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軍,梁國標,彭順舟,彭賢林,蔡志中,李 林,索朗旦增,曾繼峰,曹 鵬,魏學忠
重型顱腦損傷(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y,sTBI)是神經(jīng)外科常見損傷。近20年來,顱腦外傷的基礎和臨床防治應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sTBI的死亡率和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總死亡率一直保持在30% ~50%[1-2]。對于高海拔地區(qū) sTBI如何救治更值得探討。本文對我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45例高海拔地區(qū)sTBI患者病歷資料及其救治方法進行回顧分析,并總結其救治經(jīng)驗。
本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齡12~60歲,平均37.5歲。藏族人29例;其他民族16例。傷后入院時間1小時~2天,平均6.9小時。致傷原因:墜落傷和跌傷22例(48.9%),道路交通傷16例(35.6%),擊打傷 4 例(8.9%),其他傷 3 例(6.6%)。開放性損傷8例;閉合性損傷37例。合并身體其他部位傷33例(73.3%),主要的合并傷包括骨折、脊柱損傷、血氣胸、肺挫傷、肝脾破裂傷、眼球損傷等。
顱腦損傷傷型:所有患者均接受頭部CT檢查:腦挫裂傷8例,彌散性軸索損傷5例,硬膜外血腫12例,硬膜下血腫22例,腦內(nèi)血腫6例,腦室內(nèi)出血6例,腦干出血2例,多發(fā)性顱內(nèi)血腫8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8例,顱骨線狀骨折20例,顱骨粉碎凹陷性骨折8例,顱底骨折8例,頭皮血腫32例。其中合并多種顱腦損傷:3種12例,4種19例,5種5例,6種3例,7種6例。
臨床表現(xiàn):所有患者均呈昏迷狀態(tài),雙側瞳孔縮小4例,一側瞳孔散大26例,雙側瞳孔散大6例,多變9例;明顯錐體束征32例;去腦強直5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6~8分37例,<5分8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開顱手術治療。手術分別采用標準和常規(guī)骨瓣(單側或雙側),清除顱骨碎片、顱內(nèi)血腫及壞死腦組織。其中硬膜外血腫12例,硬膜下血腫22例,腦內(nèi)血腫6例,顱骨鉆孔硬膜下積液外引流2例,腦室出血外引流4例,氣管切開2例。全部患者術中采用自體筋膜減張修補硬腦膜,根據(jù)情況進行內(nèi)減壓、保留或去除骨瓣、顳肌下減壓。合并傷者:胸腔閉式引流3例,脾切除2例,肝破裂修補1例,剖腹探查、后腹膜血腫手術4例,四肢骨折5例72小時內(nèi)行手術內(nèi)固定,15例行臨時固定。所有病人均給予對癥、抗感染和支持治療。休克病人立即建立2~3條靜脈通道,快速輸入全血和其他液體行抗休克治療。術后在患者可移動情況下,早期進行高壓氧治療。
本組45例病人共有26例獲得隨訪,時間2~12個月,平均6個月。根據(jù)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恢復良好17例(37.8%),輕度殘疾11例(24.4%),重度殘疾 5 例(11.1%),植物生存 2 例(4.4%),死亡 10例(22.2%)。死亡原因:腦干出血2例,彌散性軸索損傷3例,硬膜下血腫1例,多發(fā)性顱內(nèi)血腫4例。
sTBI是神經(jīng)外科嚴重的創(chuàng)傷性疾病,常伴身體其他部位損傷,傷情復雜,處理棘手。據(jù)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顱腦損傷發(fā)生率占全身各部位創(chuàng)傷的9% ~21%,但死、殘率處于第1位,戰(zhàn)時發(fā)生率更高[3]。尤其是高海拔地區(qū),由于處在低氧環(huán)境,患者的傷情往往較重,因此,探討其救治策略和方法,對提高其救治率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傷殘率至關重要。
嚴重原發(fā)性腦損傷是短期內(nèi)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組死亡的10例和植物生存2例術前GCS評分均<6分,傷后迅即進入深度昏迷,兼有去腦強直,生命體征嚴重異常。可見傷后病情越重,來勢越兇猛,愈后極差,死亡率極高。
sTBI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傷后極短時間內(nèi)可導致嚴重腦損傷。因此迅速判斷傷情,盡快解除或減輕腦組織受壓是傷者可能獲救的極其重要的救治環(huán)節(jié)?;颊邅碓杭痹\時,就要進行簡捷、重點的查體,迅速進行頭部CT掃描,明確顱腦損傷的原因,同時應組織??苹蚨鄬W科在急診室完善診斷及救治,迅速做好術前各種準備,減少先住院再處置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手術后待傷情稍穩(wěn)定再入專科進一步救治,為傷者爭取到最短時間內(nèi)解除腦受壓的寶貴時機,創(chuàng)造傷者后續(xù)救治的基本條件。