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累及周圍關節(jié)為主的、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稍斐申P節(jié)軟骨和骨的破壞,是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可有效控制RA的病情發(fā)展。RA的診斷依靠病史、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等。其中實驗室檢查尤其是近年來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抗CCP抗體)等自身抗體可有效提高RA早期診斷的準確性。本研究主要通過檢測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和類風濕因子(RF),分析自身抗體在RA診斷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探討其對RA的早期臨床診斷價值。
1.1.1 RA組 來自我院各類門診和住院患者共98例。其中男39例,女59例,年齡18~75歲。診斷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協(xié)會分類標準。
1.1.2 正常對照組 來自我院體檢者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齡21~52歲。無關節(jié)痛和關節(jié)腫塊史,無發(fā)熱及皮疹史。
1.2.1 抗CCP和抗RA33抗體測定 采集清晨空腹血清用ELISA法分別測定抗CCP和抗RA33抗體含量,試劑分別由德國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和德國IMTEC公司提供。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進行。抗CCP抗體結果判斷:>5 u/ml為陽性;抗RA33抗體結果判斷:>25 u/ml為陽性。
1.2.2 RF和急性C反應蛋白(CRP)測定 采集清晨空腹血清用膠乳增強比濁法分別測定RF、CRP含量。試劑分別由西班牙BioSyStems公司和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和提供;儀器采用日本HITACHI全自動生化分析儀。RF的結果判斷:>30IU/m l為陽性。CRP的結果判斷:>10 mg/L為陽性。
1.2.3 紅細胞沉降率(ESR)測定 采集靜脈血用魏氏法。結果判斷:男性0~15 mm/1 h末,女性0~20 mm/1 h末。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檢測結果用平均值表示,數(shù)據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抗CCP、抗 RA33抗體、RF、CRP、ESR檢測結果 比較可知RA組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統(tǒng)計學上差異性(P<0.01)。兩組別結果比較見表1。
2.2 抗CCP、抗RA33抗體和RF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
RA組:①三項檢測指標的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差異性(P<0.01)。②敏感性由高到低是RF(81.6%)、抗 CCP抗體(78.6%)、抗 RA33抗體(40.0%)。③特異性由高到低是抗CCP抗體(95.4%)、抗RA33抗體(89.2%)、RF(72.3%)。正常對照組:RF的陽性率最高(27.7%),其次抗RA33抗體(10.8),最低的是抗CCP抗體(4.60%)。兩組陽性率比較見表2。
表1 抗CCP、抗RA33抗體和RF等結果比較
表2 兩組自身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
RF是一種自身抗體,常見于類風濕關節(jié)炎,同時也見于其他多種風濕疾病和急慢性炎癥。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系統(tǒng)性硬皮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慢性肺結核等疾病,甚至在正常人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本次實驗顯示在正常對照組存在27.7%的陽性率。只有當RF滴度高、多次測定陽性時患RA的可能性才較大。因此,RF存在敏感性高但特異性相對較低的局限。當臨床癥狀不典型時,很難為RA的診斷提供可靠實驗依據。
抗CCP、抗RA33抗體是近年來發(fā)展較快的自身抗體。自2000年首次合成出APF、AKA、AFA的共同抗原決定簇環(huán)瓜氨酸肽(CCP),便建立了ELISA法用于檢測RA患者的CCP抗體。通過實驗可知:抗CCP、抗RA33抗體是診斷RA的特異指標。二者的敏感性雖然不如RF,但對診斷RA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分別達到95.4%和89.2%,均高于RF的72.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于抗CCP抗體敏感性與RF相近,特異性明顯優(yōu)于一貫作為診斷RA依據的RF,因此在臨床上抗CCP抗體的檢測有助于提高RA的診斷率[1]。尤其至少70%RA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xiàn)該抗體[2]??筊A33抗體對RA的敏感性不如抗CCP抗體和RF,但特異性卻高于RF。并且這種抗體的出現(xiàn)不依賴于RF的出現(xiàn)。李世榮等報道[3]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對早期的RA患者,尤其是當RF陰性時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CRP是炎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急性期蛋白之一,它和ESR都是觀察滑膜炎癥的活動性和嚴重性的實驗指標,兩者均無特異性。研究發(fā)現(xiàn)RA組中CRP含量和ESR的數(shù)值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均明顯升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如兩者升高明顯說明疾病處在活動期,且升高程度與病情嚴重性呈正比。如炎癥得到緩解兩者均會出現(xiàn)下降,因此CRP和ESR也是反映藥物療效的良好指標。
綜上所述內源性的抗原作用產生的自身抗體在RA的診斷中有重要意義,如目前常用的RF、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等。其中RF的敏感性最高,抗CCP抗體的特異性最好。張義東等[4]研究發(fā)現(xiàn)RF聯(lián)合檢測抗CCP抗體雖敏感性下降,但特異性明顯提高,聯(lián)合特異性達98%以上。王麗萍等[5]報道早期RA和RA患者中,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單一陽性時特異性可達93.3%和89.9%,兩者同時陽性時特異性幾近100%,這說明出現(xiàn)的陽性指標越多對診斷越有價值。因此將RF、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三者聯(lián)合檢測并結合CRP和ESR會明顯提高早期RA的診斷率,并且對已確診RA的治療觀察及病情估計等均有重要意義。
[1] 孫華瑜,王彩云,劉雯,等.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的價值.福建大學學報,2008,42(3):284-285.
[2] 邵曉鳳,栗占國,等.類風濕關節(jié)炎免疫學診斷方法及其臨床意義.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30(5):592-594.
[3] 李世榮,馬金棟,王云增,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檢測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CRP的臨床價值.臨床檢驗雜志,2006,24(4):270-273.
[4] 張義東,董宇鴻.IgM、IgG、IgA類類風濕因子及抗CCP抗體對RA的診斷意義.臨床檢驗雜志,2006,24(3):205.
[5] 王麗萍,韓丙遵,王洪英,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抗CCP和抗RA33抗體檢測的意義.中國醫(yī)藥導刊,2008,10(6):9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