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日子;童年,是天真爛漫的日子;童年,是純真無邪的日子,但它已離我們遠(yuǎn)去。整日在三點(diǎn)一線中忙碌的我只能看見它蒙眬的背影,淺淺的足跡。
童年,你在何方?我應(yīng)如何將你找回?又是雨天,你不帶傘,想必已濕透了吧,這樣的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你找回呢?
你像一只狡猾的小狐貍,任憑我如何呼喚,如何找尋,留給我的只是回憶:雪山下的幻想,屋檐下的小鳥,牡丹那沁人心脾的芬芳,鞭炮聲中裝滿兜的歡樂……
而今,童年的美好情懷和想象已然消失,我已不會(huì)在夏日的午后,頂著驕陽,偷偷地和同伴忘記酷熱,已不會(huì)在被窩中癡癡地望著月亮,想象廣寒宮中華麗的景象——嫦娥的模樣、桂樹的芬芳、吳剛的惆悵、玉兔的哀傷……而今只是埋首書海,窗外樹蔭里的鳥鳴和我沒有關(guān)系,黃昏時(shí),地平線那端燦爛的云霞和我亦沒有關(guān)系。陣風(fēng)吹過,卷起書桌上的紙堆,像一只只斷魂了的白蝴蝶,無力地僵在那里……
想起魯迅的童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那該是多買愜意??!心中驀然一動(dòng),隱隱作痛,我把我的童年弄丟了。與世無爭,單純快樂的童年,只因我們多了幾許“小兒無賴”的意象,與我們漸行漸遠(yuǎn)。心中有淡淡的酸楚,哀悼那逝去的童年,但我又有份淡淡的喜悅,童年埋藏在我的心底,我似乎找到些許童年的快樂。
清朝沈三白落魄一生,晚年寫下了《浮生六記》,在《閑情記趣》一文中,他以深情的筆調(diào)回憶童年的種種歡樂?!坝鄳浲蓵r(shí),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xì)察其紋理,故時(shí)有物外之趣?!痹谒氖澜缋?,不必理會(huì)塵世中種種世俗的眼光,便可重拾童年那純真的快樂。只一個(gè)人笑傲人生,那又何妨?
讀者《詩經(jīng)》,枕著曾經(jīng)那些無邪純真的記憶,手握心靈的鑰匙,開啟閉塞的大門,找回失去的童年。我想帶著童年快樂的心情、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向著自己夢想的遠(yuǎn)方進(jìn)發(fā),哪怕一路荊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