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時的西域邊疆,流傳著關(guān)于一種神奇的“汗血寶馬”的傳說。據(jù)說,這種馬長得威武神駿,高頭細頸,一日可奔馳千里,而且它身上流下來的汗水都是紅色的,就像鮮血一樣……
很快,這個傳說就讓大名鼎鼎的漢武帝知道了?!昂吆?,天下有這等寶物,怎么能不讓朕弄一匹來見識見識?”于是,他就派出使臣,到西域去打聽。后來得知當時有個大宛國,盛產(chǎn)這種汗血寶馬。漢武帝就派人帶了純金制作的馬匹,到大宛去換取寶馬。可是,大宛國王怕漢朝人得到這寶馬后,用來武裝軍隊,攻打自己,因此不肯交換。這可把漢武帝氣得夠嗆:一匹金馬換一匹活馬,還換不來,你這不是漫天要價嗎?一怒之下,就決定先和大宛干上一仗再說!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命將軍李廣利率領(lǐng)騎兵數(shù)萬人,急行軍4000公里,突襲大宛國。雖然說是打仗,但武帝心里惦記的還是“汗血寶馬”,因此這軍隊里不但有士兵軍官,還特地帶上了兩名相馬專家。說來也巧,這大宛國的國內(nèi)剛好發(fā)生了內(nèi)亂,沒法再和漢朝打仗,只得提出議和。這可把漢武帝樂壞了。這回的合約里,最要緊的一條,寫的就是要大宛國每年向漢朝選送兩匹頂級“汗血寶馬”。以后兩國之間,也可以自由買賣“寶馬”,不許再掖著藏著啦。
從此以后,“汗血寶馬”就被傳到了中原地區(qū)。當時漢朝的軍隊就用這些馬來作為騎兵的坐騎,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呵呵,看來漢武帝“為馬而戰(zhàn)”,還是很合算嘛!
在古代,對馬這么著迷的還真不止是皇帝。那時沒有汽車,馬就是比較重要的代步工具了。有一匹好馬,就像如今有一輛名車?!昂寡獙汃R”當然更是名貴,在人們的心里,恐怕就和現(xiàn)代人心里的“奔馳”、“林肯”一樣啦。不過,這種馬到底長得什么樣子?現(xiàn)在還有嗎?
經(jīng)過科學家的研究,認為這種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就是原產(chǎn)于今天的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捷金馬”。這種馬有三大特征:一是體形健美:二是奔跑速度極快;三是汗出如血。因它與眾不同,所以一般都用作帝王們的御用馬匹。甚至著名的成吉思汗也曾經(jīng)騎著它征戰(zhàn)四方。
可是,古書中說“汗血寶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這可就是夸張了。一般情況下,馬奔跑的最快速度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如果再快的話,恐怕就要累死了。而且,馬和人一樣,也得吃飯、喝水、上廁所??!餓著肚子的話,還跑不了這么快呢!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在馬中算是相對較快。但是,這種馬的耐力很好。能夠在荒漠中還保持比較快的奔跑速度,這個確實比較難得。
那,說這種馬會“汗出如血”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哪有馬好端端地會流血呢?人們猜測,這是因為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后濕。那些棗紅色或深栗色毛的馬匹在出汗之后,皮毛上的顏色就會變得更鮮艷,遠遠望去,酷似鮮血浸染一樣。而馬膀子、馬脖子是馬身上汗腺最發(fā)達的地方。因此,當馬飛跑起來時,渾身上下便會紅光耀眼,非常醒目。
現(xiàn)在,真正的“汗血寶馬”已經(jīng)特別稀少了。據(jù)統(tǒng)計,僅有2000匹左右,而且多產(chǎn)于土庫曼斯坦。它可是該國的“國寶”。土庫曼斯坦政府常把這種歷史古老的馬匹當作寶物,贈送給各國元首。在該國的國徽和貨幣上,也有汗血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