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軍,張興華,陳景芬
(大慶市第二醫(yī)院檢驗科,黑龍江大慶 163461)
乙肝病毒感染是導致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1992~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人群HBV感染率為57.6%,HBsAg攜帶率為9.75%[1]。自1992年我國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以及衛(wèi)生部/全球免疫聯(lián)盟乙肝疫苗合作項目實施以來,接受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種的人越來越多。2006年全國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HB-sAg攜帶率為7.18%,與1992年的調(diào)查結果相比下降了26.36%[2]。本文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檢測調(diào)查,旨在弄清本地區(qū)15~16歲的高中一年級學生HBV感染、乙肝免疫及ALT異常情況,為本地區(qū)學生高中階段制訂出乙肝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jù)。
2005~2009年的每年9~10月份,大慶市市區(qū)所有的高中一年級入學新生60238名。年齡15~16歲。
①標本采集:空腹采集靜脈血3~4mL,帶血液凝固后離心,分離血清。②試劑:上海科華生物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ELISA法乙肝五項試劑盒,日本和光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ALT試劑。③儀器:意大利4PBRO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生產(chǎn)的7170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利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 SPSS 13.0對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認為有顯著差異。
表1 2005~2009年高中一年級學生HBsAg、HBsAb檢測結_果_
由表1可以看出2005~2009年體檢的60238名學生的總HBsAg陽性率為2.39%,自 2007年始,高中一年級學生的HBsAg陽性率明顯下降,2007~2009年平均為2.0%[(261+246+265)/(11686+12511+13591)],2005~2006年平均為3.0%[(323+344)/(11633+10817)],兩者有顯著差異(χ2=146.36,P<0.01)。體檢的 60238名學生的總HBsAb陽性率為 54.31%,各組間無差異(χ2=4.216,P>0.05)。
表2 2005~2009年高中一年級學生ALT、HBsAg檢測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學生ALT異常率(A LT>40U/L)為2.36%;ALT異常的學生中 HBsAg陽性率僅為12.33%,非乙肝因素導致ALT異常占85.93%。
乙肝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體,本病傳染性強,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人類被HBV感染后易發(fā)展為慢性肝炎,部分可演變?yōu)楦斡不突蚋伟?。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HBV感染列為全球十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3]。青少年是乙肝易感人群,采取積極預防和治療措施是保護和提高青少年健康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預防和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種乙肝疫苗,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比較有效措施,它的安全性、免疫性和保護性已得到肯定[4]。自1992年我國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以及衛(wèi)生部/全球免疫聯(lián)盟乙肝疫苗合作項目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種。接種乙肝疫苗能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乙肝病毒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不僅預防急性乙肝,還可降低乙肝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6]。黨如波等[7]運用決策樹模型法對我國1992~2005年實施的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策略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實施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策略14年共避免發(fā)生HBV感染65229476人。五桂英等[8]對上海市1992~2001年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接種效果的研究顯示,10年累計減少HBsAg陽性攜帶者54864人,慢性乙肝4885例、肝硬化 455例、肝癌48例。本次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顯示五年高中一年級學生(15~16歲)總體HbsAg陽性率為2.39%,顯著低于1997年大慶高中一年級學生6.13%的陽性率[10],顯著低于2006年全國乙肝流調(diào)15~59歲人群8.57%的乙肝攜帶率,略低于5~14歲人群的2.42%的攜帶率[2]。2007~2009年高一學生HbsAg陽性率呈逐漸下降趨勢。本次調(diào)查的2007年以后高一學生均是1992年以后出生,這說明我國1992年實行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后,由于出生后及時接種疫苗使乙型肝炎攜帶率逐漸下降。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的預防中起到了顯著效果,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具有重大意義。本次調(diào)查總體HBsAb陽性率為54.31%,各年度之間無顯著差異,與2006年全國乙肝流調(diào)相比略低于5~14歲人群的56.58%,高于15~59歲人群的47.38%。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HBsAb陽性率與年齡成反比。一般情況下乙肝疫苗接種后或自然感染免疫后產(chǎn)生的保護性抗體(HBsAb)隨時間而下降,初免3~5年約有1/3~2/3的人抗體水平以下降到10IU/L(保護水平),甚至喪失,之后未能進行定期監(jiān)測采取加強免疫;正常人接種乙肝疫苗后約有5%~10%出現(xiàn)HB-sAb無或弱應答現(xiàn)象;人與人之間有個體差異,一些人產(chǎn)生的抗體滴度不夠,甚至有些人會產(chǎn)生免疫耐受[9]。這就要求我們在乙肝疫苗接種中一定要達到全程接種,接種后還要定期復查,及時了解是否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或抗體效價是否已降低,以便及時加強免疫接種,有重大意義。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5~2009年度ALT異常率為2.36%,其中乙肝所致僅占14.07%,非乙肝病毒感染因素占85.93%,顯著高于1997年55.81%的比例[10]。由于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營養(yǎng)過剩、學習壓力、亂用藥物等因素成為損害學生肝臟健康的因素,因此呼吁政府、社會、學校、家長應高度重視這一校園新型疾病,及時給予干預手段,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wǎng)站.全國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R].2008
[2]衛(wèi)生部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guī)劃[EB].
[3]盧敏,陸志檬.乙型肝炎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分冊),2005,32(1):58-59
[4]陳全景,范偉,魏平.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后遠期效果研究近況[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1999,10(1):30-32
[5]陳園生,王曉軍,梁曉峰,等.中國東中西部地區(qū)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現(xiàn)狀[J].中國計劃免疫,2006,12(4):246-249
[6]裝輝.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分冊),2004,31(3):133-136
[7]黨如波,張順祥,張衛(wèi)東,等.中國新生兒乙肝疫苗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25(4):385-357
[8]武桂英,龔幼龍,于淑麗,等.上海市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效果分析[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4,25(6):474-478
[9]陳慰峰,金伯泉.醫(yī)學免疫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87-197
[10]張玉芳.大慶市六所寄宿高中新生乙肝感染情況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9,20(5):39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