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紅樓,唱盡了賈府盛極而衰的悲歌;一出紅樓,演繹了大觀園內(nèi)少男少女不盡的悲劇。莊生曉夢迷蝴蝶,幻海沉浮,紅樓終是夢一場,頃刻間灰飛煙滅,繁華盛景似過眼煙云。
我喜歡《紅樓夢》,而“曉聲講壇”的第一講——“《紅樓夢》趣談”,充分滿足了我對《紅樓夢》的好奇心。
在優(yōu)雅的《枉凝眉》樂曲聲中,蔣家義老師開始帶領(lǐng)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品讀《紅樓夢》。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名著,但卻很少有人深刻地認識到,它同樣是一首對女性的頌歌,是對封建王權(quán)衰落的嘲諷?!都t樓夢》里描寫的大觀園的生活,更是封建官僚腐朽生活的寫照。
“通靈寶玉”落人人間,托生為賈寶玉,其父賈政,只因其一句“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便把他斥為“酒色之徒”,殊不知,酒色之徒實乃賈赦、薛蟠之流。一曲紅樓,諷刺了丑陋的舊社會,向往的,是一個美好的新世界。
我欣賞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在我眼中,林黛玉是純靈的。絳珠仙草轉(zhuǎn)世的她,沒有受到世俗的玷污,一心癡戀著寶玉,而寶玉也將她視為人生的至愛,他們的愛情,比起《山楂樹之戀》,更加純凈也更加感人。但是他們的愛情悲劇,又是必然的。在封建時代,寶玉和黛玉無法掙脫命運的束縛,縱使他們有心相愛,但決定他們命運的還是“父母之命”。而一句“金玉良緣”更是把他們無情地拆散,黛玉香魂歸天,寶玉出家為僧。
蔣老師著重講了《紅樓夢》中有趣的諧音現(xiàn)象。賈寶玉(假寶玉)、賈政(假正)、英蓮(應(yīng)憐)、馮淵(逢冤)……一個個飽含深意的名字,悄悄為我們揭示了《紅樓夢》對舊社會的譏諷與批判?!扒Ъt一窟(哭),萬艷同杯(悲)”,更是深刻地反映了《紅樓夢》是一出女性悲歌。薄命司中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早已為林黛玉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伏筆,“玉帶林中掛”,倒過來不正是“掛中林黛玉”嗎?“湘江水逝楚云飛”一句也暗扣“史湘云”。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早就把結(jié)局鎖定,只是我們和寶玉一樣,渾然不知。
蔣老師向我們提了個問題:“你們還記得寶玉最后一次現(xiàn)身是在哪兒嗎?”答案是“毗鄰驛”。那時的寶玉已出家,只為還清俗緣而來。自是之后,再無蹤可尋。其實,毗鄰驛就是現(xiàn)在的常州。蔣老師告訴我們,在常州市區(qū),至今仍保留著一塊“毗鄰驛”的石碑。
紅樓夢,一場夢幻仙境,就如同那絢麗易破的泡泡,在陽光中,瞬息不見,只留美好的影像在記憶中。
紅樓一夢,曇花一現(xiàn),它的美麗,只能在腦海中重溫。
透過窗戶凝視校園,在夕陽的余輝下,絳紅色的墻壁熠熠發(fā)光;金黃的銀杏以驕傲的姿態(tài)筆直地挺立著;閃著光澤的扶手邊的小草小花,雖不茂密,卻悄然使人沉醉在一片花香之中……這,就是我們的湖塘實驗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