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莫友芝山水游記初論

        2011-04-08 21:15:08阮愛東
        關(guān)鍵詞:草堂游記山水

        阮愛東

        (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 400012)

        莫友芝山水游記初論

        阮愛東

        (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 400012)

        “西南大師”莫友芝詩文兼擅。他描繪黔中勝景的游記、齋記,擅長使用整飭的四言句寫景狀物,風(fēng)格簡約雋永,在清奇中寓秀整,于雅潔中見峭拔,同時又真情流衍、情趣橫生,深得桐城古文精髓。他善于在自然美景中發(fā)現(xiàn)哲理,但過多的辯理甚至煩瑣的考證,也影響了其散文的可讀性??傮w而言,生性“好游”的莫友芝,可謂是黔中山水的知音。

        莫友芝 山水 游記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號郘亭,貴州獨山人。作為一位享有盛名的清季大儒,他在書法、樸學(xué)、方志和詩文等各個方面均有斐然成就,被《清史稿·文苑傳》譽為“西南大師”。盛名之下,“朝士貴人爭與之交”(張裕釗《莫子偲墓志銘》),曾國藩許為“黔南莫夫子,志事無匹雙”(《送莫友芝》),薛福成贊其“胸懷超淡,翳我之師”(《祭莫子偲文》)。但是,這樣一位學(xué)淵識博的才士,卻六舉不第,困躓科場二十五年①參見張劍:《莫友芝年譜長編》,中華書局2008年版。。其實莫友芝并非沒有機會進(jìn)入官場,祁藻、曾國藩、張之洞和李鴻章等朝臣都對他的才華贊不絕口,“稍改鑿為圓,青云在眼時”(《送舍弟祥芝之湖南需次縣丞》),但他生性清高耿介,不愿“伺候權(quán)貴,奔走要津”(《答萬錦芝書》),所以失意也就成為必然了。

        舉場失意的莫友芝優(yōu)游于名山勝水之中,聊以消解內(nèi)心的苦悶。莫友芝前半生六赴京師應(yīng)舉,已經(jīng)飽覽了各地風(fēng)光。五十歲以后,絕意仕進(jìn)的他更是依靠坐館所得的束脩和書篆所獲的潤筆游學(xué)各地,行跡半于天下。即使在“苦足力乏”的晚年,他仍然勉力與張裕釗同游蘇州天平山(張裕釗《莫子偲墓志銘》)。好游而能文,登高則必賦,所到之處,莫友芝多有詩文留存,或記勝景、或酬良朋。但他現(xiàn)存的十余篇游記散文(包括含有寫景內(nèi)容的齋記類文章)大多數(shù)創(chuàng)作于青年時期,其中尤以描繪黔中風(fēng)物的篇章為佳。中年以后,生活上勞碌困頓,加之志趣已經(jīng)完全轉(zhuǎn)移至學(xué)術(shù),莫友芝雖然仍然“好游”,但已很少再有創(chuàng)作山水游記的心境。本文以莫友芝的山水游記為研究對象,略陳管見,希望能引起學(xué)術(shù)界對這位晚清大家的散文的關(guān)注。

        莫友芝對山水勝景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工于治印的他,曾經(jīng)專門為自己的這個愛好刻了一方“放情丘壑”的閑章,鈐在所著的《郘亭書畫經(jīng)眼錄》稿本上②參見張劍:《<郘亭書畫經(jīng)眼錄>的發(fā)現(xiàn)及其價值》,載《西北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第4期。。張裕釗《莫子偲墓志銘》也記載了他的“好游”:“子偲既好游,而東南故多佳山水,又儒彥勝流往往而聚,乃日從諸人士飲酒談詠,所至忘歸?!彼f的即是莫氏晚年在江浙一帶尋訪古籍、刻版印書的時候,曾與游宦東南的著名文士酬唱贈答的生活經(jīng)歷。友芝《郘亭遺詩》卷七中有不少與曾國藩、胡林翼、曾國荃等人往來酬唱的詩作,便是這一段寄跡山水、“飲酒談詠”生活的產(chǎn)物。

