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
(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句容 212400)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央領導人在十七大報告中給我們學生工作者一個很明確的指示:“德育為先”,這與我們通常理解的“欲成才,先成人”的觀念是非常吻合的,而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依靠的正是我們這些德育工作者。因此在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內涵建設的同時,我們這些大學生的德育工作者們應該更多的思考探索學生德育的新方式和新模式,在高職院校內涵建設中貢獻出更多、更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力量。
當前的高職院校乃至整個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考核基本都實行綜合測評辦法,評價內容大體分為思想道德表現、學業(yè)表現及文體表現三大部分。德育教育中依靠的力量為系部和班級的老師以及學生干部這部分力量。德育工作模式主要是任務驅動和個人以及小型團隊的組織,在這種現行模式下,很多學生活動規(guī)模大,形式精彩的背后應該被提出的是:這些德育教育是否真實地貫徹到了學生個體身上,這些德育教育是否合適于學生個體,學生個體獲得的德育教育的評價是否真實地體現出來了。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球類比賽活動時,大多學生喜愛體育活動,主動參與較多。但是開展其他主題型活動時,學生積極性不高,主動參與較少。開展非體育類活動時,總是需要學生干部做大量的宣傳工作,勸導同學甚至強制要求參加活動。
學生的日常表現、學業(yè)成績和文體勞表現是學生評獎評優(yōu)的依據,每學年學生填寫綜合素質測評表,由班主任審核評定。這種評定方式主觀性較強,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學生填寫的綜合素質測評表是對一年的總結,班主任審核時很難一一對照標準量分,只能根據印象給學生評定。
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大學生發(fā)揮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潛能,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為了有效地開展學生德育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加強學生內涵建設,根據高職院校學生情況,我們學生工作者應該探索構建學生自主選擇,活動統(tǒng)一規(guī)劃,數據輔助評測,德育有效跟蹤的德育評價體系。
(1)全面客觀。以往的德育工作的評價體系一般是由學生日常生活、思想品德和文體勞表現的簡單累加,每年的測評結果只能體現在綜合測評表上,只反映活動的結果,不能反映活動的過程。我們構建德育評價體系時堅持全面客觀的原則,應分為日常表現、學生參與活動和教師授予3個項目。根據學生會對學生日常的檢查情況、學生參與活動時的表現以及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單獨的賦分等多種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
(2)科學合理。德育評價系統(tǒng)可以以德育分的形式體現學生的德育情況,各個項目分為加分項目和減分項目,不單純是各項分數的簡單累加。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有曠課曠操現象的,則將會對其進行減分;學生參加活動項目中,系部會根據學生參與度給予一定的德育分。另外,每學期開學初,系部給班主任和學生工作辦公室的老師發(fā)放一定數額的德育分,要求班主任每個月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學生發(fā)放德育分,學生工作辦公室的老師根據學生在系部組織和參與活動的情況給予學生德育分獎勵。通過這三個項目的考核,最終形成德育分總分,作為學生德育考核的依據。
現代化的德育評價體系應該方便、快捷、及時,當前很多信息化的系統(tǒng)都以網絡的形式服務受眾。因此我們通過建立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來作為德育評價的平臺,借助網絡的力量來輔助德育教育。學生通過網絡及時將個人信息錄入系統(tǒng),老師通過終端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獲取德育分的途徑,參與活動的頻率,并且可以根據數據統(tǒng)計分析便于引導學生加強內涵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德育管理系統(tǒng)通過計算機網絡的方式可以及時有效地處理數據,便于老師查看,避免了以往人工收集處理信息時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現象,既節(jié)約了各類資源,又極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率。
德育工作的評價方式過去是通過學生綜合測評表體現學生德育發(fā)展的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只是學生對一學年個人德育分數的簡單累加,班主任核查時既難一一查證,也無法通過測評成績準確了解學生的德育軌跡。我們構建的德育評價體系應是以發(fā)放德育分的形式累計學生的德育分數。學生通過上網將德育票的編碼錄入德育管理系統(tǒng),班主任和學生辦公室的老師可以通過德育管理系統(tǒng)查看每個學生的德育分統(tǒng)計和來源情況,便于實時進行跟蹤,了解學生的德育狀況。德育系統(tǒng)中提供的德育數據可以作為系部在進行德育規(guī)劃時的參考數據,使得系部德育教育政策更加合理,更加適合學生,同時也可以建成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德育數據平臺。
每學期學院、系部、班級都開展了大量的活動,但是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存在主題重復、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現象。為了加強學生的內涵建設,必須通過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這就需要系部組織人員對開展的活動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學期結束前要求各班申報下一學期的班級活動,做好分類統(tǒng)計,學期初根據學院的安排和班級申報的活動,確定活動項目,由學生工作辦公室老師擔任活動指導老師,開展活動。學生依據自身的時間安排和興趣愛好,登陸德育系統(tǒng)以選修的方式參加活動的申報,活動開展時進行現場簽到,根據參與的積極性和活動成效等給予一定的德育分,對于未請假而不參與活動者將會扣除一定的分數,活動組織者負責考勤記錄、填寫活動記錄冊。
活動的統(tǒng)籌組織需要做到以下幾個重點:
(1)主題豐富:項目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思想道德與誠信守紀、社會文化與文明禮儀、專業(yè)素質與創(chuàng)新素質、就業(yè)能力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積極參與管理能力、熱愛勞動與志愿精神。
(2)形式多樣:文藝活動、體育互動、知識型活動、主題活動等。
(3)合理論證:各項活動不再是由單個個體或小型團隊決定,而是通過召開項目論證會,由教師代表、學生干部和普通學生一同論證活動合理性以及參與活動的人數限制。只有論證會通過的活動才會列入學期活動計劃中,公布在德育管理系統(tǒng)中,學生上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能夠鍛煉自己,使得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
德育管理系統(tǒng)以德育分的形式全面客觀的反應了學生的德育情況,為系部的評獎評優(yōu)提供了依據。每個學生可以通過查看自己的德育分了解自己的系部和班級的排名情況,發(fā)現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班主任通過德育分可以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德育情況,根據德育分評定學生德育等級,評定學生個人獎項時不再依據主觀感受,而是以德育分量化。學生工作辦公室的老師不僅可以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德育分客觀地評定文明班級、先進班級和先進團支部,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德育分排名挖掘出學生中的典型,樹立榜樣,引導學生爭先創(chuàng)優(yōu),打破了以往依據印象分和民主投票評定的狀況。德育管理系統(tǒng)有效地提高了系部評獎評優(yōu)的效率,同時更加客觀公正,減少了學生有異議的情況。在德育評價合理公正的同時,學生的課余時間都安排得非常充實,綜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
[1]李義豐.高職學生德育評價體系創(chuàng)新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