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彌足珍貴的財富
姓氏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生動見證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的支持下,《中國姓氏大辭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收錄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全部漢字姓氏23813個。
該辭典一共收錄了單字姓6931個,復(fù)姓和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筆畫最少的姓為1筆,筆畫最多的姓為30筆。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國人姓氏超過7000種,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姓氏大約各占一半。
《中國姓氏大辭典》的編纂者之一、中國科學(xué)院姓氏研究專家袁義達研究員認為,由于中國姓氏由父系世代傳遞,類似于人類Y染色體的遺傳,所以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眾多的小姓、奇姓、罕見姓不僅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有的還保存了一份獨一無二的Y染色體遺傳。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多一個姓,也就多了一部基因史。
常見大姓的分布情況
據(jù)袁義達研究分析,當(dāng)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有32個大姓分布的重心在華北地區(qū),華北是中國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帶。
自秦漢以來,東北地區(qū)一直是我國北方民族的基地。在當(dāng)代中國100個常見大姓中,有兩個大姓的分布重心在東北地區(qū),這兩個大姓是杜和姜。
幾千年來,華東地區(qū)一直是中原民眾南下移民的重要遷入之地。在當(dāng)代中國100個常見大姓中,有19個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華東地區(qū)。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在當(dāng)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有6個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北的東部。他們的起源與西北土著或外來的中亞地區(qū)民族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中國姓氏最長竟有10個字
翻閱《中國姓氏大辭典》,其中不乏一些有趣和奇怪的姓氏。
最早的姓:據(jù)古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姓是風(fēng)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農(nóng)氏、女媧氏等。在中國商周時期,姓與氏是有區(qū)別的。至秦漢時期。姓和氏合二為一,互為稱呼,或稱姓,或稱氏,并以父傳子的模式代代相傳。
筆畫最少的姓:筆畫最少的姓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來。
字數(shù)最多的姓:字數(shù)最多的姓是十字姓“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西藏有該姓。
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不僅是方位詞,也是中國人的姓氏。
“東西南北”姓: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福建、江蘇、天津、河北四省市多東姓;廣東、遼寧多西姓;南姓在河南、甘肅、山西、遼寧、陜西、河北、浙江較多:北姓則較為罕見,根據(jù)人口普查資料,內(nèi)蒙古包頭、山西汾陽、河北承德、四川通江、海南瓊海、廣東茂名、北京等地有北姓。
“上下左右”姓:上是土家族姓,廣東、河南、陜西三省多上姓;下姓則系夏姓之俗寫;左姓較為常見,約占全國人口的0.078%;右是彝族姓,重慶、湖南兩省較多。
“柴米油鹽醬醋茶”姓: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趣的是,這七件事也是七個姓氏。柴姓、米姓分布較廣,分別約占全國人口的0.058%和0.035%;油是傈僳族姓,山東省多此姓;鹽姓在江蘇、四川等地有分布;醬姓源出不詳,臺灣有此姓;山西扶風(fēng)、四川成都、臺灣、上海等地有醋姓;茶作為姓有cha、tu兩音,云南省多茶姓,約占全國茶姓人口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