        莫友芝對山水的興趣,首先來自其父莫與儔的教導(dǎo)和啟發(fā)。莫與儔(1763-1841),字猶人,號杰夫,嘉慶三年(1798)年進(jìn)士,曾任四川鹽源知縣、貴州遵義府學(xué)教授,是黔中漢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據(jù)友芝九弟祥芝追述,友芝春闈失意之時,莫與儔曾訓(xùn)導(dǎo)他說:“若輩寂寂守牖下,不以此時縱游名山大川,遍交海內(nèi)英儒俊彥以自廣,恐終成固陋耳?!雹?清)莫祥芝:《清授文林郎先兄郘亭先生行述》,參見張劍,陶文鵬,梁光華校點:《莫友芝詩文集》(下)《附錄一》,第1116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可見他是支持莫友芝通過漫游、交友來開闊心胸、增長見識的。莫友芝《影山草堂本末》也記載說,他七歲時隨父就學(xué),“值沖風(fēng)回旋,筱簜開闔,山態(tài)乃隱約在西北端”,于是想起了謝朓《新治北窗和何從事》詩中“池北樹如浮,竹外山猶影”的名句,因而請求將書齋命名為“影山草堂”,獲得了父親的贊許。幼年的美好時光讓莫友芝念念不忘,在后來的人生中,無論是久住還是暫居,他都以“影山草堂”命名自己的書齋,“必寓斯名以存先澤”。這便是聞名黔中的“影山草堂”的由來。從《影山草堂本末》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莫友芝年幼時所習(xí)的課業(yè)中不乏古人優(yōu)秀的山水詩。因此,他對于山水美景的特別喜好和過人的賞鑒能力,與其父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

        其次,莫友芝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進(jìn)一步助長了他“放情丘壑”的志趣。友芝21歲鄉(xiāng)試中舉以后,在獨山、遵義、貴陽間往來奔走,以修書、講學(xué)為事;又曾六赴京師,其間舟車往來、師友文宴極多;還曾因戰(zhàn)亂阻隔,不得不流徙他鄉(xiāng)。咸豐九年(1859),49歲的莫友芝在最后一次春闈失意之后,輾轉(zhuǎn)東南,寄食曾國藩幕府,先后寓居安慶、金陵和蘇州,直至最后病逝于赴揚州興化訪書途中。仕途的無望,讓他不得不將精力轉(zhuǎn)向?qū)W術(shù)研究,同時也促使他寄情于山水丘壑。其《擬左太沖詠史用其韻》詩云:“少壯志奇?zhèn)?,叩關(guān)西上書??v橫無所合,意氣置土苴……我夢插兩翼,上與云霞居。俯仰萬余里,燦爛黃金衢。無端不得住,歸去守敝廬?!痹娭袑ψ约阂院蟮娜松缆返脑O(shè)想,頗有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詩中所說的“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的意味。

        另外,莫友芝的布衣身份,也為他“放情丘壑”提供了便利。莫氏的幕主曾國藩多年來戎馬倥傯、艱于王事,很少有欣賞自然之美的閑情逸志,這直接導(dǎo)致曾的作品中寄情山水的內(nèi)容比較少見。莫友芝正好相反,沒有公職在身的他大可以縱情山水、肆意游遨,違意則走、合意則留。他在《上巳游勝龍山記》中很直接地表明了終老于山水之中的理想:“吾他日稍贏余,當(dāng)結(jié)宮于此。更置三板船,讀書之暇,攜子弟輩,蒔疏課耕,樵高釣深,復(fù)結(jié)一二同志,時時招邀,酌酒舵頭,煮茗林下,惟意所適,徜徉而忘老,于愿足矣!”試想,若是莫友芝大受重用,每天公務(wù)纓身、案牘勞形,即使他有“蒔疏課耕,樵高釣深”、“酌酒舵頭,煮茗林下”的興致,恐怕也沒有付諸實施的可能。

