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亞
(常州市武進區(qū)鄭陸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111)
曾經,我們的作文被置于立意的高度上接受審視,“高瞻遠矚”成為一種常見現象??墒峭ㄟ^在實踐中的不斷思考,我覺得作文的本源應該是生活,而生活,是真實而平凡的。
小學生作文該充滿靈性,充滿他們這個年齡特有的童真與樸實。但在不知不覺中,那份童真與樸實往往被老師忽視、遺忘了。老師要的是高的立意美的生活,遺忘了生活中的平凡與可笑可鄙,甚至丑惡,忽視了人的普通與缺點。在老師的要求下,許多孩子學會了在作文中造假,少年老成,失落了寶貴的童真,忘卻了難得的樸實。教師是引導者,必須以積極的姿態(tài)走進孩子心靈的深處,用敏銳的眼光幫助學生尋找這份純凈的童真、童趣,用欣賞的目光來贊美屬于孩子的本真情感。
成人的目光是朦朧的,他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周圍的人事物,給心靈圍上一道道防護的柵欄。這是人成長的一種悲哀。只有孩子的目光,如水晶玻璃一般清純,一如他們單純的心靈。孩子會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付諸筆端,毫無修飾,毫無掩飾。我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個事例:說到老黃牛,老師們常常會想到它們是高尚的,為人類默默地付出而無所求。但孩子的目光卻不一樣:“我不喜歡老黃牛,身上臟臟的,不講衛(wèi)生,走起路來慢騰騰的,很笨。我要幫助老黃牛改正缺點,讓它天天洗澡,養(yǎng)成好習慣,身上干干凈凈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強烈要求下,孩子只得重新寫老黃牛如何如何的高尚,結果得到了老師的稱贊。本來,這個小作者將自己的所見所想,以及真切的愿望以真實的情感流于筆端,多么美好而純潔的心靈,多么可愛的學生,然而……
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看到真實,在此基礎上用行動努力改變真實中不好的一面,培養(yǎng)學生誠實正直的思想品格,鼓勵他們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精神。
讀到兩篇學生的作文,同樣是學騎自行車,一位同學如是說:學了好長時間,還摔了一跤,便把自行車一扔,想放棄。突然想起老師說過: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廢。于是,他又堅持了下來,最后終于學會了。另一位學生則寫:學了好長時間,還沒學會,便把車一扔,去玩了。可看到同村的幾個小孩神氣地騎著車,又覺得很羨慕。于是回去死纏著媽媽為自己扶車子,好不容易學會了騎車。兩相比較,前者的思想感情變化似乎有公式化之嫌,而后者卻比較真實地反映出小孩子那種羨慕、好強的心理,更接近于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實感。雖然前者的立意要高于后者,但后者的真實感情更能讓人產生共鳴,更符合我們作文摹寫生活的觀點。只要學生所寫的是生活中的真感情,撇開其他的因素不說,僅憑這一點,教師就首先應該予以肯定,因為真實永遠高于虛假。正如陶行知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葉圣陶說過:語文是發(fā)展兒童心靈的學科。什么是心靈?簡單地說,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孩子的心靈是樸實的、純潔的,呵護那份只屬于孩子的心靈凈土,給予他們無限的人文關懷,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不能讓孩子在作文中無動于衷地抒發(fā)從他人腦中借來的情感,頭頭是道地自吹無比高尚的思想。教師要引導他們走出這個作文怪圈,鼓勵他們將真實的自己袒露出來,再來辨別美丑。有一個學生寫自己參加田間勞動,文章最后寫道:“我累了,躺在割倒的麥草上,聽著小鳥在樹上歌唱。抬頭看天空,只見幾縷白云向西邊飄去。啊,農村多么美麗!”面對這樣一篇習作,有人評價為:“主題表達不太健康,置身于豐收的喜悅之中,卻無動于衷,豈非怪事?”的確不太健康嗎?參加田間勞動,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固然值得嘉許,但以我自身的經驗,可以說這樣的學生是少數。上述這位學生所做所想,才代表了大部分學生真實的思維,勞動后休息,何錯之有?更何況,這位學生也有自己的收獲,即感受到農村的美麗,何處不健康?
蕓蕓眾生,英雄只是少數,哲人亦不多見,美麗的光環(huán)下,平凡才是真實。這位評價者在要求學生作文立意高、含義深的同時,有沒有仔細想過,自己在做一件體力活時,就一定想到勞動的高尚了嗎?而沒有覺得累嗎?如若長此以往這樣評價孩子,孩子的思維,美麗的情感,創(chuàng)造的個性,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扼殺了,孩子的靈魂和思想都不再屬于自己,那我們的教育到底要創(chuàng)造怎樣的人呢?
