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英
寶應縣夏集鎮(zhèn)郭橋小學,江蘇 寶應 225829)(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說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難點。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難度更大。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談談低年級課堂教學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策略。
《新課標》提出:“要在課內(nèi)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币虼耍以谡n堂上力求做到利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不同的環(huán)境,使之成為說的最佳情境,讓學生樂說。
1.語言描繪。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1)配樂描述。例如:我教學《找春天》這一口語交際時,上課伊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隨著樂曲,通過語言形象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白鳥歡歌的春天美景中,激發(fā)學生對春天喜愛之情,引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
(2)故事講述。例如:《皮球掉進池塘了》這一課,我抓住兒童特別喜歡故事的特點,先形象地講述《撈月亮》故事,撥動學生的心弦;然后導入新課,比一比誰能用最好、最妙的方法把“撈皮球”這幅圖畫出來,喚起學生的興趣。
2.游戲課堂。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愛好形式不一的游戲。根據(jù)他們的這個心理,我把有趣的游戲引入口語交際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開展比賽。如教學《說繞口令》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說的繞口令最多,說得又快又清楚,給他們戴上小紅花;教學《皮球掉進池塘了》,則讓學生評一評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最動聽。對于這樣的比賽,本來喜歡當聽眾的小朋友也忍不住要參與,而且想爭奪第一。這就出現(xiàn)了人人想說、樂說、爭說的局面。
(2)故事大接龍。如我教學《壓歲錢怎么用》,在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之后,這樣開頭:“我用壓歲錢給媽媽買了一個按摩器……”之后,讓學生分成八個小組進行接龍游戲,第一組說:“媽媽用了按摩器之后,腰痛的毛病好了?!钡诙M接著說:“媽媽腰好了,又能開心地工作,也能做家務?!薄瓦@樣一組接一組說完之后,互相交流討論,看看哪組的小朋友接得最好,給予表揚鼓勵。這種訓練,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角色表演。我常常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某個生活片段,讓他們進入角色,當眾表演一番,然后說一說。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老師來我家”的對話表演,中心是“接待老師”,要求語言文明,有禮貌,舉止言談合乎情理。許多孩子都爭著要“接待老師”,表演得很投入,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情境,處處流露出真情實感。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品嘗塑造角色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學生組織演出的過程,也是學習交際、合作的過程。
1.課內(nèi)互動使口語交際扎實有效。“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這就點明了口語交際具有“雙向互動”的主要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雙向互動的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1)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語言交際的參與者。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是雙方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不是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下被動地做出反應。
(2)生生互動。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習慣、發(fā)展交際語言。
(3)群體間互動。群體間的互動對學生要求更高,因為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分子。在群體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意識與交往能力,課上可采用小組與小組互動的方法。
2.課間交流使口語交際興趣盎然。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中,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流利、有條理、準確,并注意選擇恰當?shù)膶υ挿绞剑纬闪己玫挠柧毞諊驼f話習慣,進行對話訓練。同時,師生在學校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必定會產(chǎn)生許多生動、有趣的話題。這些話題的交流比課堂上的書本學習顯得更真實、和諧。如:早晨到校,學生往往會就自己的家事、路上的見聞、電視里的新聞、玩的游戲說個沒完沒了。班級中突發(fā)的事件也同樣吸引他們。上學期的一天早上,數(shù)學老師上班路上摔斷了腿,學生就議論個沒完,我就組織他們說說:“你想對老師說什么?打算怎樣去看望老師?怎么做才讓老師放心地養(yǎng)傷?”學生不僅說得情真意切,而且一如既往地踏實學習。這樣,學生說話的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說話點,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快速提高。
3.聯(lián)系生活使口語交際輕松自如。生活無處不課堂,口語交際活動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把口語交際的課堂“遷移”到廣闊的社會、美麗的大自然中,就會使口語交際活起來,使學生樂起來,并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然的交際氛圍。同時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觀察、想象及表達能力也能盡情發(fā)揮。因此我經(jīng)常依托家長這一教育平臺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口語訓練,真正體現(xiàn)交際的生活化。每天我讓學生做新聞報道員,把學校中發(fā)生的,你最高興的、最有趣的、最難忘的事告訴家長,同時把自己在家中、在社會上、在電視上……看到的新鮮事、趣事在第二天向同學們報道。還要求學生和父母旅游時把見到的事物說出來,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父母走親訪友時注意說話得體。在暑假期間,我還設計了幾個話題,讓家長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說。如:“一學期結束了,向你的爸爸媽媽說說自己一學期的進步吧,說好了,你會得到掌聲的?!薄翱鞓返暮賮淼搅?,認真設計一下自己的寒假‘節(jié)目’單吧,讓節(jié)日更精彩。也可以動手寫寫畫畫哦!”有了家長的支持和合作,口語交際訓練才會真正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
教師應以布置的任務形式鼓勵學生在課堂組織創(chuàng)設的多種對話環(huán)境中,或是在學生之間日常的交流中對個人及朋友做出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其中并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
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傾聽。(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了解大概內(nèi)容。(2)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別人發(fā)言中的錯誤。(3)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表達。 (1)講話清楚,用普通話。 (2)表達完整流利。(3)能圍繞說話的問題組織語言。
3.交流。 (1)與人交流自然有禮貌。 (2)能主動積極與人交流。
當然,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語言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是漫長的,不僅要利用口語交際課,還要利用閱讀課、習作指導課、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課外活動乃至日常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在常態(tài)下受到切實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