        就游記來說,莫友芝的文章首先體現(xiàn)為簡約雋永的特色,擅長使用整飭的四言句寫景狀物,在清奇中寓秀整,于雅潔中見峭拔,深得桐城古文的精髓。如《禹門山摩崖》云:“積雨初霽,朝暾媚客,青山紅樹,眩耀目精?!倍潭趟木湓挘憷L出了禹門山雨后色彩妍麗的美景。莫友芝與曾國藩過從甚密,又與曾門四大弟子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酬唱不絕(其中黎庶昌還是友芝的妹夫),可能不僅與桐城派、湘鄉(xiāng)派諸人性情機投,也與兩者之間文氣相類有關(guān)。

        莫友芝的游記通常使用四言句寫景,句式整飭而不板滯。如《游天池記》所記初入天池所在的山谷時見到的景象:“木多楓、柏、女貞……其他紫蕊纂實,黃花青條,雜荊棘中者。復(fù)有花葉婉娜,若菊若百合者,相與菉蓐蓊葧,掩映池側(cè),時聞異香,莫可名字?!毕葘憜棠?,再述灌木,然后說到草本繁花,視角自上至下、由遠(yuǎn)及近,頭緒雖多卻文氣流轉(zhuǎn),一點都不顯得紊亂,極具桐城派“雅潔”風(fēng)范。文章接下來峰巒陡起,轉(zhuǎn)而描繪突然而至的一場暴雨:

        片云黑西,俄然半天,驟風(fēng)疾雷,雨如彈丸,濺珠亂迸,白波連山,穹谷罷簸,冥晦荒忽,疑有神物出沒,心駭目震,莫可質(zhì)訊。須臾,風(fēng)定雨止,天水溶沇,存身若空,上下無際,佳月徐吐,清光滿衣,荷香逐煙,草樹若洗……

        山雨突然而止,如其突然而來。它突然而來的時候固然讓人目不暇接、心駭神迷,戛然而止的時候,卻留給了游人們心曠神怡、空妙瑩潔的獨特感受。這段寫景不但句式整飭,而且“天”、“丸”、“山”,“際”、“衣”、“洗”兩組字還隱約合韻,讀起來音聲和諧、瑯瑯上口。這樣整飭而又變幻無際的文章,令讀者不由得聯(lián)想起南朝作家的美文。又如《登小龍山得左丘記》:“呼尊命儕,箕踞環(huán)眄,矗者、迤者、壁者、穴者、叢者、縟者、帶者、疊者、噴者、渟者,逞妍貢奇,欻忽奔湊。雜花連天,佳禽四飛,雕甍繡,錯落煙沙,偃仰嘯歌,與大化俱。”依然是整齊的四字句,雜以十個二字詞的驚人排比,氣勢豪宕,逸興遄飛。

        黃萬機認(rèn)為:“鄭珍的山水詩,以描摹神奇變幻的溶洞景觀見長,莫友芝則以寫關(guān)山津渡稱勝?!雹冱S萬機:《莫友芝山水詩試論》,載《貴州社會科學(xué)》1990年第4期。事實上,莫友芝不但詩善寫“關(guān)山津渡”,文亦如此。《上巳游勝龍山記》描繪勝龍山下林帶溪沿途的景致云:“復(fù)前行,則溪水澄碧,夾以古柳,回曲二里許,對岸原田平衍,林木翳如,人家在花竹中,書聲、機聲、舂聲、叱犢聲、小兒嬉笑聲,與時鳥弄晴聲,煙水相答,隨風(fēng)去來,倏近而倏遠(yuǎn)?!毕熕?,花竹、民居,春風(fēng)、時鳥,還有人聲鳥語,可謂一幅活色生香、纖毫畢現(xiàn)的《富春山居圖》。

        莫友芝山水散文的第二個顯著特色,是文中真情流衍、情趣橫生。莫友芝的主要身份是學(xué)者,《清史稿·文苑傳·莫友芝傳》形容他“臞貌玉立,而介特內(nèi)含”,其九弟莫祥芝也說他“秉性真愨,言笑不茍”(《清授文林郎先兄郘亭先生行述》),可以見出他作為學(xué)者的嚴(yán)謹(jǐn)個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莫友芝就是一個刻板的腐儒,相反,在與三五良朋臨風(fēng)把酒或者游情山水的時候,他其實是一個幽默而富于生活情趣的人。張裕釗《莫子偲墓志銘》載:“子偲體度溫醇,居常好游覽,善談?wù)摗救障嗯c商較古今,評騭術(shù)業(yè)高下,正論、詼嘲間作,窮朝昏不倦。”又,友芝曾與蕭光遠(yuǎn)同游白田,歸來太晚,城門已閉,他們便興致盎然地坐在城門下縱談“漢、宋兩家之學(xué)”,談罷,莫友芝還開玩笑說:“自有此門,曾有人深夜講學(xué)否!”①(清)蕭光遠(yuǎn):《莫郘亭征君誄并序》,參見:張劍,陶文鵬,梁光華校點:《莫友芝詩文集·附錄一》(下),第1121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年1月版。這正是莫友芝“正論、詼嘲間作”的極好印證。

