濃硫酸、品紅溶液、6moI·L-1NaOH溶液
2.實驗裝置(如圖3)
圖3
3.實驗步驟
①取1支帶有橡皮塞的玻璃導管,在扎氣球一端塞入一小濾紙條,用膠頭滴管滴幾滴品紅溶液將其潤濕,然后套上氣球用透明膠帶纏緊并趕出氣體備用。
②在具支試管中加入約2mL濃硫酸,塞上帶有可抽動的銅絲的單孔橡皮塞(注意銅絲不接觸濃硫酸)。用酒精燈將濃硫酸加熱至接近沸騰后,將可抽動的銅絲送入濃硫酸液面下。反應開始后撤走酒精燈,當氣球膨脹且吸有品紅溶液的濾紙條褪色后,立即將銅絲提起。
③待吸有品紅溶液的濾紙條褪色后,用酒精燈對其加熱,濾紙條恢復原來的紅色。
④實驗結束后,小心用注射器將6moI·L-1NaOH溶液從橡膠管處注入氣球,吸收生成的酸性氣體。
⑤待氣球變癟后,取下玻璃導管和橡皮塞,傾去上層溶液,將試管底部的白色晶體加適量蒸餾水溶解,溶液變藍。
4.本實驗的特點
可抽動的銅絲可以控制實驗,氣球既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又可以使污染降到最低。實驗節(jié)約試劑,操作簡單,實驗現(xiàn)象明顯,節(jié)省實驗時間,適合課堂演示或學生實驗。
[1]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92
1008-0546(2011)11-0092-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