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春雨灑遍大地,竹筍破土而出,人們的餐桌上又多了幾樣筍菜:春筍韭菜炒肉絲、蠶豆咸肉炒筍丁、筍丁炒蝦仁、筍丁燒豬肉等。這些佐餐下酒的美味佳肴,深受人們喜愛。
營養(yǎng)豐富,口碑載道
竹筍是竹的芽胞?,F(xiàn)代營養(yǎng)學分析認為,竹筍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纖維素、鈣、磷、鐵、鎂和維生素(B1、B2、c)等多種成分,其中的18種氨基酸對人體非常有益,特別是賴氨酸、色氨酸、絲氨酸、蘇氨酸、丙氨酸。國外營養(yǎng)學家的化驗結(jié)果表明:每百克筍肉中含維生素C13毫克,比芒果高兩倍以上;胡蘿卜素2~3毫克,比蘑菇高1倍以上。竹筍所含的糖類、脂肪都較少,食用后可祛積食、防便秘、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并對減肥健美和防治腸癌有特效功用。
竹筍滋味鮮美,肉質(zhì)脆嫩,清香爽口,百吃不厭,自古以來就有“山珍”之稱,又有“素菜第一品”和“天下第一鮮”之譽。其可葷可素,炒、燒、煮、煨做法不一,風格各異,菜式之多,不勝枚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當年在蘇州為官時,每餐必食竹筍,他曾詼諧地說:“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竹?!睘榇诉€曾賦詩一首:“無筍使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筍燜豬肉?!薄都t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其妻舅李煦就曾以整桌的“筍宴”,招待南巡的康熙皇帝,并深得賞識。
食療圈的“靈丹妙藥”
清代著名養(yǎng)生家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竹筍,其性甘涼,舒郁清肺,降濁升清,開隔清痰,乃素食中之良藥也?!?/p>
◆竹箏鯽魚湯用鮮竹筍與鯽魚燒成的湯,不僅味道鮮美,還有開胃清熱的神奇作用。若趁熱給出麻疹、風疹及水痘的小兒喝,有輔助治療作用。對發(fā)熱口干、小便不利的患者,亦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
◆竹筍白米粥用鮮竹筍、白米煮粥食之,可治療久瀉、久痢、脫肛等癥。
◆筍捕瓜皮湯用竹筍與陳蒲、冬瓜皮煎水喝,對因腎炎、心臟病、肝臟病、晚期血吸蟲病引起的浮腫、腹水有明顯的消除作用。
◆竹筍燒肉用竹筍燒豬肉或雞肉,不僅滋味鮮美,還是春夏時節(jié)的滋補佳品,并能治療貧血消瘦、體質(zhì)虛弱等癥。
◆竹筍燒菇參用竹筍燒香菇或海參,前者健脾胃、托痘疹,可治火氣乏力、氣虛痘疹透發(fā)不暢等癥;后者滋陰、補血、潤燥、調(diào)經(jīng),經(jīng)常食用可使肌膚細膩光澤、潔白似玉。
此外,竹筍對過食油膩食物引起的肥胖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病癥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若每天吃150—200克竹筍,堅持30天左右,會收到明顯效果。
細挑巧烹,鮮美益身
1 筍以個頭飽滿、色澤金黃、外殼無損者為佳。
2 竹筍宜存放于在沙土里,千萬不要剝殼,否則會變質(zhì)霉爛。
3 食用前宜用手剝殼,切勿用刀去削,因為一遇鐵質(zhì),筍肉就會變硬發(fā)黑,在食用前應只用開水焯一下,以除去筍中的草酸味。切竹筍時,靠近筍尖部的地方宜順切,下部宜橫切,這樣在烹制時不但容易熟爛,而且更入味。
4 竹筍性寒,含較多的粗纖維和難溶性草酸鈣,胃潰瘍、胃出血、尿結(jié)石、膽結(jié)石、肝硬化、肺炎、脾虛等患者應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