        能莊能諧的性格特征,賦予了莫友芝散文鮮活的情感和生動的意趣。以《上巳游勝龍山記》為例。據(jù)張劍《莫友芝詩文集》此文《校記》的介紹,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所藏《郘亭文集》手稿本此文最后還有一段文字,記錄了此次出游時發(fā)生的“絕無理可笑,而亦不失雅致”的三件小事:“一、丱童持紙鳶,(姜)丹倫固奪之,而固不與,急走追不及乃已。一、持折枝紫荊二于道上者,(孫)梅史強取其一,且罪其多折之罪。一、(舒)衡峰倚酒拾野花,頭背簪綴幾滿,童稚群逐以為笑,余為誦東坡‘人老簪花不自羞’詩,而衡峰益自得?!雹趶垊?,陶文鵬,梁光華校點:《莫友芝詩文集》(下),第722頁。寥寥數(shù)筆,純?yōu)榘酌?,看似不?jīng)心,卻生動地寫出了三位老友童心未泯、憨態(tài)可掬的舉動,具有盎然的生活情趣??上У氖?,這段妙趣橫生的補白文字不知因為什么原因在定本中被刪除了。

        莫友芝在《鄭子尹<巢經(jīng)巢詩鈔>序》評論鄭珍詩說:“當(dāng)其興到,頃刻千言;無所感觸,輒經(jīng)時不作一字?!睆哪阎ベ澷p鄭珍詩有感而發(fā)、有為而作,可以看出他對文學(xué)作品中寄寓“感觸”的重視。他的散文,即很好地踐行了重“感觸”的審美追求,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其中最成功的當(dāng)屬《影山草堂本末》。

        《影山草堂本末》一文,用充滿真情的筆觸描寫親情,動情地追述了他記憶中的“影山草堂”由建立到衰敗到化為劫灰的整個過程。文中以親情為明線貫穿始終,又以草堂翠竹的榮枯作為感情發(fā)展的暗線。

        作者以竹為暗線安排文章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是因為竹既是影山草堂最有代表性的植物,也是草堂盛衰過程的最佳見證者。影山草堂周圍竹子極多,兒時的莫友芝見到“筱簜開闔”的美景,想起“竹外山猶影”的詩句,于是請求父親以“影山”為書齋命名。在翠竹環(huán)繞的影山草堂學(xué)習(xí)的日子,是莫友芝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所以作者花了一半的篇幅記載這段美好時光。草堂周圍有無數(shù)蔬、果、花、草、蔓、木,但更值得作者懷念的,是草堂中洋溢的濃濃親情。親授舉業(yè)的父親,“扶杖袖果餌來誘孫讀”的祖母,“率諸婦紡織”的母親,果實成熟后上樹“手摘以奉老人”的三兄、四兄,還有笨手笨腳不會爬樹而被弟妹嘲笑的作者自己,共同構(gòu)成了這幅其樂融融的親情圖。竹子似乎也受到了莫氏親情的感染,“春筍怒茁,穿階妨道”,長得格外茂盛。年幼而調(diào)皮的莫友芝看到院子里春筍破土,禁不住食指大動,“率諸弟妹,就茁密許覆稻皮煨以熟,摘劈剝獻(xiàn)甘,還就林下分啖”。令人驚異的是,草堂翠竹并沒有因為莫友芝和弟妹們饞嘴而減損,“所煨處來歲筍仍盛”。成年以后,莫友芝的祖母、三兄、父親、母親和八弟相繼過世,“于是堂空,竹實瑟瑟鮮生意”——可見竹知人意,莫氏一門人丁凋零的時候,草堂竹子的長勢也呈現(xiàn)頹勢。到了咸豐五年八月,影山草堂在無情的兵燹中化為灰燼,昔日搖曳掩映的幽篁已無遺種,“影山萬竹,斬掘無遺枿”。從此,莫友芝背井離鄉(xiāng),輾轉(zhuǎn)于鄂、皖、蘇之間,就像被連根拔起的草堂翠竹一樣,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

