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霞
讓孩子的閱讀在扎實的語文活動中啟航
——《美麗的晉祠》第一課時教學案例
■蔡朝霞
【背景分析】
近年來在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比賽課中,執(zhí)教第一課時的人寥寥無幾。有人認為第一課時很簡單,無非就是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脈絡(luò),沒有什么精彩之處。在常規(guī)的教學中,不少教師認為進入高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相對較強,第一課時無需在生字詞教學上花時間,所以生字詞教學普遍存在著弱化、簡化、僵化的現(xiàn)象,往往只簡單地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讀音就草草收場而急于展開閱讀教學的其它環(huán)節(jié)。這些現(xiàn)象都源于教師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教學認識的偏差。
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革”優(yōu)質(zhì)課競賽,在教學設(shè)計時,我大膽地選擇了《美麗的晉祠》第一課時的教學。
本課教材是一篇以實體事物為說明對象的文藝性說明文,全文以說明為骨架,從山、樹、水以及小品碑刻等方面,糅合細致準確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晉祠的美,使人如臨其境。本文不僅呈現(xiàn)出風物美、文化美,而且作者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恰當,語言優(yōu)美,詞工句麗,生字新詞頗多。針對以上特點,我從釋題入手,緊緊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培養(yǎng)學生從文字中提取信息、把文字想像成畫面等能力,讓孩子的閱讀在扎實的語文活動中啟航,真正做到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設(shè)計教學。
【案例描述】
師:課前我了解到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喜歡旅游。今天,蔡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地方。(板書“晉祠”)晉祠是我國著名的一處景點,它的名字可以告訴我們許多關(guān)于它的信息,誰知道?
生:“晉”是山西省的簡稱,我想“晉祠”大概在山西。
生:我國古代有個晉朝,“晉祠”與古代的晉國有關(guān)。
師:“晉”字既與地方有關(guān)又與古代的晉國有關(guān)。(手指著“祠”字)大家注意看“祠”字,從它的偏旁你能猜到祠堂是做什么的嗎?
生: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師:對,不少“示字旁”的字都和祭祀有關(guān),來伸出你們的手把“祠”字寫一寫。(生書空)咱們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看看你們的猜測對嗎?(課件出示:晉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紀念唐叔虞這位晉國開國元勛而得名。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晉水源頭。據(jù)史籍記載和專家考證,晉祠的歷史至少有1500余年,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古建園林、雕塑碑刻等為一體的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園林式祠廟建筑群,也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師:你們看,一個詞就給我們傳遞了這么多信息。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7課。(板書完整課題)誰來讀課題?從這個詞組中你知道課文要著重寫什么呢?
生:晉祠到底怎么美?晉祠美在哪?
師:剛才,我們從一個詞,一個詞組中獲取了這么多信息。來,請一個同學再來讀課題。(生讀)從這個詞組中你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嗎?
生:喜愛之情,贊美之情。
師:讓我們帶著感情一起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小結(jié)):文字可以傳遞信息,文字還蘊含著情感,只要我們抓住一些關(guān)鍵的字眼仔細體會,不僅能讀懂一個詞、一個短語,還能夠用這種方法去讀懂一篇文章呢!
師:課前大家都預(yù)習了課文,來,看大屏幕,這些詞你們能讀好嗎?自己先試一試。(生自讀)誰來讀讀這些詞?(課件出示:徑幽香遠,草木蕭疏,拾級登山,細流脈脈,穿亭繞榭,冉冉不絕。生讀前三個詞時把“拾級登山”讀成“shí”)
師:請大家注意“拾”,這個字在字典中有兩個讀音。(課件出示:拾【shí】把地上的東西拿起來。【shè】輕步登上。)請你們根據(jù)注釋結(jié)合這個詞想一想“拾”該怎么讀?(生選擇并說出理由)它在這里的讀音和咱們平時的讀音不一樣,大家可要注意呀,來咱們再讀這個詞。(生齊讀“拾級登山”)請大家注意這三個詞(指著后三個詞),它們在課文中都是描寫晉祠的水的,聽老師來讀一讀,你們邊聽邊想象,看看你們的頭腦中能看到些什么情景?(師深情范讀)
生:我仿佛看到了晉祠的水在不停地流淌,還聽到了叮咚叮咚的聲音。
生:我仿佛看到了晉祠的水像含情脈脈的姑娘。
生:我仿佛看到了晉祠的水像飄帶一樣從亭臺樓閣中飄過……
師:看起來是簡簡單單的幾個詞,我們加以想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幅幅畫面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如果能把文字在頭腦中變成畫面,感受就會更深一些。誰能想象著畫面再來讀這些詞?
