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禎
(山西大同大學政法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校處分權之法理分析
楊素禎
(山西大同大學政法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校對學生擁有絕對的管理權,有些不合法,有些合法不合理。目前,高校處分權引起的法律糾紛日益增多,對高校處分權這一權威提出挑戰(zhàn)。那么,高校處分權這一概念是什么,高校有無自設處分規(guī)則的權力,高校到底擁有多大的處分權,高校處分權的性質是什么,如何保證高校處分權的方式和程序的規(guī)范,理清這些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現(xiàn)實中都有重要的意義。
處分權;特別行政權力;自主管理權;正當程序原則
長期以來在高校處分權的界定上存在爭議,性質也不明確,具體實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法難依的情況?!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明確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處分的權利”。2005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五章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對有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紀律處分?!钡谖迨龡l規(guī)定了紀律處分的種類分為:(一)警告,(二)嚴重,(三)記過,(四)留校察看,(五)開除學籍。這兩條規(guī)定明確了高校處分權的對象是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處分權實施的主體是作為事業(yè)單位的學校,以及處分的五種類型。對這兩條法律有兩種解釋。第一,上述違規(guī)違紀指的是違反高校內部制定的規(guī)定和章程,那么針對這種行為實施的處分權就屬于高校內部制裁的措施,在效力上不具有強制性;第二,這種違規(guī)違紀指的是違反國家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對此高校按照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給予違規(guī)學生法律制裁,具有國家強制性。
本文將高校處分權定義為:高校為了維護良好的學校秩序,對違反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受教育者按照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給予其法律制裁的權力。
高校處分權究竟是“紀律處分”還是“行政處罰”,對此問題一直模糊不清,致使高校處分權游移于“紀律處分”與“行政處罰”之間,在具體實施中境況尷尬。
筆者認為高校處分權在實質上應是一種特別的行政權力,屬于公權范疇。從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上來看,《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高校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認定高校與學生存在民事法律關系,但是這又不是普通民事關系,因為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雙方主體同樣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但高校與學生之間主體上明顯不平等,高校處分權對學生有強制性和單方意向性,學生必須無條件服從學校的處分,處于被動地位。此外,高校處分權屬于高校自主管理權的范疇,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賦予高校實施內部管理的自由裁量權,是一種行政權,高校處分權不必嚴格遵循“法不授權則禁止”的原則。由此可見,高校處分權是一種特別的行政權力。
(一)高校處分權權限較大 從高校處分權的來源來看,它屬于高校自主管理權,而高校自主管理權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賦予高校實施內部管理的自由裁量權。199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應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但校方更多地夸大了這種自由裁量權,制定的內部規(guī)章制度涉及了學生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只要學生出現(xiàn)違背這些條文的情況,學校就對其實施制裁。遵守正當合理的校規(guī)校紀無可厚非,但有的學校規(guī)章制度只考慮到校方的利益,沒有為學生著想,是校方單方面的強制性意向的表現(xiàn)。學生要在學校學習就得無條件接受學校制定的“規(guī)矩”。例如,某高校規(guī)定研究生只能居住四人間,每年交納定額的公寓費,這是硬性規(guī)定,學生只能交費或選擇不住,卻不能選擇六人間或八人間。這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承受能力,即便有個別實在困難的學生可以不住四人間,但這種申請程序的繁冗足可以讓每個同學望而卻步。
此外,由《規(guī)定》還可看出學校有權對學生實施“開除學籍”的處分,這一處分直接關系到學生受教育權,而受教育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但有的高校卻能“輕而易舉”就剝奪了學生這一權利。例如,就考試作弊這一問題而言,個別高校規(guī)定“考生在考試中作弊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開除學籍”,這一規(guī)定明顯沒有考慮到作弊情節(jié)輕重的問題,只要是作弊就要被開除學籍,沒有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酌情考慮減輕對情節(jié)較輕同學改錯的處分,勢必會引起這些同學的反抗和不滿,使校方與學生的關系激化。因此,高校的處分權具有絕對權威,這也是高校自主管理權被運用的極致體現(xiàn),近幾年因此出現(xiàn)了一些高校學生狀告母校的案例。
(二)實施處分程序不規(guī)范,自由度較高 在高校處分權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實施程序缺乏規(guī)范性,高校的自由裁量權較大。高校片面擴大了法律賦予的自主管理權,這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有的學校甚至只有校長一人當家作主,對學生的決定也不經(jīng)過法定程序,而是校長一個人或幾個主要領導人經(jīng)過商議就對學生做出處理決定,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決定都是從校方利益出發(fā),沒有考慮學生的合法權益。如1999年田永狀告北京科技大學案例中,田永同學因考試作弊被勒令退學,但校方卻沒有正式給田永發(fā)放退學通知決定,田永繼續(xù)在北京科技大學正常就讀兩年,并按時交納學費和住宿費,然而在畢業(yè)的時候校方卻拒絕為其頒發(fā)畢業(yè)證和學位證,田永一紙訴狀將母校告上法庭,法院受理此案件,最終學校敗訴。在此案件中,高校敗訴的原因在于學校沒有將對學生做出的決定以合法的程序通知學生,也沒有給學生申辯的機會,更沒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法律救濟途徑,高校自行對學生做出了影響學生受教育權的處理。
(三)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我國教育法律法規(guī)制度還不健全表現(xiàn)如下:第一,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不明確,不具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性質不清,難于操作,如2005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60條規(guī)定學校必須建立學生申訴委員會,而且規(guī)定“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但具體這些代表各占多大比例,《規(guī)定》沒有做出明確指示,給學校留了空間,在以后的實際操作中,產(chǎn)生學校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可能。第二,教育法律法規(guī)實施細則出臺滯后。法律法規(guī)與實施細則不同步是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又一個表現(xiàn),影響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執(zhí)行,容易出現(xiàn)有法難依的局面。第三,教育法律法規(guī)更新較慢。一部教育法規(guī)可能會沿用20年甚至25年,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是1981年頒布實施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1995年頒布實施的。用過去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現(xiàn)在人們的活動,明顯跟不上現(xiàn)實的變化,會出現(xiàn)很多難于解決的問題。