        這篇情真意切、感慨深沉的文章,向讀者展示了這位晚清巨儒豐富、敏感的內(nèi)心世界。文中對家人的追思之情,頗有《項脊軒志》的神韻。姚永概在《書鄭子尹詩后》評鄭珍、莫友芝的詩說:“生平怕讀鄭、莫詩,字字酸入人心脾。”(《慎宜軒詩集》卷七)其實,莫文之中寄寓的人生百味,感染力絲毫不遜于莫詩。

        但是,莫友芝畢竟是一名學(xué)者,他不會純?yōu)槭闱槎鴮懢?,更不屑于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力圖從景物描寫中發(fā)掘哲理,從而提升文章的價值。這也正是桐城一脈所追求的“義理、考據(jù)和詞章”三者統(tǒng)一的理想境界。所以他談詩論文,反對“浮薄”,提倡“學(xué)術(shù)根柢”。其《鄭子尹<巢經(jīng)巢詩鈔>序》云:“吾友鄭君子尹……遍綜洛閩遺言,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而才力贍裕,溢而為詩,對客揮毫,俊偉宏肆,見者詫為講學(xué)家所未有;而要其橫驅(qū)側(cè)出,卒于大道無所牴牾,則又非真講學(xué)人不能為?!边@種以傳達(dá)“大道”為己任的“真講學(xué)人”式的創(chuàng)作方式,具體到莫友芝的散文,主要體現(xiàn)為哲理闡發(fā)和岳瀆考證兩大特征,呈現(xiàn)出典型的學(xué)者之文的氣質(zhì)。

        莫友芝善于在自然美景中發(fā)現(xiàn)哲理,凡有感悟,必歸之于理。莫氏28歲時,受遵義知府之聘,與鄭珍一起在州城聽鶯軒中修撰《遵義府志》。友芝在《聽鶯軒花木記》中記載了聽鶯軒的沿革:它由乾隆時期的遵義太守劉詔升(字研莊)筑成,道光年間平翰(字越峰)守遵義時,聽鶯軒已經(jīng)破敗了。至黃樂之(字愛廬)主政遵義的時候,“聽鶯風(fēng)物,益掃地盡矣”。黃樂之聘請的幕僚孫海潮決心恢復(fù)聽鶯軒當(dāng)年的盛況,多方尋石訪泉,移載花木,然后如同“學(xué)之勤于課,急耕之農(nóng)人,慈母之護(hù)嬰兒”般,給予軒中花木以精心照顧。經(jīng)過五年的努力,聽鶯軒面貌一新,“影蹊環(huán)階,蔥蒨參錯,觴詠偃仰,天機盎然”。介紹完聽鶯軒花木的盛衰,莫氏筆鋒一轉(zhuǎn):“夫植物猶植民然。今舉天下極凋敝郡縣,其曩昔名宦循治遺經(jīng),皆未必就泯泯?!彼麖姆N花中悟出治民的要義:只要像孫海潮伺弄聽鶯軒的花木一樣精心照顧人民的利益,地方官員就能順理成章地治理好自己管理的州縣。莫友芝得出的見解與其父莫與儔非常接近?!肚迨犯濉の脑穫鳌つc儔傳》載,莫與儔為鹽源縣令,頗有政聲,任滿去職的時候,當(dāng)?shù)厝嗣褡园l(fā)相送,莫與儔感嘆說:“信乎!民情易得,徒以愧吾輩!”莫友芝沒有真正做過官,他依靠純感性的體悟得出來結(jié)論,卻與其父在具體施政過程中得出的結(jié)論驚人地一致。從這個方面來說,莫友芝是具有政治才華的,如果他能順利進(jìn)入官場,應(yīng)當(dāng)會是一個如同他父親一樣體恤民瘼的好官。可惜天不遂人愿,科場的腐敗,沒有給予他展示政治才華的機會。

