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
淺談俄羅斯的哥薩克
朱 磊
哥薩克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他們一般出身農(nóng)民或平民,有著不同的居住地域并由此來區(qū)分哥薩克的類別。哥薩克對俄國的地理疆域、軍事和政治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參加了多次重要的農(nóng)民起義,為俄國的領(lǐng)土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哥薩克具有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能歌善舞、驍勇善戰(zhàn),對自己的戰(zhàn)馬呵護備至,弘揚東正教和保衛(wèi)祖國是沙俄時代哥薩克的重要任務(wù)。
俄羅斯;哥薩克;特性;生活方式
哥薩克是俄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一提到它,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馬背上的戰(zhàn)士形象,他們頭戴皮帽,手持軍刀,在俄國大草原上飛奔著。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就曾稱贊到:“哥薩克創(chuàng)造了俄羅斯歷史。自由、平等、人人皆兵的哥薩克是俄羅斯的未來,我們愿意是哥薩克?!边@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呢?
哥薩克(казак)一詞源于突厥語,意思是“自由自在的人” 或“勇敢的人”。13世紀時,一些斯拉夫人為了擺脫金帳汗國(Золотая Орда)的統(tǒng)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qū)。15-17世紀在俄羅斯農(nóng)奴化過程中,一些不愿忍受貴族、地主壓榨的俄羅斯、烏克蘭農(nóng)民也遷徙到南部地區(qū)并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quán)。當時的南部地區(qū)人煙稀少,草原遼闊,飛禽走獸到處可見,再加上沙皇的統(tǒng)治鞭長莫及,于是這里便成為逃亡人們的避難藏身之所,并逐漸形成幾個定居中心,包括第聶伯河下游、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流域。他們根據(jù)不同的居住地域而得名,分為伏爾加河哥薩克、頓河哥薩克、西伯利亞哥薩克、烏拉爾哥薩克、庫班哥薩克、貝加爾哥薩克等。
哥薩克主要是尋求自由的農(nóng)奴,主要信仰東正教,他們平時為民,戰(zhàn)時為兵,亦農(nóng)亦兵,長期處于半軍事狀態(tài)。沙皇政權(quán)自然了解這種半軍事體制的自由人大量集結(jié)對國家的危險,但由于沙俄的地理環(huán)境,人口稀少,中央政權(quán)的管轄能力有限,同時統(tǒng)治者也需要這些勇敢善戰(zhàn)的人來防御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只好借助哥薩克人為帝國戍邊征戰(zhàn),在這種條件下便形成了一個叫“哥薩克”的特殊人群。
早期艱苦的條件造就了哥薩克驍勇善戰(zhàn)、質(zhì)樸豪爽、尚武好斗、熱愛自由平等的特性。早期的哥薩克主要從事捕魚和狩獵,有時因生活所迫,也劫掠過往客商,后來哥薩克逐漸開始依靠擔任向?qū)А⒆o送外國使節(jié)、充當雇傭兵以及為沙皇服兵役來謀生。由于歷史原因,陷于貧困境地的下層哥薩克具有與生俱來的強烈反抗性。他們?yōu)樽非笞杂啥幌奚?。俄國歷史上四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1606-1607的鮑洛特尼科夫起義(Восстание Болотникова)、1667-1671年的拉辛起義(Восстание Разина)、1707-1708年的布拉文起義(Восстание Булавина)、1773-1775年的普加喬夫起義(Восстание Пугачева)都是以哥薩克為主力的。這些起義在俄國歷史上都發(fā)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自由高于一切。哥薩克之所以能夠成為起義發(fā)起者和核心力量,主要是由于他們驍勇善戰(zhàn)的習性,較強的紀律性和組織性。哥薩克一般出身平民或農(nóng)民,在南部邊疆渺無人煙的荒涼地帶,為求生存而不斷進行征戰(zhàn),同時為防御游牧民族的襲擊進行自衛(wèi),因而歷史地形成兵民合一的軍事自治組織,后來又發(fā)展為常備不懈的哥薩克兵團,常常受雇于波蘭、土耳其和莫斯科出征作戰(zhàn)。哥薩克的軍事傳統(tǒng)使他們用刀和血換來的自由權(quán)利一旦受到剝奪時,便很容易用習以為常的方式發(fā)動起義,向封建統(tǒng)治者迅猛地進攻。而一般農(nóng)民,則往往缺乏武器和必要的軍事技能,難以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難以對統(tǒng)治者造成較大的威懾。同時哥薩克善戰(zhàn)的傳統(tǒng)使哥薩克的組織性、紀律性和軍事水平遠遠高于一般農(nóng)民,因此在起義中占據(jù)核心地位是自然的。