生:細流脈脈,穿亭繞榭,冉冉不絕(感情充沛)。
師:讀得好!這清澈的泉水仿佛流進了我們的心里。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些詞。(師生齊讀,老師用手勢引導)這里有兩個短語,誰來讀?(課件出示:偃如老嫗負水,挺如壯士托天)“偃”什么意思?
生:低垂著,向后倒?!百热缋蠇炟撍本褪钦f:樹木低垂的樣子像老婆婆背水一樣。師:“老嫗”、“壯士”它們的區(qū)別很大。誰來讀?讓我們感受到它們的不同。(生讀)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物的名稱中都有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如“五彩池”“香爐峰”這些旅游景點的名稱就鮮明地告訴了我們這些景點的特點,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也為讀者提供許多關(guān)于文章的信息。所以,教學片段一中,教師從課題入手訓練學生從文字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對于“晉祠”的了解,學生運用了抓住詞素的方法提取信息。“祠”字抓住字形,根據(jù)字理,聯(lián)系生活提取信息。對課題“美麗的晉祠”不僅引導學生從關(guān)鍵詞語中獲得信息,還從中體會到情感。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咬文嚼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逐步掌握從文字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和養(yǎng)成從文字中提取信息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改變過去由學生交流資料的做法,為學生提供了一段關(guān)于晉祠的資料,讓學生印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既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又用自己的范例告訴了學生如何處理收集的信息,節(jié)省了教學的時間。通過教師的小結(jié)語“文字可以傳遞信息,文字還蘊含著情感,只要我們抓住一些關(guān)鍵的字眼仔細體會,不僅能讀懂一個詞、一個短語,還能夠用這種方法去讀懂一篇文章”更加滲透了這種方法。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樹”的部分時,學生就能夠抓住樹名“唐槐”、“周柏”中的“唐”和“周”字讀出它們“古老”的特點,抓住“左扭柏”中“左扭”一詞讀出它造型奇特的特點。這一過程讓開課的環(huán)節(jié)回歸到了語文的本位,蘊方法指導和習慣培養(yǎng)于言語實踐活動之中,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chǔ)。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庇浀糜幸晃惶丶壗處熢f過,閱讀就是從書面語言中吸收信息的心理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學生如何從書面語言中吸收信息的方法成為了此環(huán)節(jié)的亮點。
生字詞教學是第一課時的要務(wù)。但是,高年級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較強,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按照生字新詞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有重點、有取舍地進行指導,在初讀階段巧妙地承載識字、正音、理解等任務(wù),用簡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高度融合、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段一中對“祠”字的教學,在理解字理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書寫,順勢解決了識記字形的問題,有效突破了學生愛把“祠”字寫成衣字旁的問題。
教學片段二中檢查學生預(yù)習生字詞的情況,沒有將所有的生字詞呈現(xiàn)出來,而是經(jīng)過了充分的預(yù)設(shè)加以篩選。前三個詞學生容易讀錯,重在正音。特別是“拾級登山”一詞中的“拾”字讀音與平時的不一樣,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是直接糾錯,而是將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出示兩種不同的讀音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判斷和選擇,既正了音又加深了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后三個詞語都描寫的是晉祠的水,極富形象感,這里,教師沒有生硬地要學生去理解詞義,而是借助想像讓學生捕捉事物的生動與鮮活。這三個詞語的教學不僅通過讀來深化理解,入境動情,還滲透了把文字想像成畫面的閱讀方法,為學生閱讀課文奠定基礎(chǔ)?!百热缋蠇炟撍?,挺如壯士托天”這兩個短語是文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對晉祠的樹造型奇特的具體詮釋。因此,在生字詞教學中,采取理解和對比讀的方法,既讓學生讀出樹不同的形象,還注意訓練了學生的語感,有效突破了難點,為理解有關(guān)句子奠定了基礎(chǔ)。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才會有靈敏的感覺?!苯虒W片段二中抓住本課生詞的不同特點,有機整合字詞教學的目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運用有效的辦法,活化識字教學過程,在識字中滲透閱讀方法和人文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第一課時的教學不應(yīng)只考慮教師的精彩亮相,而是要研究教材和年段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與學生一起扎扎實實地經(jīng)歷一些語文實踐活動,開啟學生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奠定學習的基礎(chǔ),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武漢市武漢小學)
責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