        像這樣凡有感悟必歸之于理的寫作方式,在莫友芝游記散文中屢見不鮮,《娛萱臺記》、《游天池記》等文都是這樣。試以后者為例,“天池”面積很小,在見識過通江大湖的人們的眼里,“直蹄涔視耳,何足游云”。但作者卻認(rèn)為,在遵義這樣一個以山地為主的地方,一片“周里不過十,廣袤不過三五”的小小水域卻顯得彌足珍貴:“居山者珍魴鯉,居澤者珍鹿豕,廟廊者思林泉,巖阿者慕青紫,物尚其罕,美惡頓反?!边@種樸素的相對主義觀念,從同游之人全都盡興而歸的結(jié)果就可以得到驗證。再如《登小龍山得左丘記》,作者在去小龍山的路途中,偶爾登其左丘,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令人震撼的美景。友芝因此感慨“斯丘之棄北郭外不知其幾何年……而今乃以牽連出之”,接著又由左丘之不遇生發(fā)開去:“噫!世之遇合遲速,又豈獨斯丘哉?”小龍山左丘風(fēng)景秀異而不為人知,最后尚能被作者無意之間發(fā)現(xiàn);而作者自身正如同那被埋沒于群山間的左丘一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遇到欣賞自己的知音。這種懷才不遇的感慨和憤激,與柳宗元在《鈷潭西小丘記》所感嘆的“唐氏之棄地”何其相似!

        為了更好地提煉哲理、體現(xiàn)“真講學(xué)人”的追求,莫友芝常常在游記中夾敘夾議。一篇游記,半為紀(jì)游,半為辯理,《登小龍山得左丘記》、《游天池記》和《聽鶯軒花木記》都是這樣。更有甚者,有時勝游歸來,他所做的不是將所見的美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是寫作一篇專文,不厭其煩地考證相關(guān)山岳溝瀆的建制沿革。道光二十年正月,友芝暢游遵義“近郊詩酒游屐甲選”的桃溪,之后寫了一篇《桃溪游歸記》,專門考證桃溪的由來。又,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莫友芝赴京應(yīng)試,從酉陽出發(fā)渡魚梁江,撰成《魚梁江源流記》。

        過多的辯理甚至煩瑣的考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莫友芝山水游記的可讀性。這是莫文比較明顯的缺陷。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學(xué)者喜歡思考的習(xí)慣也有好處——比如能讓他以獨特的視角鑒賞山水。如《登小龍山得左丘記》開篇討論自然景觀的特色說:“游境之佳者有二:曰蘊,曰借。蘊者,循林隱壑,峭折郁邃,使人眩愕錯迕而茫其所往。借者,憑雄踞高,四洞八開,使人曠心適神而莫知其所以然?!奔?xì)繹之,友芝所謂的“蘊”,大致等同于今人所說的“幽美”,“借”則相當(dāng)于“壯美”。在古人尚未非常明確地區(qū)分兩者的時候,莫友芝提出這樣的說法,的確是聞所未聞的洞見。

        阮愛東(1974—),男,湖南臨湘人,文學(xué)博士,重慶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

        2011-06-20

        I206.5

        A

        1000-5455(2011)05-0044-04

        【責(zé)任編輯:王建平】

        猜你喜歡
        草堂游記山水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草堂舊事
        黃河之聲(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草堂詩歌獎在杜甫草堂頒獎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8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尋夢環(huán)游記
        尋夢環(huán)游記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薪草堂由來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亚洲h视频|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一卡二卡| 亚洲精品女人天堂av麻|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国产乱老熟视频乱老熟女1| 老熟女老女人国产老太| 免费人成网ww555kkk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婷婷夜色精品国产| 女优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a级毛片|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国产剧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青青久久精品一本一区人人 |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三区北岛玲| 久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爆乳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婚外情长久的相处之道|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对白在线| 99热高清亚洲无码| 亚洲av迷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色婷婷久久99综合精品jk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