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趙棉
泌尿系感染為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絕大多數(shù)患者為女性,這與女性的生理結(jié)構(gòu)有關,而且感染菌以大腸埃希氏菌(ECO)多見,其次為腸球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泌尿系感染中真菌的分離率也在上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為了解我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細菌種類分布和耐藥性,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對我院2010年門診和住院患者的622份尿液標本培養(yǎng)鑒定并做藥敏試驗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
1.1 菌株來源 297株感染菌分離自2010年1月~12月我院非重復門診和住院患者中段尿標本。
1.2 培養(yǎng)基及藥敏紙片 哥倫比亞瓊脂為梅里埃公司原裝進口產(chǎn)品,M-H瓊脂為杭州天和公司產(chǎn)品,所用藥敏紙片均為英國Oxoid公司產(chǎn)品。
1.3 質(zhì)控菌株 以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為質(zhì)控菌株。
1.4 ESBLs確認試驗 根據(jù)NCCL推薦的雙紙片協(xié)同試驗。
1.5 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采用法國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系統(tǒng)鑒定,以K-B法對分離菌株做藥敏試驗,結(jié)果判斷按CLSI2007年版的標準執(zhí)行,采用WHONET5.0版軟件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
2.1 病原菌分布
對622份尿標本進行檢驗后,剔除同一患者分離的同一菌株,共297株病原菌,分離率為47.75%,細菌構(gòu)成具體見表1。
表1 泌尿系感染菌分布構(gòu)成比(%)
2.2 主要G-桿菌的耐藥性分析
208株G-桿菌中主要有大腸埃希氏菌16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5株、奇異變形桿菌G-桿菌8株。163株大腸埃希氏菌中ESBLs陽性株86株,陽性率為52.76%。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中ESBLs陽性株6株,陽性率為40%。8株奇異變形桿菌中ESBLs陽性株2株,占25%。三種菌共186株,ESBLs 94株,陽性率為50.54%。主要G-桿菌對各類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具體見表2。
表2 主要G-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2.3 主要G+球菌的耐藥性分析
73株G+球菌中主要感染菌有糞腸球菌31株,屎腸球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9株。具體耐藥情況見表3。
表3 主要G+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通過對泌尿系感染的297株病原菌分析,泌尿系感染以ECO感染為主,占感染菌總數(shù)的54.88%,其次為腸球菌,占17.17%。ECO雖然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很高,均>90%,但ESBLs菌株所占比率高達52.76%,明顯高于相關報道[1],已達到較高比率。ECO對頭孢菌素、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較高,這與臨床對這兩類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有密切關系。
51株腸球菌中未發(fā)現(xiàn)利奈唑胺及萬古霉素菌株,除四環(huán)素和氯霉素外,屎腸球菌的耐藥率顯著高于糞腸球菌,呋喃妥因、青霉素G、氨芐西林對糞腸球菌有較高的敏感性,均大于70%,與《2007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和《Mohnarin2008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報告相似[2-3]。呋喃妥因?qū)σ陨蠋追N主要病原菌的敏感性較高(奇異變形桿菌除外),這與呋喃妥因在臨床使用較少有關,提示其在治療下泌尿系感染時應作為首選,而臨床常用的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抗生素,由于治療中的濫用導致敏感性降低,且易誘導ESBLs的產(chǎn)生,選用時要注意。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真菌所導致的泌尿系感染出現(xiàn)了上升的勢頭,這與抗生素的濫用密不可分,與留置導尿管的關系較大。提示臨床導尿管的留置時間不能過長,防止真菌感染的發(fā)生。
208株G-桿菌中檢出3株多重耐藥菌株,2株ECO,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耐藥菌的出現(xiàn)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困難,各國的臨床微生物學家也越來越多的指出多重耐藥菌給帶來的危害。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作為治療ESBLs陽性G-桿菌的重要藥物,其耐藥率由于使用率的增加而增加。G-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的產(chǎn)生、外排泵高表達、外膜低滲透性、抗菌藥物靶位改變及氨基糖苷修飾酶的產(chǎn)生等[4]。作為目前抗菌活性最強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在此類細菌面前也顯得束手無策,對抗生素的濫用敲響了警鐘。
細菌的高耐藥性已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合理使用抗生素,嚴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征用藥,對減少和延緩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有重要意義。
[1] 孫莉軍,鄭暉.泌尿系感染大腸埃希氏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6):2510-2511.
[2] 汪復,朱德姝,胡付品,等.2007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8,8(5):325-333.
[3] 肖永紅,王進,朱燕,等.Mohnarin2008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6):2377-2383.
[4] 俞云松.正確認識產(chǎn)新德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1的超級細菌[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3(12):11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