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蕓
(文山市德厚中學,云南 文山 663001)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課外閱讀組織、引導得好的,語文教學效率就高、效果最好。學生課外書讀得多的,語文能力就強,學習效果就好。很多學生語文成績一直難以提高,很大程度是因為只注意于課內,而忽略課外閱讀。如何指導初中學生搞好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在此,我與各位交流這方面的經(jīng)驗。
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加強課外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范圍教育成功的經(jīng)驗。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認真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課外讀物良莠混雜,學生的閱讀未必“開卷有益”;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閱讀;功利化閱讀之風盛行,快餐式閱讀之風見長:學生對課外閱讀任務不明確,隨意性較大;缺乏相應的督促和激勵,使學生容易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等等。
要想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收到實效,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像對待課堂教學一樣,在其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介入學生課外閱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是教育者及其重要的任務。他要求給學生選擇的課外讀物要符合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并能促進他們進一步發(fā)展的東西,才能進入他們精神世界。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選書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關于思想修養(yǎng)的書;(2)關于文學修養(yǎng)的書;(3)配合課堂教學的書;(4)關于學生自己學習興趣的書。最好讓學生參與選書,師生一起來商定課外閱讀的書目,這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保證閱讀質量的有效途徑。
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萬事大吉,不少課外閱讀由于缺少了教師的指導而變成了學生的“自由閱讀”,因而閱讀質量不高。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
1.明確目標任務
將閱讀量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學年,每個學期,甚至是每一周,讓學生逐步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對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來講,閱讀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興趣化的閱讀,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可能閱讀的積極性很高,而對一些雖然有意義、有價值但不感興趣的讀物卻不愿讀。實際上,僅靠興趣來維持的閱讀是不長久的,而新課程標準和教師推薦的讀物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閱讀量學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難以完成的。立足于學生實際,把目標任務分解、明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覺性、自制性,完成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躍遷,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
2.掌握方法
(1)列表填空引讀法。這種方法就是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列表填空,加深對課文理解。這種方法一般用于名著閱讀。表的內容可包括:篇目﹑作者﹑朝代﹑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內容﹑主要藝術特色﹑精彩片段。
(2)自讀摘錄法。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說讀而不寫,印象不深。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根據(jù)不同的讀物和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①摘抄。如抄精彩詞語,優(yōu)美句段、格言警句等,為寫好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②列提綱。如寫出文章的要點、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③寫讀后感。指導學生寫讀后感,一定要聯(lián)系原文的思想內容,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在寫讀后感時注意感受可長可短,只要表達學生的內心感受即可。
④寫書評。如評價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寫書評有利于提學生的認識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所以教師對書評的內容要給予及時的點撥,發(fā)現(xiàn)書評內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馬上糾正和指導。⑤做好批注。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做注釋,寫評語。
(3)提示斷層助讀法。有些自讀課文較長,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理清脈絡確實不易,教師可做簡要提示,以利于學生用斷層掌握文意。做到長文短教。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我們就可先提示:第一部分(1—7段)篇首,簡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第二部分(8—31段)燭光的故事,南斯拉夫老婦人掩埋紅軍烈士,把她珍藏45年的結婚喜燭點在紅軍烈士的墳頭。第二部分(32—34段)篇末,展現(xiàn)兩國人民血肉凝結的深厚感情。
(4)演講朗讀法。為了檢查學生課內外自讀的效果,可組織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或同一篇課文采用不同的題目或分角色演講朗讀片段,這種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至于造成自讀方法老化,枯燥無味。
3.做好時間分配
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主要時間在課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閱讀任務都放到課外去并不合適(課外閱讀并非單指課余閱讀,還有課本外閱讀的含義)。自習課上學生進行默讀,早讀時用10—15分鐘時間朗讀,這都是應該得到允許的。
大量的課外閱讀能使學生凈化心靈,但更重要的是還需提供更多的從知到行的實踐機會。因此,在課外閱讀以后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是特別重要的。首先要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包括一個學期的閱讀數(shù)量和篇目,每天定時定量的閱讀數(shù)目,等等。讓學生自己建立課外閱讀檔案,包括閱讀的具體起止時間,閱讀的篇目,閱讀的字數(shù),閱讀過程中的點滴發(fā)現(xiàn)、感受、評價、困惑,等等。這樣教師只要看看他們的檔案和計劃就可以掌握他們的閱讀進度。其次要通過系列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讓他們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例如:在班中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定期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信息交流。還可舉行報告會、故事會、朗讀比賽、知識競賽、讀書心得、辦報紙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得到的知識拿到課堂上來,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每人都有一種收獲感,從而更加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鞏固和提升課外閱讀成效。最后,督促要到位。年級組、教研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定期檢查,督促要到位。這樣課外閱讀才會真正發(fā)揮其特殊作用。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教師教學基本功:2161-2165-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