至18世紀,俄國沙皇發(fā)現(xiàn)了這些人的勇猛無畏可以用于征戰(zhàn),便通過分封土地、發(fā)給俸祿等手段收買哥薩克上層,以掌握哥薩克軍隊,誘騙和驅(qū)使他們?yōu)殪柟套约旱慕y(tǒng)治和進行侵略擴張充當馬前卒。哥薩克軍團曾一度成為沙皇俄國向中亞、西伯利亞和我國東北進行侵略擴張的急先鋒,所到之處燒殺搶掠,聲名不佳。為拉攏利用哥薩克,沙皇曾給予某些哥薩克上層軍事首領(lǐng)以某些特權(quán),而大多數(shù)哥薩克人則過著貧苦的生活。
在俄國保護傘下,他們從頓河向東擴張,殖民西伯利亞。到19世紀,哥薩克群的數(shù)目擴充到11個。在19~20世紀,俄國當局經(jīng)常利用哥薩克人鎮(zhèn)壓人民革命。特別是哥薩克騎兵,在革命期間丑名遠播。在俄國內(nèi)戰(zhàn)期間(1918~1920),俄國南部的哥薩克人成為白軍的核心,約3萬人隨白軍離開俄國。在蘇維埃政權(quán)下,哥薩克人村社不再起行政單位的作用。
哥薩克對俄國的地理疆域、軍事和政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支軍事力量,哥薩克在沙皇俄國時代參加了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為沙皇立下了“汗馬功勞”, 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到蘇聯(lián)二戰(zhàn)中所有的戰(zhàn)役。征服阿斯特拉罕、喀山和克里米亞,征服遠東和西伯利亞,征服北高加索、抗擊拿破侖……有人說他們是歐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風格的經(jīng)典騎兵。他們的騎兵馬蹄是與沙俄向外擴張的步伐同步飛揚的,多次為俄國開拓疆土立下汗馬功勞。
絕大多數(shù)的哥薩克都講俄語,只有部分庫班哥薩克說烏克蘭語。宗教是哥薩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東正教、保衛(wèi)祖國和效忠沙皇是沙俄時代哥薩克的三大任務(wù),把弘揚東正教放在三大任務(wù)之首,可見它在哥薩克心目當中的重要地位。東正教對于鼓舞士氣、團結(jié)內(nèi)部、抵御外來宗教文化,尤其是西歐天主教的侵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各個哥薩克村落里,不論其強弱富窮,當?shù)刈顨馀伞⒆罡叽?、最美麗的建筑肯定是教堂。圣像在哥薩克的家中最受尊敬,因為它能保護家庭免遭災(zāi)禍,還能表明愛國主義和家庭的虔誠。哥薩克認為圣像是最神圣的,在酒醉后和打架時,他們會打碎陶器和窗戶,也會把枕頭、衣服和家人的照片踩在腳下,但絕不會忘記圣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們永遠記得圣像是外在莊嚴的提示物和信仰的象征。當哥薩克準備去打仗時,他會寫下這樣或那樣的禱文并把它們整齊地綁在小圣像上,然后把小圣像放在貼身的地方,放在那袋家鄉(xiāng)的土壤旁邊,這樣他就能感受到上帝的保佑和自身事業(yè)的正義性。
早期哥薩克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頻繁的戰(zhàn)爭生活。那時大草原上的生活非常危險,因此他們沒有長期的營地,需要不斷遷徙。只有在冬季,哥薩克才會呆在一個地方較長的時間,并建起臨時的營地,而在春季又會放棄這些營地,繼續(xù)遷移。長期的軍事生活造成了哥薩克生活的異常單調(diào),戰(zhàn)斗、流浪、冒險和征服高于一切。戰(zhàn)斗之后,他們就唱歌、飲酒、跳舞,之后又是戰(zhàn)斗、歌舞和飲酒。這使得哥薩克不論得到多少戰(zhàn)利品,都會很容易地賣掉它們用來喝酒。在喝酒時,哥薩克有一樣?xùn)|西必須隨身攜帶,那就是馬刀。哥薩克可以喝得丟了軍服,但決不能喝得丟了馬刀。
