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榕荇,吳建敏,王 旭,李 輝,李石良
(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北京100029)
頸源性頭痛是指由頸椎、頸部軟組織器質性或功能性損傷,引發(fā)以慢性頭痛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其疼痛屬牽涉痛范疇?;颊咴陬~部、眼眶區(qū)、頂顳部、枕部出現(xiàn)鈍痛、脹痛或酸痛,其疼痛可單獨出現(xiàn)于上述區(qū)域,也可以某兩個或幾個區(qū)域同時出現(xiàn)。頭痛常伴有頸部疼痛、頸部僵硬、上頸部疼痛或活動時頸部活動受限,在頸項部可發(fā)現(xiàn)明顯壓痛點,患者往往伴有頭、頸部急慢性損傷病史。
以往的治療中常將頸源性頭痛混同于其他類型偏頭痛,未能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治療,療效欠佳。近年來頸源性頭痛作為偏頭痛中的一型,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文獻報道其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 ~18%[1]。筆者采用電針配合電熱灸法治療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30例均為中日友好醫(yī)院針灸科2008年~2010年門診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電針配合電熱灸法治療組(治療組)和常規(guī)針刺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2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20年。對照組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1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文采用Sjaastad于1983年提出的頸源性頭痛診斷標準[2]:間歇性或持續(xù)性頭痛,多表現(xiàn)為單側發(fā)病,同時伴有同側頸枕部、頸肩部疼痛,以酸痛、沉重、僵硬等為主要癥狀,頸部肌肉緊張,有明顯壓痛點,C2橫突壓痛陽性,可向同側枕部、顳部甚至眼眶部放射,牽拉引頸試驗呈陽性。X線:頸椎開口位顯示齒狀突偏移,左右間隙不等,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反張,頸椎骨質增生等征象。排除五官科疾病、顱腦疾病、頸部腫瘤、結核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
治療組采用電針結合電熱灸法治療。取穴:主穴為風池、翳風、頸夾脊穴、百會;辨證取穴:列缺、外關、阿是穴等穴。操作方法:選用0.35 mm×40 mm華成針灸針,針刺入穴,至合適深度,待患者得氣后,行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風池、翳風、頸夾脊穴加電針連續(xù)波中等強度刺激,風池、頸夾脊穴行電熱灸,留針30 min后起針。電針選用:英迪電針儀KWD-801Ⅰ型;電熱灸選用:祥和多功能艾灸儀DAJ-8型。每日1次,5天一療程。
對照組:取穴同治療組,采用常規(guī)針刺治療,操作方法:選用0.35 mm×40 mm華成針灸針,針刺入穴,至合適深度,待患者得氣后,行捻轉平補平瀉手法,每10 min行針1次,留針30 min后起針。每日1次,5天一療程。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3]。治愈:頭痛、頸痛、頸部僵硬強直等癥狀消失,治療結束后隨訪半年無復發(fā);好轉:頭痛、頸痛或頸部僵直等癥狀減輕,或疼痛時間明顯縮短,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無效:上述癥狀與治療前無變化,均未改善。
結果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采用χ2檢驗分析,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電針配合電熱灸法的總有效率為86.67%,明顯高于常規(guī)針刺療法的對照組,對照組與治療組有顯著差異(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頸源性頭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以往治療中常將其歸為偏頭痛,還有一些患者被冠以抑郁狀態(tài)、緊張性頭痛、血管痙攣等,絕大多數(shù)因未得到正確的診斷而延誤了治療,常規(guī)藥物治療針對性不足,效果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患者不易堅持。還有部分患者就診過程中未得到任何明確診斷,只作為神經性頭痛,予以常規(guī)藥物,延誤治療,目前臨床上部分醫(yī)生對頸源性頭痛認識不足,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需要盡快引起足夠的重視。
有學者對頸源性頭痛的統(tǒng)計結果分析,其中有外傷史的僅占2.2%,有79.6%的患者有長期伏案工作史,頸部肌群長期受到異常牽拉,造成局部肌肉痙攣、攣縮,導致骨骼受力不均,力學關系改變,造成關節(jié)突位置改變,關節(jié)間結構紊亂,使力學動態(tài)平衡失調,繼發(fā)無菌性炎癥反應,加重肌肉緊張,形成痙攣僵直甚至骨骼變形,結構不可逆改變,造成惡性循環(huán),引發(fā)進一步的損傷,使病情逐漸加重?;颊哌M行X線檢查,均伴有不同程度頸椎骨質增生,造成頸神經卡壓引起相關神經支配區(qū)疼痛,以枕神經相關卡壓現(xiàn)象最為常見。
電針結合電熱灸治療本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成為頸源性頭痛重要治療方案,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法。電針刺激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結合電熱灸法可調整脊柱及肌肉的內外環(huán)境,緩解肌肉痙攣,恢復肌肉彈性,進而減輕其對血管、神經過大的牽拉應力及異??▔?,肌肉骨骼恢復正常的力平衡狀態(tài),解除對神經根的異常刺激。對頸部軟組織有針對性的治療,使頸部的軟組織壓痛、頸部活動度以及頭痛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的改善,而且治療組比對照組療效更好,從后期隨訪來看,電流的持續(xù)刺激及電熱灸的溫熱效應增加了針灸的療效,而且可使療效保持更加持久。針刺以頸夾脊穴為主的穴組,是針對病因治療,其針對性強,病人癥狀往往能得到迅速的緩解,堅持治療可收到長期而穩(wěn)定的療效。
而在治愈后,囑患者配合采用頸部保健操或游泳等適當?shù)腻憻?,加強預防保健,可起到平衡肌力、鍛煉頸部軟組織、增強骨骼穩(wěn)態(tài)、減少復發(fā)、鞏固療效的作用。
[1] 李石良,韓鋒,張辰宇.330例頸源性頭痛臨床特征回顧性分析[J].中國骨傷,2010,23(3):208 -211
[2] Sjaastad O,Saunte C,Hovdahl H,et al.“Cervicogenic”headache.An hypothesis[J].Cephalalgia,1983,3(4):249 -256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