(四)司法監(jiān)督缺失 司法監(jiān)督引入高校管理的爭議很大,有的人認為這會嚴重干擾高校的自主管理權,但高校處分權尤其是涉及到對學生人身權、受教育權等方面的基本權利的處分時必須有司法監(jiān)督,更重要的就是監(jiān)督法院下達判決之后的執(zhí)行問題,切實保證判決的公正、公平,執(zhí)行到位。2003年,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增城分教點英語系2000級學生鄭文滔被令退學,狀告學校勝訴后仍被退學。法院受理此案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處分權已干涉到學生的受教育權,但在學生勝訴之后,學院又以總院的名義重新為其頒發(fā)了退學通知,理由是“我們已執(zhí)行了法院的判決,撤銷增城分教點的處分,但我們認定的事實證明鄭文滔毆打了老師,就有權對他勒令退學”,而法院則認為“這個程序是可行的”。在此案中,法院對學校第二次做出的退學處理是認可的,讓人感覺只要學校認定讓誰退學就會找各種理由讓其退學,法院對此無能為力。這表明我國司法監(jiān)督的不到位。
(一)權力合法 保證高校實施的處分權的合法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高校對違反憲法規(guī)定的學生行為給予相應的處分;第二,高校對違反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學生行為實施處分;第三,高校對違反正當合理的高校內部管理條例的學生行為給予處分。此外,高校必須以學校的名義對學生實施處分,不得以院、系名義對學生做出處分。
(二)教育為主,處分為輔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殿堂,教育才是學校的主要任務,高校要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能教育的要教育,可處分不可處分的應不給予紀律處分,處分可輕可重的應從輕處分,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學校不能眼睜睜看著學生犯錯而不制止,等著學生犯了錯再給其處分。高校應當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與學生、教師形成良好和諧的教育管理關系,如果狀告學校的案件越來越多,只能從側面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的失敗和退化。
(三)正當程序原則 在高校對學生實施處分權時,一定要遵循正當程序原則?!罢敵绦蛟瓌t”源于英國“自然正義”原則,是美國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則。正當程序原則所追求的公正價值對我國法律、法規(guī)實施的程序建設有很大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根據(jù)正當程序原則,高校在對學生實施處分的具體操作中,首先對學生的違紀行為進行充分的調查取證,不能妄下定論;其次,在取證充分之后,認定事實并告知學生(以文件的形式正式下達給學生處分決定);第三,明確告知學生處分法律依據(jù);第四,聽取學生意見,允許學生申辯、抗辯,并為學生指出申訴和法律救濟的途徑。
(四)完善司法監(jiān)督 司法介入高校管理是必然的,符合現(xiàn)代法制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否則就無法實現(xiàn)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但司法審查與高校自治的界限到底如何界定,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司法只能干涉涉及高校對學生做出的影響學生受教育、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基本權利的處分,對其他一般的獎勵和處分則應交由高校自主裁定。學生也不得對獎勵、評價等提出申訴或復議。這只能屬于高校內部管理的范疇,司法不得干涉。
(五)完善高校學生申訴制度 高校學生申訴制度的建立促使高校管理法制化。2005年3月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高校要建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使學生申訴制度化、法律化,高校處分權與學生申訴權互相制衡,無申訴就無權利?!兑?guī)定》應盡快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具體規(guī)定學生的申訴權,切實保證學生申訴權的有效行使。
(六)建立家長參與的監(jiān)督機制 建立家長監(jiān)督機制,選舉家長代表組成監(jiān)督委員會,確定家長代表的資格,明確監(jiān)督委員會成員的人數(shù),明確其權利和職責(監(jiān)督高校對學生是否做出正當合理的處理)。鑒于家長時間和精力有限可以實行成員輪換制,輪流執(zhí)行其監(jiān)督權利,監(jiān)督委員會可對學校處分的不合理程序或行為提出質疑,也可針對學生申訴委員會的不作為行為提出質問。這樣更能保障學生的正當合法權利,充分實現(xiàn)高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
[1]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Z].教育部,2005年9月1日實施.
[2]陳曉娟.高校處分權之法律依據(jù)與運用[J].人民論壇,2010(7):108-109.
[3]王 彥,李莎莎.高校學生處分若干問題探討[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8):89-92.
[4]張艷紅.論高校處分權保障與學生合法權益保護之協(xié)調[J].河南社會科學,2009(4):192-194.
[5]孫渝蓓,廖振權.論高校處分權監(jiān)督的制度完善[J].教育研究,2007(4):308-311.
〔編輯 趙曉潔〕
Legal Analysisof Disposition R ightsof Universities
YANG Su-zhe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Universities have the absolute right tomanage college students.Some right is legal,some is illegal,some is
legitimatebut unreasonable.Currently,legal disputes causing by the university disposition increase.This challenges the university
disposition.There are some unreasonable for improvement.What’s on earth the conceptof the university disposition?Do universities own the right to dispose?How much right do the universities have to dispose?What’s the nature of universities disposition?How do the universities ensure the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These issues are not clear,finding out the answers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oth in theory an in reality.
disposition rights;special administrative rights;autonomous rights;principle of due procedure
D922.16
A
1674-0882(2011)06-0010-03
2011-08-27
楊素禎(1981-),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