誠然,學生的思想會出現偏差,或者會辨不清好壞。這時,他們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導,而不是強制扼殺,那樣只會讓學生永遠回避自己的真心話。我讓學生寫《假如我有一對翅膀》,結果寫自己想為人類做好事的有之,寫利用翅膀去各地玩耍的有之,寫向他人炫耀的有之……面對學生的心靈之歌,我予以寬容的接受,予以贊揚,予以引導。我并不要求每個人的愿望都那么崇高,只要是學生心靈中流露出的最真實最美好的愿望,我都不會隨便否定。
皮亞杰的萬物有靈論告訴我們,兒童世界是五彩的童話世界,在他們眼里,太陽公公在微笑,月亮婆婆是小船,能載他們到天上摘下星星與他們玩耍。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比較喜歡那種四平八穩(wěn)、少年老成的作文,認為這樣的作文有高的立意,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其實是老師潛意識中希望這些作文都能符合成年人的思維模式,希望每篇作文都有成年人的高度和深度,甚至是成年人不知不覺刻畫的虛假。
我們常說孩子幼稚,而正是這幼稚的心靈之語孕育著成人無法企及的童趣、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簡單而充滿趣味。有個學生寫道:“小河邊的柳樹是我的朋友,見我來了,高興地向我打招呼。”多么鮮活,多么有靈性的語言,大自然可以跟人一樣,有生命、有性格。
孩子,無論就其觀察事物的視角還是理解事物的方法,都與成人大不相同。但有許多的老師和家長因為長期積淀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否定孩子的這種不同。我們應該蹲下來看孩子,學會欣賞,并且加入他們的行列,和他們一起尋找享受童趣。我喜歡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給無名的野花起名字,給小鳥的鳴叫注入語言內涵,給風兒插上幻想的翅膀,告訴孩子們一切都有生命。
一次歡樂的踏春之后,滿心歡喜的孩子們如唧唧喳喳的小鳥一般飛進教室,然后埋頭于作文。批閱中,一個孩子的一段文字令人眼前一亮:“河里的小魚聽到河邊這么吵,怒沖沖地游到水面上來,可它一看到是我們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立刻不生氣了,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和我們一起玩耍?!倍嗝从腥ぱ?,只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才能寫出這么精彩的語句。在這里,我看到了人與自然的融合,體會到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
童趣,會讓學生的思維飛揚起來,展現出鮮明的個性,讀他們的文章,就像在欣賞一幅幅天真曼妙、創(chuàng)意獨特的圖畫。
樸素真實永遠是浮華虛假的敵人。華麗的辭藻堆砌成的文章“宮殿”固然好看,但用得多了難免陷入故弄玄虛、繁雜瑣碎的語言怪圈之中。生活中的語言更多的是樸實。樸實平凡的語言照樣能閃現出智慧的光芒、心靈的火花?;乜丛S多著名作家詩人的作品,有多少人的成功之作批著華麗的外衣?明白如話的語言中蘊涵著無數生活的真諦。學生的思維是高于語言的,畢竟他們的語言積累還是比較少的,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滿腹名言錦句。而所謂作文,就是寫平日所言所想所做,把一切本來就充滿生活化的語言,寫上作文本只是將它整理歸納,進行一定的加工,無需矯揉造作、添油加醋。艱澀難懂的語言對很多人來說是缺乏魅力的。
有位學生寫自己種向日葵的經過:“泥土十分‘倔強’,所以我得使出點‘殺手锏’,就是先噴上點水。泥土咕嘟咕嘟地喝下水,便濕潤了。我拿起鐮刀,慢慢地在地上挖了一個小坑,輕輕地把向日葵的根放進去,用泥土擁好,然后澆水。可它垂頭喪氣地站在那兒,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靈機一動,找來一根棒和一段線,把棒往它的莖旁一豎,用線系好,它便又抬頭仰望著藍天白云?!笨赡茉谟行┤搜劾铮@不值一提。但是我覺得這平凡的小事,平凡的語言,同樣生動,我們仿佛能看到小作者的每一個動作,看到她甜美的笑容。
美到極致是自然,絢麗至極是樸實。讓我們呼喚童真的回歸,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讓他們的作文個性紛呈,讓他們的思維不受束縛,讓他們的思想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