本組病人臨床觀察證實,雖然患者昏迷,但對于急性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單純腦挫裂傷者如及時診治,預后較好;反之,廣泛腦挫裂傷、合并彌散性軸索損傷、合并原發(fā)性腦干傷、多發(fā)性顱內(nèi)血腫預后較差。因此,迅速精準判斷顱腦傷情,對于sTBI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sTBI患者昏迷,常伴有嘔吐、誤吸,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堵塞。如不及時處理,可以造成窒息、呼吸困難和肺內(nèi)感染,加重病情,因此若有上述情況,必須進行呼吸道的清理,甚至氣管插管以確保呼吸道的通暢。瞳孔變化,可以提示是否腦疝形成,是判斷病情和決定手術的重要指標,本組32例有瞳孔變化,其中26例在一側瞳孔散大時,就急診手術,手術效果明顯好于雙側瞳孔散大時進行手術的患者。嚴格監(jiān)測生命體征,也是判斷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可有助于發(fā)現(xiàn)是否休克,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系統(tǒng)的損傷。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在高原環(huán)境極其重要,一方面可間接反應腦組織缺血低氧情況,有利于控制腦組織水腫;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導調(diào)整給氧方式。
清除血腫和緩解顱內(nèi)壓:急性sTBI多系急性顱內(nèi)血腫,廣泛腦挫裂傷,原發(fā)性腦干損傷,死亡率和致死率高,特別是腦疝前期或已經(jīng)發(fā)生腦疝的病人,均需急診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及失活軟化的腦細胞組織。為充分降低顱壓,需積極地手術治療或行去骨辨減壓術。筆者體會: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4]是治療sTBI實用的術式之一,其優(yōu)點為:(1)減壓骨窗較大且夠低,便于咬除蝶骨嵴,能充分顯露側裂區(qū),使側裂血管充分減壓;(2)便于清除顱底挫裂壞死的腦組織;(3)在顳葉鉤回疝時,有利于疝入小腦幕下的顳葉鉤回復位,減輕對腦干的壓迫。不良反應:(1)創(chuàng)傷較大;(2)可引起遲發(fā)性血腫;(3)有腦軟化、積液、腦穿通畸形及癲癇等并發(fā)癥;(4)急性腦腫脹者減壓后顱內(nèi)壓驟然減低,腦血管液靜壓與腦組織壓力差增大,大量血漿從血管內(nèi)進入腦組織,腦水腫可出現(xiàn)急劇加重。在應用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中應針對不同情況進行適當處理,既要減壓充分,又要減少不必要的損傷。術后應加強觀察和監(jiān)護,及時復查頭部CT,重視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控制。
sTBI常常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器官的損傷,如不及時處理,極易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5]。因此,在積極處理顱腦損傷外時,要分析顱外其他損傷,評估何種損傷是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危險因素,及時給予干預。一般來說除燒傷及嚴重感染外,嚴重胸、肺損傷、實質(zhì)性臟器損傷及大血管破裂大出血、嚴重的擠壓傷及嚴重骨盆損傷等是誘發(fā)多臟器功能衰竭的危險因素。針對上述損傷積極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外,應用藥物及其他方法進行干預。此外,長骨骨折后脂肪細胞可進入血液,可造成腦、肺栓塞,引起嚴重臨床危象,也必須及時處理。
我院地處高海拔地區(qū),平均高度>3 600m,氧分壓低,因而術后常采用甘露醇、糖皮質(zhì)激素、物理降溫,冬眠等措施以降低腦代謝,減少腦耗氧量,減輕腦水腫。對于深昏迷病人及時及早行氣管切開,預防肺部感染。同時注意腦缺血的治療[6]。應用鈣拮抗劑如尼莫地平和丹參注射液,防止腦血管痙攣和改善腦循環(huán)。傷后早期由于顱內(nèi)出血、水腫和骨折壓迫產(chǎn)生顱內(nèi)高壓往往伴有反射性血壓升高,而手術后血壓多下降,因此,要防止術后血壓過低。為保持正常腦灌注壓,通常收縮壓保持在110~130mmHg。
及早給予鼻飼喂養(yǎng),同時輔予靜脈高營養(yǎng)液。顱腦損傷后上消化道黏膜病變發(fā)生率高達91%,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潰瘍或出血性胃炎,出血發(fā)生率為16% ~47%,在sTBI中可高達40% ~80%[7]。而且有研究人員報道:高海拔地區(qū)較平原地區(qū)人群有較高的胃潰瘍發(fā)病率和出血率,雖然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研究已表明:高原低氧可導致胃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壞,高原紅細胞增多可致微血管廣泛血栓形成,引起胃黏膜低氧而導致急性胃黏膜病變[8]。