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梅
(青島農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高校教師在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效性中的作用
楊先梅
(青島農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實效性關鍵在于教師。作者從師德建設、教師備課、師生溝通、育人環(huán)境、考核標準五個方面對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實效性進行了探索。
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體系中具有理論基礎的作用,擔負著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大任務。但目前由于受到市場經濟中不良風氣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fā),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以后畢業(yè)找工作,個人發(fā)展關系不大,再者這門課又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論性的特點,所以學生學習原理課的動力不足、興趣不高。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教師。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有老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其中也與老師善于不善于教學生、帶學生有關。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業(yè)務工作能力以及改進作風等?!盵1]因此,原理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對本課程產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切身之感,才能真正提高原理課的實效性。
(一)能以高尚的人格打動大學生??鬃釉缭趦汕Ф嗄昵熬吞岢隽恕罢讼日选钡慕逃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表達過這樣的思想: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因為教師崇高的理想、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強烈的求知欲、豁達開朗的心胸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本身就是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奮發(fā)學習的無聲召喚。高尚的人格能夠使教師在學生中得到最廣泛的情感認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尊敬、依賴和愛戴之情,這是教師吸引學生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如果學生喜愛、認同了一位教師,自然也會喜歡并認真學習他所教的課程?!坝H其師,信其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廣大原理課教師要不斷審視自己,通過授課方式、言談舉止等一系列形式凸顯自己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二)能以廣博的知識感染大學生。學識淵博、學富五車,這是教學的首要前提。而原理課由于其內容的特殊性就更需要主講教師擁有廣博的知識。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它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與自然界的關系等諸多領域和各個方面,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2}因此,教師要講好這門課程,起碼應該了解中外哲學史、政治學、經濟學、文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科技史等專業(yè)知識。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基礎,教師還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加強對時代、社會、人生方面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的關注,努力挖掘這些熱點、難點背后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才能用豐富、鮮活、生動的事例把課堂內容講得形象、明白,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真正做到用知識的力量持續(xù)感染大學生。
(三)能以多樣的形式吸引大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教師“一支粉筆、一張黑板、一本教科書”的課堂模式。在技術發(fā)達的今天,原理課如果僅僅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恐怕不能滿足新一代青年學生的需要。因此,原理課主講教師必須適應新情況,探索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網(wǎng)絡、多媒體等新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向學生立體而形象地講授,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從而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讓他們更加自覺地去認可、學習和鉆研馬克思主義;教師還可以通過邀請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的方式,以專家們的現(xiàn)身說法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原理課對他們的成長、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大有幫助,馬克思主義應該成為他們離不開的人生指南;同時,針對部分學生馬克思主義“無用論”和“過時論”的論調,教師還應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把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真正學懂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
(四)能以透徹的道理征服大學生。有的教師一上講臺,就照本宣科,把教材或講義一念到底,插入的事例也是遠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這樣的教學自然不會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由于原理課內容龐雜而抽象,教師想把這門課講出水平,就應全面系統(tǒng)地鉆研、掌握原理課的專業(yè)知識,對課程的邏輯結構、知識體系、重點、難點了如指掌。對于重點難點,教師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弄懂,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師還必須了解、跟蹤本課程在學術界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力求把最新的理論知識滲透到教學中。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鉆研透徹了,教師才能在課堂上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講解道理,向學生展示理論的魅力,讓學生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
(五)能以科學的考評方式激勵大學生。考試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目前通用的原理課考試都是閉卷考試,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完考題。針對這種情況,學生一般都是在考試前背材料和復習題,誰背得多,誰就能得高分。有些學生平時不上課,考前臨時背一背,結果這門課的成績卻很高,甚至高于平時刻苦努力的學生,這對于認真學習的學生而言,極為不公平。同時,這也給學生一種錯覺,認為學習原理課就是死記硬背,并不能學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考評方式自然也不能引導學生好好學習這門課程。因此教師有必要對課程的考評方式進行深入的探討并進行必要的改革。教師可以采用開卷與閉卷、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課外考核等多樣化的考試方法,并不斷擴展考試內容,注重考察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不認真對待并學習這門課程是無法及格乃至順利畢業(yè)的,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一)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努力使教師成為教書育人的模范。原理課教師行端品正、道德高尚,既可以理直氣壯地教育學生,又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而完善的道德風范只有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內化為教師的真正意識,進而成為教師的道德行為。首先,高校應在思想上重視師風師德教育,通過教師崗前培訓、專題講座、研討會、宣傳欄、網(wǎng)絡等方式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理想;其次,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管理者要注重教師道德風范制度的建立,包括教師道德風范培訓制度、考評監(jiān)督制度、激勵約束制度等,充分發(fā)揮法規(guī)和制度的約束力,防止和糾正教師失德行為;最后,教師本人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抵制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學術腐敗現(xiàn)象,形成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高尚品德和人格。
(二)教師要認真?zhèn)湔n,這是講好課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備課的程度與講課的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師備課時,每個知識點都要精心設計,每個細節(jié)都應仔細斟酌,因為簡練、準確、生動、透徹的內容講授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認真領會教材精神,鉆研教學內容。其次,要認真研讀原著,要養(yǎng)成注重讀馬克思主義原著的習慣,以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后,要了解與本課程相關專業(yè)領域的知識,認真學習中外歷史和思想史,了解各種社會思潮和思想流派,使自己具備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關知識。備好課,不僅要求教師備好講授的內容,而且還應當備好講授的方法。古人有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的講授方法,做到量體裁衣,對癥下藥。為此,教師應當重視研究課堂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適當?shù)夭捎枚喾N教學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他們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教育的實效性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充分了解。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不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原理課教育就是對牛彈琴。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不會綜合規(guī)劃教養(yǎng)、教育和發(fā)展的任務,抓不住教學內容中的要點和重點,不善于選擇教學方法、手段和形式的合理配合方案,那么,教學過程永遠不會有成效。”{3}而了解始于溝通,所以教師應以QQ、E-mail、書信或網(wǎng)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熟悉他們關心的社會熱點、喜歡看的書籍,以及當前最困惑的問題等,并把這些內容適當?shù)厝谌氲浇虒W過程中,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最終達到提高原理課實效性的目的。
(四)建立科學的考核標準?;趥鹘y(tǒng)標準的考核方法無法衡量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須建立科學全面的的考評標準。根據(jù)原理課的特點和教學目的,本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態(tài)度及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點名、課堂提問、討論、發(fā)言、單元測驗等方式,最終以30%記入總成績。對于平時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嘗試采用免去期末考試的獎勵措施,以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平時學習。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主要考核學生運用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取閉卷、開卷、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試題應以材料分析題、論述題為主,并且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為了充分發(fā)揮原理課教師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高校管理者應在政治思想上、工作生活上關心和支持他們,為教師排憂解難,從而調動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工作上,要充分信任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學校的教育改革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建設性意見,尊重他們的勞動創(chuàng)造;要關心他們在住房、工資、醫(yī)療和養(yǎng)老等方面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多為教師辦好事、辦實事,讓他們把更多精力、時間放在教書育人上;針對原理課存在的日益嚴重的實效性問題,高校還應在學科建設、學術交流、社會實踐、教師的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5.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3]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80.
The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 i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ourse
Yang Xian-m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 China)
In the course“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there exists a serious problem of practical effectivenes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key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lies in the university teacher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five aspects,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preparing the lesson of the teacher,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environment of cultivat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nd the criteria of examin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ourse;practical effectiveness
G642.0
A
1005-1554(2011)04-0108-03
2011-09-02
楊先梅(1981-),女,湖北荊州人,青島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