哥薩克人極其喜歡馬,他們認為沒有馬的哥薩克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比關(guān)心自己還關(guān)心馬。在俄國的南部和東部,地域廣闊,水草茂盛,非常適合飼養(yǎng)馬匹。馬在哥薩克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哥薩克村莊里幾乎所有的勞動都是借助于馬而完成的,馬也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作為騎兵,哥薩克為擁有一匹好馬而感到自豪。男孩的哥薩克生涯開始于他們長到可以照顧駿馬的時候。一匹馬從出生到死亡,都是由同一名哥薩克來訓(xùn)練它,因此哥薩克能對這匹馬了如指掌,并訓(xùn)練它了解自己的主人。哥薩克會對馬吹口哨和唱歌,也會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它,盡可能地奉承它、撫摸它。因此在戰(zhàn)斗中,馬是哥薩克極其忠實的伙伴,分享著哥薩克的悲傷和快樂。哥薩克從不忽視自己的馬,如果只有一塊面包,他也會讓馬先吃;如果只有一塊糖,也會先給他的馬吃;如果只有一口水,哥薩克也會把水讓給馬喝,自己忍受饑渴。正是哥薩克這樣愛護和信任自己的馬,所以馬對主人的意愿也十分敏感。哥薩克對馬的這種特殊照顧和訓(xùn)練,使得馬在戰(zhàn)場上從不會背叛它的主人,并會為主人戰(zhàn)斗至最后一滴血。同樣,當馬受重傷時,哥薩克會悲痛萬分;當馬死亡后,哥薩克會悲傷地哀嚎。
大量以哥薩克為寫作題材的俄語作品為我們所熟知,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哥薩克人》(Казаки)、綏拉菲莫維奇(Серафимович)的《鐵流》(Железный поток)、肖洛霍夫(Шолохов)的《靜靜的頓河》(Тихий Дон)、富爾曼諾夫(Фурманов)的《夏伯陽》(Чапаев)、巴別爾(Бабель)的《騎兵軍》(Конармия)、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Хождение по мукам)以及列賓的名畫《扎波羅熱哥薩克給土耳其蘇丹的回信》(Запорожцы пишут письмо турецкому султану)等等,這些名作都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個“強悍的馬上部落”。
普京說過:“無論古代的俄羅斯,或是現(xiàn)代的俄羅斯,如果沒有哥薩克是無法想象的?!?0世紀末,大規(guī)模的哥薩克復(fù)興運動驟然興起,各種類型的哥薩克組織在俄羅斯境內(nèi)外紛紛建立,這種復(fù)興將一直持續(xù)下去。
[1]王方憲. 哥薩克與俄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J].歷史教學問題,1987(2).
[2]魏云峰. 俄羅斯的哥薩克旋風[J]. 當代世界,1995(4).
[3]楊素梅. 從自由群體到封閉的軍事階層——16世紀至19世紀30年代頓河哥薩克歷史研究[D].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10.
[4]Гордеев А.А. История казаков[M]. Изд-во Страстный бульвар, 1992.
[5]Савельев Е.П. Древняя история казачества[M]. Изд-во Вече, 2008.
ClassNo.:K512.33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AnalysisofRussianCossacks
Zhu Lei
Cossacks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Russian history, they generally came from farmers or civilians, and have different living area which i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type of Cossacks. The geographical territory of the Russia ,especially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ossack . Cossacks have a different lifestyle and brings honor to Eastern Orthodoxy and defending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times for Russian Cossacks.
Russia; Cossack; features; way of life
朱磊,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郵政編碼:102488
1672-6758(2011)03-0144-2
K512.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