由此筆者認為高海拔地區(qū)sTBI發(fā)生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不會比平原地區(qū)低,本組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僅13例(28.9%),考慮盡早給予靜點奧美拉唑,必要時可用冰鹽水或去甲腎上腺素保留灌注胃腔,均獲滿意療效。另外,在治療腦水腫過程中常規(guī)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但長期或大量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可誘發(fā)應激性潰瘍,引起消化道出血,所以針對sTBI如何適當?shù)膽眉に卦谂R床上還有爭議。曾有報道:在高海拔地區(qū)可以適當加大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腦水腫,其理由是世居藏族居民與移居漢族居民體內(nèi)糖皮質(zhì)激素的水平均遠低于平原地區(qū)居民,約減少2/5~1/2.甚至更少,即使在身體應激狀態(tài)下,其分泌水平仍較低[9]。所以在高海拔地區(qū)如何正確應用激素治療腦水腫,以及預防應激性潰瘍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臨床觀察。
高原低氧環(huán)境致代償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加重了微循環(huán)障礙,本身可以引起腦水腫,與外傷性腦水腫共同作用可以加重患者病情[10];此外,低氧可以造成代謝性酸中毒,加重腦水腫,促進顱內(nèi)壓升高,不利于病情恢復。所以在患者發(fā)病后以及術后調(diào)整給氧方式,保持氣道通暢,采用面罩給氧,具有優(yōu)越性。在病情允許情況下,早期進行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腦低氧,腦水腫,促進患者康復。
總之,對于高海拔地區(qū)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救治,應爭分奪秒,早期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低氧是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手術指征的盡快急診手術,術后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包括各種并發(fā)癥的預防、早期高壓氧治療也十分重要,它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
[1] Bayir H,Clark RS,Kochanek PM.Promising strategies to minimize secondary braininjury after head trauma[J].Crit Care Med,2003,31(S1):S112 -117.
[2] FadenAI.Neuroprotectionand traumatic braininjury:the search continues[J].Arch Neurology,2001,58(10):1553 -1555.
[3] Bruns J Jr,Hauser WA.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injury[J].Epilepsia,2003,44(S10):2 -10.
[4]江基堯,李維平,徐蔚,等.標準外傷大骨瓣與常規(guī)骨瓣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多中心前瞻性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4,20(1):37 -40.
[5] Walsh CR.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after multiple trauma[J].Orthop Nurs,2005;24(5):324 - 333.
[6]蔡志春,方云祥.腦缺血治療藥物研究的進展[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7,6(7):751 -53.
[7]陳東亮,謝慶海,彭濤,等.顱腦損傷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和治療(附625例報告)[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6,11(10):607 -609.
[8] WuTY,Ding SQ,LiuJL,et al.High-altitud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observationinQinghai-Tibetanrailroad constructionworkers onMountainTanggul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5):774 -780.
[9]陳應城.高海拔地區(qū)急性顱腦損傷25例救治體會[J].武警醫(yī)學,1995,6(2):88 -89.
[10]王育煥,孫勝,杜子友,等.中度高原地區(qū)車禍致重型顱腦損傷35例死亡原因分析[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4,14(1):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