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
淺析身體素質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劉曉林
文章采用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綜合分析身體素質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結果表明,羽毛球比賽的成績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密切相關。對此,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為如何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身體素質;羽毛球;運動員
一場羽毛球比賽,運動員活動在35平方米(單打)的場地上,從靜止到運動,從運動到靜止,根據戰(zhàn)術需要,配合上肢動作,靈活、迅速地來回不停地奔跑擊球,必須做各種急起急停、前、后、左、右移動,轉向、回起、跳躍等動作,這就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通常,我們把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性等機能能力稱為身體素質。而身體素質的各個因素都影響著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本文將著重探討運動員身體素質與羽毛球運動的密切關系。
2.1 力量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2.1.1 羽毛球專項力量在運動中的作用
在羽毛球運動中,殺球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殺球動作中力的作用情況是運動員在原地起跳,起跳進入騰空階段后,挺胸腹全身形成“弓”字形,持拍臂上臂盡力向右后上方擺,屈前臂,外旋向右后下方帶動球拍迅速擺動,拉長身體前側及持拍臂揮拍擊球的主要肌群,并使之處于有利的爆發(fā)性收縮的工作姿勢。擊球動作先從轉體、收腹屈體開始,緊接著上臂上舉、外旋、前臂伸、內旋、手屈、微內收發(fā)力帶動球拍急球向右前上方鞭打式擊球。在殺球動作過程中不僅要求手臂的肌力大,而且球經過球拍的瞬時速度越快,殺傷力越強。球離開球拍的瞬時速度取決于爆發(fā)力的強弱,即爆發(fā)力強,殺球的速度快。
2.1.2 實例分析
表1 羽毛球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選材一般標準
由此可見,力量決定了羽毛球運動員在擊球時給對手造成的威脅力度。力量較強的一方,就較容易在比賽中取得主動權,調動對方,同時尋找機會進攻,獲得勝利。
2.2 速度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在羽毛球運動中,速度是良好步法的關鍵。無論是向前場、中場或后場移動的步法都應突出兩快,即起動快和回動快。但這里強調的快不是盲目的快,而是應該遵循一定規(guī)律的快。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步法起動、回動的速度和節(jié)奏要與手上擊球速度的快慢相配合,無論在任何位置擊球后,都應迅速向中心位置回位,而回位速度的快慢應由擊球速度的快慢來決定。
2.2.1 快速步法的作用之一──打亂對手提前判斷的思維
研究表明,羽毛球的飛行速度達到261公里/小時,超過了網球的最高速度,是所有球拍式運動中最高的。據國內研究人員對國家羽毛球女隊員殺球球速的測定,其峰值速度達到87.8米/秒,即316公里/小時。若以261公里/小時的球速計算,羽毛球飛行全長13.4米的羽毛球場僅需0.184秒。換言之,運動員必須在0.184秒內完成包括判斷、起動、移動、到位和擊球等反應及其動作。因此,為了能夠及時“到位”還擊對方的來球,運動員一般都有“預判”的意識,以便對快速的來球作出第一時間反應和回擊。然而,一旦對方的擊球變化多端,運動員的這種預判意識及其準確性就會減弱或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運動員先前已經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包括習慣性反應)遭到了破壞。我們常常說:“變化莫測”,就是這個道理。實際上,每個運動員都有一定的擊球習慣,這些習慣都有可能被對手抓住,但如果經常被抓住,就會陷于被動甚至落敗。
2.2.2 快速步法的作用之二──破壞對方的步法尤其是對方的起動節(jié)奏
這點是“變”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由于羽毛球的速度很快,運動員如果不具備高效快速的移動能力,就不可能“到位”擊球,這對羽毛球運動員來說是“致命”的。可見,步法是羽毛球運動的生命。而起動是步法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起動的時機和效能如何,對能否及時移動到位對整場運動影響重大。運動員每次的起動時機要把握得十分精準,才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做有效的移動。在羽毛球比賽中,不能及時起動或起動時機把握不精準,是引發(fā)運動員包括高水平運動員不能“到位擊球”和步法錯亂的主要原因。而不能“到位擊球”和步法錯亂的后果,只能是疲于奔命,被動挨打。簡言之,運動員之所以“失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主要始于他們的步法錯亂、特別是起動節(jié)奏的錯亂,高水平運動員亦然。反言之,一方要獲得控制對方的主動權,主要也是從破壞對方的步法,特別是從對方的起動節(jié)奏開始的。
2.3 耐力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桐廬縣氣象臺7月27日9時發(fā)布短期天氣預報:“今天晴到多云,午后局部有陣雨或雷雨,雷雨時短時風雨較大,偏南風3級,氣溫25~38 ℃”。12時發(fā)布短期天氣預報:“今天晴到多云,午后局部有陣雨或雷雨,雷雨時短時風雨較大,偏南風3級,氣溫25~37 ℃”。18時發(fā)布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未來3 h,晴到多云,局部陰有陣雨或雷雨,氣溫30~27 ℃”;短期天氣預報:“今天夜里晴到多云,局部有陣雨或雷雨”。
2.3.1 耐力素質的意義
羽毛球運動員雖不強調發(fā)展絕對的力量,但應在具備一定絕對力量的基礎上發(fā)展速度力量和耐力,使之能保證比賽所需要的較強的動作發(fā)力和長時間的奔跑、蹬、跳、跨以及上肢的連續(xù)擊球動作。而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拍數的增多以及比賽時間的增長,對運動員承受較長時間激烈對抗所需的體力將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速度耐力對羽毛球項目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2.3.2 專項耐力素質的分類及作用
