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一切動物都是很需要的。由于種種原因,各種動物的睡眠姿態(tài)、睡眠地點和睡眠時間各不相同,但很多動物的睡眠十分有趣,讓人忍俊不禁。
睡眠的時間——有長有短
大多數(shù)動物都在一天的某一特定時刻睡眠,有的在晚上,有的在白天,有的白天晚上都睡覺,只在黎明和黃昏時活動。
動物睡眠的時間長短各不相同。哺乳類動物中,食草動物由于隨時處于被捕殺的境地,需要時刻保持警覺,以便遇到危險及時逃跑,所以進(jìn)化出較短的睡眠時間,比如馬、牛、大象,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或更少。長頸鹿睡眠時間最短,每天才幾十分鐘。而食肉動物相對來說可以高枕無憂,所以睡眠時間也較長,獅子、狼等每天要睡10多個小時。蝙蝠可謂睡眠的冠軍,每天睡20個小時以上。水生哺乳類動物,如海豚、鯨等睡眠時間卻非常少,可能是由于它們在海洋中無處藏身的緣故吧。
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
千奇百怪的動物,有著各自不同的睡姿。有的睡姿令人驚詫,有的睡姿甚至讓人難以想象。
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領(lǐng),而野馬的睡覺方式則比家馬更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卻從不失足。
長頸鹿入睡前先將兩條前腿跪下,兩條后腿向前一蹦,屁股順勢往地上一坐,開始酣睡。而它那長長的脖頸,則高高地直指天空,睡姿極為雅觀。
生活在不同地區(qū)的大象,也有著不同的睡姿。非洲象站著睡覺,如果躺下休息,則說明身體出了毛病。而印度象則是伸著腿側(cè)睡,如果它也站著睡,就是身體哪個部位出了問題。
猴子總在樹上睡覺,入睡時把頭藏在兩腿之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身體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護作用。
野山羊膽雖小卻很聰明,為使自己睡得安穩(wěn),便跑到土撥鼠那里去睡。因為土撥鼠一發(fā)現(xiàn)情況便警覺地叫起來,野山羊便可以聞風(fēng)而逃。
睡鼠是冬眠動物中最有名的“瞌睡蟲”,它一睡就是6個月,不吃不喝,呼吸相當(dāng)微弱,身體幾乎僵硬,被當(dāng)球踢也渾然不知,但它醒來時,立刻變得活蹦亂跳。
獾的冬眠簡直不可理喻,冬眠時把嘴對著肛門,拉了吃,吃了拉,自然循環(huán),真是聞所未聞呢。
白頭翁睡覺時一只腳站著,另一只腳蜷縮著,并把喙夾在翼下。這是在玩“金雞獨立”呢。
蝙蝠睡覺時將腳鉤在巖石或樹枝上成團側(cè)懸而睡。掛著睡覺,讓咱人類看著都累啊。
鷓鴣睡覺時總是幾只擠在一起,頭朝外圍成一個圓,無論危險來自哪個方向,它們都能準(zhǔn)確地發(fā)現(xiàn)。
貓頭鷹睡覺最有趣,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使在熟睡時,依然能用睜著的那只眼,監(jiān)視出沒的老鼠和敵害的侵襲。
同學(xué)們,現(xiàn)在知道動物睡覺的趣事了吧。其實動物是多么的聰明和可愛,讓我們一起攜手愛護它們,人類有了它們不再孤單,地球有了它們更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