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難愈,也要查查脖子
高家駿
頭痛很常見,病因也很多,耳鼻喉、眼科、神經科、傳染病……涉及人體的方方面面。其中頸源性頭痛少為人知,臨床上誤診誤治屢見不鮮。
“頸源性頭痛”的概念是1983年由美國醫(yī)生Staastad首次提出的,并于1990年被國際頭痛研究會認可。頸源性頭痛是因頸椎本身病變,或繼發(fā)病變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以頭痛為主要癥狀的癥候群。與頸部的神經、血管、韌帶、筋膜等多個組織密切相關,任何部位的受壓和刺激都可引起。
頸源性頭痛常起源于頸枕部,可沿頸項放射到頂顳部、前額,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側頭痛,極少數(shù)為全頭痛。頭痛初期偶爾發(fā)作,呈間歇性,發(fā)作或加重的時間不等,從數(shù)小時到數(shù)周,逐漸轉為慢性波動性或持續(xù)性頭痛。頭痛的特點是多為陣發(fā)性刺痛或跳痛、脹痛、燒灼痛,也可為刀割樣或放射性疼痛、牽扯樣疼痛,或為慢性隱痛、麻木樣酸痛等?;颊咄瑫r感覺頸部酸痛、僵硬,肩臂不適,可伴有耳鳴、眩暈、聽力障礙、惡心、嘔吐等,少數(shù)患者還有眼脹痛、眼球內陷、瞳孔大小不等的癥狀。如果枕大神經受累,疼痛性質為間歇性跳痛,從一側后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可伴有灼熱感。少數(shù)患者患處感覺過敏,觸及患處頭皮時疼痛難忍,甚至觸碰頭發(fā)即感劇痛。
對于有上述癥狀的患者,如果有頸椎病史,癥狀發(fā)作或加重與頸部活動、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咳嗽等誘因有關,查體可見頸部活動受限、肌肉緊張,頸部有明顯的壓痛點或有棘突偏歪、壓頭征和牽扯征,或枕大神經分布區(qū)有壓痛,就可以高度懷疑是頸源性頭痛。確診需要進行x線攝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反弓、椎體后緣骨質增生、寰樞間隙不對稱、寰齒間距不等寬等。但需要排除類風濕性頸椎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變、高血壓和五官科、顱內病變等所致的頭痛,以及精神性頭痛、腦外傷后頭痛等。
對于頸源性頭痛,目前可采用推拿、牽引、水針、小針刀、穴位埋線、封閉,以及枕大神經阻滯術、頸硬膜外麻醉術、射頻治療等。其中有些治療方法為侵入性,有一定風險。具體采用何種治療,建議遵醫(yī)囑。
中藥治療頸源性頭痛,可選用神鳳丹、通痹丹、定痛丹或活絡止痛湯,只要對癥,有較好療效。筆者在臨床上采用葛根30克,絡石藤20克,威靈仙、當歸、桑枝、川芎各15克,白芍12克,羌活9克,每天1劑,水煎早晚溫服。方中威靈仙、桑枝、絡石藤通經活絡,當歸、白芍、川芎行氣活血止痛,葛根可緩解肌肉痙攣,所含葛根總黃酮可增加腦血流量,羌活人足太陽經,可針對頸椎病變;同時在頸部外敷具有豁痰消腫、軟堅散結的磁藥貼,內外兼治,使藥效殊途同歸,藥理疊加,共奏散風祛濕、通絡止痛之效,可消除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頭暈、頸強等一系列癥狀。
甲狀腺癌非不治之癥
2008年北京奧運會收獲一金一銀后,乒乓球名將王楠功成身退,同時,2005年曾患甲狀腺癌的“秘密”也被曝光。在接受楊瀾采訪時,王楠平靜地談起了自己的往事:“也不能說我有多堅強,我覺得很正常,我沒有一直去想這件事情。癌癥已是過去的事了,沒有必要非要拿這件事說我?!?/p>
查出甲狀腺癌的時候,王楠最初并不知情:“開始的時候我不知道。以前訓練的時候,還有比賽的時候,很多時候會突然出現(xiàn)心慌、出汗,當時以為是因為年紀大。我老公說我脖子粗,我媽說不粗,我也不敢說。后來一直拖,拖完了2005年的比賽,才去做手術?!?/p>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位于頸部下方。甲狀腺的重量與年齡、性別、體重、生活地區(qū)是否缺碘等因素有關,因而國內外文獻報道的正常值大小不一。成人的甲狀腺重25~30克。
甲狀腺癌有多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生物學特性,其臨床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膳c多發(fā)性甲狀腺結節(jié)同時存在,早期多數(shù)無癥狀,偶爾發(fā)現(xiàn)頸前區(qū)有一結節(jié)或腫塊;有的腫塊已存在多年,近期才迅速增大或發(fā)生轉移;有的患者長期無不適癥狀,到后期出現(xiàn)頸淋巴結轉移、病理性骨折、聲音嘶啞、呼吸障礙、吞咽困難,才引起注意。局部體征也不盡相同,有的呈甲狀腺不對稱結節(jié)或腫塊,腫塊或在腺體內,隨吞咽而上下活動。等到周圍組織或氣管受侵時,腫塊即固定。臨床上將甲狀腺癌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其惡性程度與預后也不同。
乳頭狀瘤
占甲狀腺癌的絕大多數(shù),經過正規(guī)徹底的手術治療,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但乳頭狀瘤還包括許多不同的變型,其中有些變型,如柱狀細胞型、高細胞型的乳頭狀瘤預后較差,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
濾泡狀瘤
容易發(fā)生血循轉移。但只要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及時,而且手術治療徹底,效果還是相當滿意的。一旦到了晚期,治療效果就不會很理想。
髓樣瘤
屬于中高度惡性,容易雙側發(fā)病。但有相當比例的患者經過及時徹底的手術,可以長期存活。
未分化癌
是甲狀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發(fā)展極快,病人到醫(yī)院看病時多數(shù)已到晚期,療效極差,多在一年內死亡。所幸這類病人只占少數(shù)。
早期診斷及早期手術是最好的治療。對乳頭狀瘤可行甲狀腺及同側淋巴結切除,對濾泡癌可作一葉及局部淋巴切除。全甲狀腺切除常用于髓樣癌及未分化癌,術后可應用甲狀腺素或三碘甲狀腺氨酸做替代療法。
藥物治療主要用以復發(fā)病例和迅速惡化的腫瘤。對分化差和未分化癌,可采用中醫(yī)藥作為輔助治療,以鞏固療效,提高機體免疫力,控制腫瘤的復發(fā)轉移。
放射性碘對乳頭狀瘤和濾泡狀瘤有效,對髓樣癌或未分化癌無效。即使腫瘤已不能手術并遠處轉移者,對頸部原發(fā)腫塊仍能合用放射線治療,以減少和防止壓迫,同時采用中醫(yī)藥為主的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