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群 李 榮 凌云清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重形式,病情變化快、預后兇險、病死率高[1]。而冠狀動脈搭橋術是目前有效治療冠心病的有利措施之一,在近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行急性冠脈綜合征(ECABG)病人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比如手術后飲食和排泄的不適、術后康復活動耐受較差等[2]?,F(xiàn)對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的56例行急診冠狀動脈搭橋術的病人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圍術期臨床路徑護理方法。
本組56例,均為我院行ECABG的病人,入選病例均符合ECABG適應證。男32例,女24例。年齡57~82歲,平均(61 ±4.10)歲。體重(65.20 ±16.33)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下18例,大專及以上26例。術前心功能Ⅱ級14例(25%),Ⅲ級37例(66.07%),Ⅳ級5例(8.93%)。A組30例采取了合理的臨床路徑護理,B組26例行常規(guī)路徑護理。兩組病人在年齡、體重、學歷、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行臨床路徑護理,制定護理路徑表格(表1),B組仍予以常規(guī)護理。
表1 臨床護理路徑一覽表
效果評價指標包括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人滿意度及病人住院天數(shù)。其中病人滿意度測評采用100分滿分評分制。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2 56例ACS行ECABG病人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2顯示,A組病人發(fā)生低心排出量綜合征、應急性胃潰瘍出血、嚴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比例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病人平均住院天數(shù)以及滿意度對比
表3顯示,兩組病人術后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ECABG通常在病人明確手術指征數(shù)小時內開始,容易發(fā)生低心排出量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及應激性胃潰瘍等并發(fā)癥,并且心前區(qū)疼痛、心悸、便秘等術后不適的比例也較高[4]。因此,加強心功能監(jiān)測、密切注意尿量變化、加強術后胃腸道功能等都對于行ECABG的病人具有重要意義。ECABG是治療ACS積極有效的手段,能有效恢復缺血心肌的供血,可以使受損心肌在最短時間內得以獲得有效灌注。ACS行EACBG病人在圍術期存在的相關不適和術后并發(fā)癥,可以通過護理方法在一定范圍內加以控制,如加強心前區(qū)疼痛的處理、及時觀察處理排泄不適、不斷完善康復運動的護理效果,充分運用心理干預,加強重癥監(jiān)護的個體化分析和措施等[5]。通過表2、3可知,A組病人發(fā)生低心排出量綜合征、應急性胃潰瘍出血和心肌梗死的比例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減少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總之,護理人員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應轉變護理模式,加強護理教育,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增加定期隨訪,這樣對病人的術后康復和遠期生存率意義重大。
[1] 胡 靖,董秋立.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護理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46 -47.
[2] 李鳳娣,藏傳蘭,李彩珍.音樂療法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6 -8.
[3] 汪向東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60-161.
[4] 朱紀芳,楊小芳,顧 潔.急性冠脈綜合征370例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7):9 -10.
[5] 高長青.21世紀的冠心病外科[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64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