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麗,韓秀蓮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71)
?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探究
郭淑麗,韓秀蓮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71)
隨著《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出臺,我國各高等院校都積極地探討大學英語新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教學改革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以期待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自主學習;大學英語;建構主義;現(xiàn)代學習論
自主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它被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概念從20世紀60年代起逐漸產(chǎn)生,它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xiàn)代學習理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和情趣,樹立積極、獨立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學能力、自我調(diào)適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品質(zhì),促成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雖然目前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一般來講,很多研究者認為自主學習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nèi)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比如制訂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的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通俗地講,就是學習者在以上這些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教育機制(教育行政部門、教學大綱、學校、教師、教科書)給予學習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對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寬容度。對教育實踐者來說,培養(yǎng)自主學習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機制中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協(xié)調(diào)自主學習與總體教育目標的關系。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diào)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兩個必要前提,即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因此,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自主學習內(nèi)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學生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并能主動規(guī)劃和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學生能自我選擇地學習。學生能按照學習要求有效地選擇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在大量信息面前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
第三,學生能獨立思考探索性地學習。學生不滿足于獲得現(xiàn)成的答案或結果,對所學習英語知識能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探索新的問題。
1.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這個過程中由選擇性注意所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識,是學習的對象。對這一對象的學習則必須以學習主體原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結構為前提,而從頭腦中選擇提取的信息是學習新信息、新知識的基礎。這兩處信息經(jīng)由學習主體的思維加工而發(fā)生了新舊知識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升華、聯(lián)合,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tǒng)。因此,建構知識既是對新信息、新知識的建構,同時又包含了對原有經(jīng)驗和知識的改造和重組,即既是對原有知識的保留,又是對原有知識的超越。
2.現(xiàn)代學習論理念
適應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學習社會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產(chǎn)生了根本性變革。變革的重點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要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教育為中心來構建現(xiàn)代教育的理論體系,建立以“學會學習"為中心內(nèi)容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二是以“學習論"改造現(xiàn)行的“教學論",建立“學習論"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觀念。自主學習要求真正確立學習者主體發(fā)展和自主發(fā)展的地位,使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教學理論更加符合學習者學習知識、技能與人格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教師的所謂“教學",其真正含義由過去的“教學生知識與技能"變?yōu)椤敖虝W生學習"。建立以學習論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論。三是以學法研究為中心帶動教學法觀念的根本性變革。構建以學法為中心的教學法理論體系,并不斷推進這一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
1.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二語習得理論認為,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角色表現(xiàn)為知識的傳授者和課堂的操縱者。但在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的角色要轉變?yōu)閷W習的促進者、組織者、評估者、資源庫和學習顧問。但一些教師本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不足。在啟用自主學習中心前,學校僅對教師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流程說明,而未對自主學習的理論背景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進行培訓,把自主學習中心當做了普通的計算機房,違背了建設自主學習中心的初衷。鑒于此種情況,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做到“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了“學"而教。
2.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活動
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采取任務型(task based approach)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完成語言交際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技能(learning by doing),同時學會如何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不單是指課堂上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還包括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它是就學習全程而言的。換言之,它并不一定要求每堂課都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但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對各種課內(nèi)外學習活動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任務分為課內(nèi)、外兩種。課內(nèi)任務包括討論、小組活動、課文講解、詞匯練習、聽寫、故事復述、即席寫作。課外任務包括閱讀、詞匯練習、作文、翻譯及補充聽力。完成上述任務所需的時間, 如聽說活動占每節(jié)課的10分鐘、 教材文本及練習講解約占25分鐘、聽寫約占15分鐘等。然后將其制作成可在多媒體教室演示的文本形式,對幻燈片字號的大小、底片的顏色、插圖、動畫效果、幻燈片的數(shù)量等都進行了精心設計以增強課堂效果。最后老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作簡單總結和評論,并按對小組活動的評分,記入平時成績。
3.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學生的自學欲望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一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的自學欲望自然會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應做到備學生、備教材,設計每一節(jié)課,都使其有趣味性。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手段上教師要多下工夫,竭力去挖掘、設計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增加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可信的情景,讓英語學習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文章導入部分,播放與主題相關的視頻或者模擬場景,將學生帶入情景,順利進行課文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一般可設計以下問題: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或是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對課文的預測,從而達到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如在教授Unit 4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時,就可以利用模擬情景法中(job interview)的語言描述,針對題目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請學生模擬描述,從而預測、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根據(jù)大學英語評價理論,教師應從關注“人"的發(fā)展著眼,重視多元評價,強調(diào)評價的教育發(fā)展功能。課堂評價以鼓勵表揚為主,摒棄求全責備的做法,注重過程,發(fā)展思維。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問題,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考慮,不發(fā)難,避免學生恐懼、焦慮、緊張,盡量少點名,避免后進生覺得自己不行,怕出錯誤而不敢參與等消極心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熱情。學生答對了,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Great/Good/That is a good idea。教師的話會給予學生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強化學生參與交流的信心。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教師也不能只是說“NO",而應該輔以關切、激勵的表情,使學生體會到溫暖。這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信,使其產(chǎn)生內(nèi)在學習動機,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1.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重要目標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
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diào)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xiàn)與探索,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因此,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后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而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發(fā)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3.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存在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認知水平、個性特點等各不相同。相對而言,每位教師總有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方法和風格,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因此,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英語教學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開展聽、說、讀、寫及譯的相應訓練,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1]齊健,李秀偉,王鋼城.活動建構——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革新[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李秀萍.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自主性學習能力調(diào)查與研究[J].外語教學,2006,(7).
[4]魏玉燕.促進學習者自主性:外語教學新概念[J].外語界,2002,(3).
[5]朱紅梅,徐康.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本科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問卷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7).
Study on the Model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O Shuli, HAN Xiulian
(Hebe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China)
Since the formulation of theRequirementsofCollegeEnglishCurriculum, a number of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ave taken an active part in the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l. Autonomous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he reform require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student-centered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autonomous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constructivism; modern learning theory
2010-07-15
河北省教育廳2010年教學改革項目《傳媒類院校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104053)
郭淑麗(1980-),女,河北海興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研究。
G642.0
A
1008-469X(2011)0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