在一些高水平或實力相當的比賽中,常有多拍回合的長時間對抗,這就要求運動員不僅要保證速度,更要有與之持續(xù)對抗的能力。但因比賽中密度較小,身體進行無氧代謝的時間僅占整場比賽的30%,60%-70%的時間在進行有氧代謝。因此,發(fā)展運動員的耐力和速度耐力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羽毛球比賽特點是有氧與無氧交替進行,在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與短暫間歇之間轉換,消耗與恢復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多數恢復都不完全,特別是比賽中某個段落的激烈對攻、對拉,要求運動員具備一定的抗乳酸能力,以保證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快速運動?;谶@一點,就要在提高速度的同時進行速度耐力訓練。
2.4 靈敏性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羽毛球運動員神經反應時男子均值為98.82±16.76ms,女子為261.41±38.75ms。動作頻率:測其10秒內腳掌交替踏地次數,前5秒男子均值52.00±6.89次,后5秒為47.08 ±6.17次;女子前5秒為46.64±4.63次,后5秒為43.46± 5.15次,其動作頻率在羽毛球、排球、體操、短跑和游泳運動中居首位。反應較快,靈敏性較好是羽毛球快速風格的基本條件之一。
羽毛球運動中的移動、接發(fā)球等各種技術均與靈敏素質密切相關。根據羽毛球運動本身及各項技術的特點,要求運動員必須具有快速的應變能力、動作轉換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戰(zhàn)術運用能力及神經肌肉間的協調能力。專項靈敏素質的主要表現特征為:根據比賽臨場及對手的情況,隨時選擇合理的位置,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戰(zhàn)術,并進行動作的快速轉換;將各項技術巧妙地組合,利用時間差及機體的滯空、平衡能力,完成攻守技、戰(zhàn)術的相互轉換,爭得比賽場上的主動權。
2.5 柔韌性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2.5.1 柔韌性強的肌肉更容易從疲勞中恢復,也能承受更多的負重
優(yōu)秀運動員在參加比賽期間,經常是一天就有1—3場的比賽或者是賽期內天天有比賽,這對運動員的體能恢復是個很重要的考驗。柔韌性較好的運動員,由于肌肉能很快地從疲勞中得到恢復,所以,在比賽中就能有較好的體力跟狀態(tài)去應付每一場球,在比賽中占優(yōu)勢;而相反,柔韌性較差的運動員,由于肌肉恢復疲勞的能力較差,所以,就很難有較好的狀態(tài)去應付比賽。
2.5.2 柔韌性強的運動員動作幅度較大
長13.4米,寬6.1米的羽毛球場,比賽過程中經常要做出頭頂擊球、反手擊球、蹬跨步擊球、側身撲地擊球等動作。對于柔韌性較差的運動員來說,由于動作幅度較小,這些動作很難做得到位;但是柔韌性較好的運動員,經常在處于比較被動的地步時還能較好地把握,甚至反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比賽勝利。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在比賽中起著決定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身體素質是運動能力的具體表現。力量是保證,速度是基礎,耐力是要求。
3.1 力量、速度、耐力素質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
羽毛球運動中,力量包含肘力、伸肘力、握力、屈、伸肩力、屈髖力以及縱跳力等,它們存在于整個運動中,決定著運動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羽毛球專項運動的特點,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可能雙方運動員在技術和戰(zhàn)術上相差毫厘,經常會出現多拍甚至決勝局的情況,這就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要求較高,只有較高的耐力素質才能保證有較好的技術發(fā)揮。而快速有利于打亂對手提前判斷的思維和破壞對方的步法,尤其是對方的起動節(jié)奏。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利用速度來調動對手和控制對手,尋找進攻機會。
3.2 靈敏性和柔韌性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
羽毛球運動中的移動、擊球等各種技術均與靈敏性密切相關;另外,柔韌性好的運動員能讓身體肌肉疲勞盡快恢復,而且動作幅度比較大,在防守和接被動球時較有優(yōu)勢。
4.1 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
教練在訓練運動員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這樣不但能夠更好地發(fā)揮運動員的潛能,還能保護運動員,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
4.2 發(fā)展更加全面的身體素質
羽毛球運動水平越來越高,運動員想要在比賽中取得成績,就得在加強技術和戰(zhàn)術的同時更加全面地發(fā)展身體素質。
4.3 設計訓練方案
教練員應該正確了解運動員的體能情況,然后根據運動員的特殊情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對運動員的體能情況設計訓練方案。
[1]程勇民.“快、狠、準、活”技術風格對中國羽毛球運動的促進與制約[J].體育學刊,2005(2):99-101.
[2]白麗華.淺談羽毛球運動專項速度[J].遼寧體育科技,2000,5.
[3]李佑發(fā)等.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評定[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
[4]周偉建等.羽毛球多球訓練對提高身體機能能力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
(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高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