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奧運會百米冠軍
1896年,在第一屆奧運會上,當(dāng)時男子百米賽跑還沒有統(tǒng)一的起跑姿勢。那一次,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在起跑線上擺出的姿勢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直挺挺地站著;有的雙手叉腰;有的彎著腰,像抓雞一樣伸開臂膀……而美國人伯克的行動最古怪:他在地上挖了兩個坑,把腳踩進坑里蹬著,然后雙手扶地,抬高臀(tún)部,再加上他穿著與眾不同的背心和褲衩,引來了陣陣哄笑。然而,誰也沒想到,幾分鐘后,正是伯克以12秒的成績奪得了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
后來,在田徑比賽中,百米賽跑的這種起跑姿勢就被稱為“蹲踞式”。那,伯克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式來起跑的呢?
向袋鼠“拜師學(xué)藝”
在廣闊的澳大利亞大草原上,人們經(jīng)??梢钥吹酱蟊寂芴S、疾馳如飛的身影。它不僅跳得高、跳得遠,而且跳得快。平時,袋鼠隨隨便便地一跳,就能跳出將近2米遠!稍微用力一點,就可以跳出6~7米。而它奔跑的速度,更是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以上。
早在1888年,澳大利亞的一名短跑運動員舍里爾就無意中發(fā)現(xiàn),袋鼠在起跑前總是先彎曲一下身子,使肚皮都要挨著地面了,再用它強壯的后腿使勁一蹬,就像離弦的箭一般跳了出去。于是,舍里爾想,要是將這種起跑姿勢運用到短跑中,也許會創(chuàng)造奇跡。他就開始模仿起袋鼠的起跑姿勢,并結(jié)合短跑的特點,逐漸琢磨出這種“蹲踞式”的起跑姿態(tài),結(jié)果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成績。
漸漸地,這種起跑技術(shù)流傳到了美國,伯克和一批勇于探索的運動員紛紛開始在訓(xùn)練中采用這種姿態(tài)練習(xí)。當(dāng)他在奧運會上一鳴驚人之后,這種起跑技術(shù)更是被廣泛采用。呵呵,雖說咱們?nèi)颂焐鷽]有袋鼠跑得快,但是咱們善于學(xué)習(xí)。這不,“謙虛好學(xué)”就是管用吧?
袋鼠飛奔的秘密
慢著,老師不是說了嗎?咱們不光要學(xué)習(xí)模仿,還得思考思考后面的道理。那么,為什么這種“蹲踞式”的起跑能提高跑步的速度呢?
這還得從袋鼠的身上來找原因。你看,袋鼠的身體長得又高又大,有時還在育兒袋里“裝”著小袋鼠,體重就更重了。然而,當(dāng)袋鼠彎下身體時,它的重心就會降低,在起跑、奔跑和跳躍時就會增加向前的沖力。另外,這個姿勢還能很好地發(fā)揮它強有力的后腿的蹬伸作用,使它能夠迅速前沖,獲得較大的起跑速度。這樣,袋鼠也就能自由自在地飛奔啦!
把這個原理換到人的身上來看,在擺出蹲踞式起跑的姿勢時,人身上臀(tún)部的肌肉、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和小腿后的三頭肌都會被拉長,使這些肌肉群處于收縮前的“繃緊”狀態(tài)。起跑時,人在向后蹬的那一剎那,就會產(chǎn)生相當(dāng)大的爆發(fā)力。這樣,運動員的起跑速度就提高了。在激烈的短跑比賽中,即使能把速度提高0.1秒,都可能占據(jù)先機,超越對手。所以,可別小看了“蹲踞式”起跑的作用。這可是短跑技術(shù)史上的一次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