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路
(東??h教師進修學校,江蘇 東海 222300)
素描材料是只有二度空間的紙,而我們所要描繪的對象卻是有三維空間的立體。那么在素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就是提高素描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重點。把多維的立體轉換成二維的平面,并通過單純的平面表現(xiàn)出復雜的立體,是素描寫生者的基本功。我根據(jù)多年高中素描教學的經驗和體會,談談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方法。
繪畫也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那么我們在看待被描繪對象的時候,也可以運用歸納與綜合的方式去認識。所謂平面地看,就是要善于歸納與綜合。被描繪的對象無論在結構上多么復雜,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分解成不同的幾何形體,都可以把它看做是由各種表狀不一、起伏不平的表面所組成的體,在面與面銜接的地方形成了線,而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交叉,又會形成各種角或點。所有這些點、線及其構成的各種抽象的幾何形就猶如一張網絡,然后把這些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進行歸納與綜合,化零為整就變成被我們所熟悉的諸如圓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幾何形狀。這樣的好處有兩點。
1.可以化具體為抽象,變復雜為單純。作畫者容易被繪畫的表面細節(jié)所吸引,高中學生更容易被繪畫中的一些細節(jié)所吸引,而忽視了依附于形體中的陰性的點、線、面,但這正是前面作畫時所需要強調和表現(xiàn)的。抓住這些點、線、面,便使具體而復雜的立體變成由幾何圖形組成的平面,使復雜的作畫過程變得容易把握。
2.便于找準畫面關系,把握主要矛盾。找出了這些點、線、面,并研究他們彼此的關系,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畫面上的主要矛盾,從而加以強調或突出表現(xiàn)。同時,也使明暗的生存有了空間,可以進一步拓展畫面。繪畫不過是被各種顏色覆蓋的平面而已。學會平面地看,作畫者就不會為物體的表面所困惑,乃至感到無從下手,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將會大大提高。
心到是我們在繪畫時必須做到的,我們在繪畫時一定要去想。很多人認為畫畫只要手熟練了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我們畫畫時必須有一定的想法,也就是“意”在先。如果我們在描繪對象時沒有任何思路、任何想法,就很難完成一張作品。法國畫家塞尚曾說:“畫家必須準確地看見各個方面,把他們安排、整頓和融會,使他們圍繞和組織自己,為了在他們的本質里表現(xiàn)對象?!彼炎匀唤绲囊磺卸挤治鰹轭愃茍A球體、圓柱體和立錐體。塞尚的探索啟發(fā)了以后的許多藝術家,他們的研究共同揭示出:形的本質即抽象幾何圖形。這有利于對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做視覺的歸納,有利于在繪畫中對造型進行處理和把握。既然自然界一切都可以歸納為近似幾何形體加以表現(xiàn),那么,石膏的幾何模型就往往成了繪畫入門的基礎。我們在教學生畫素描時一定要從石膏幾何形體開始,因為練習幾何形體可以鍛煉概括和歸納能力。只可惜很多學生不理解畫石膏幾何模型的好處在哪里,在作畫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空間、質感等要素,卻忽視了畫石膏模型的最終目的。學生應練就一雙善于分析、綜合的繪畫眼睛。誠然,石膏質地純潔,便于分析表面明暗的變化,但不能僅僅停留在這里。那么,幾何形體在平面上看是怎樣的呢?
人們都可以憑借三維空間的深度感和體積,組成立方體的點、線、面、角具有不同三維空間的前后深度,感覺到這些邊線是平行或垂直的。但是在平面上看,因為透視原因我們在視覺上覺得它們有些不是平行的,也不是不垂直的。很少人把這些立方體看成是由幾個平面幾何形所組成的多邊形,把它們看成是平面的。如果在平面的線上幻化出立體的感覺,關鍵在于找出物體那些內部的邊界或轉折。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繪畫中,體積是三維的幻覺,體積表現(xiàn)為一定的面,以及面積的分配關系,不同面積的分配關系,是由不同的觀察角度決定的。反過來說,看的角度不同,面的大小、位置不同,但都給人以立體的印象。將內部的線抹去,只留下輪廓線,立體就會再次變成平面。因此,“二維平面的幾何形組合具有給人在視覺上造成多種三維空間深度感和體積感的視覺屬性,這一視覺屬性使線構成的幾何形組成了體現(xiàn)三維深度感和體積的最基本介體和手段”。
首先,找出形的位置,即在空間中的狀態(tài)、透視關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找輪廓。還是以立方體為例,當把一個立方體在特定的觀察角度下,視為一定的面積分配時,正方體的立體感就不復存在了,圖形的三維空間的視覺屬性也隨之消失了,它們就回到六邊形的二維平面關系中了。如六邊形被三個四邊形劃分和被五個四邊形劃分,這是線條的長短、比例及相互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角度的大小、平行或垂直關系,以及它們所構成、劃分的各種形態(tài)、大小不同的幾何形就成為絕對可比的了,就可以輕易地憑借二維平面感知的直覺進行線段、角度、面積等關系的判斷。當這些平面的“網絡”關系與被描繪對象相對準確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根據(jù)視覺經驗認出立體關系。
上述的關鍵在于思維方式的轉換,要設法暫且忘記實體,看出“網絡”,并把它們從立體中抽離出來,合理地安排分配在平面上,比較點、線之間的關系。但是被描繪的對象形態(tài)各異,復雜程度不同,往往也會給我們的觀察與描繪帶來困難。以人物為例,在特定的光線下,人物的表面可以被看成是由二維平面的點、線穿插在一起所構成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幾何形所組成的。要找準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①交叉組合。取任意線段或一端延長,和別的線段形成新一輪的交叉組合,使原來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變得規(guī)則且易于辨認。②把點延伸為線。取任意一點或交叉點水平或垂直延伸,它們的位置也許會和其他線段平行、垂直或組成規(guī)則形或正好延伸在另一線段的二分之一處、三分之二處等,使得原本不相干的點和線之間形成一種易于感知比較的關系。③化整為零。把大的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切割為小的規(guī)則的幾何形,這樣就會使那些原本分散在大幾何形中的點、線找到歸屬,使之易于辨認把握。當平面形相對準確的時候,立體的形也就隨之準確了,因為二者原來是一體的。
其次,給形施加明暗。明暗是依附形體的,也就是形體的變化決定著明暗關系。因為形體是由面組成的,這些面由于空間位置不同,接受光線的角度就不同,表現(xiàn)的明暗配置可以產生空間的幻覺。因此,我們在上明暗調子的時候完全可以不考慮立體、空間、重量等因素,而只比較“網絡”中各個面的明暗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色階,我們把不同的面分成不同的有一定區(qū)分度的色階,平面的畫,從一個局部開始,逐漸推移,直到整體。對于曲面來講,一般要有五個層次。比如,一個圓面,要想讓它產生球體的感覺,只要按照一定規(guī)律,畫出五個不同的調子,就可以畫出球體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五大調子,即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圓面往往只有一個高光點。而圓柱形和圓錐形的明暗調子變化雖然與此類似,但它們的最亮處卻是一個“光帶”,是長形的。其他幾何形體的明暗調子大致也與此相同。
總之,我們在素描寫生時一定要善于分析,善于歸納和總結,把那些客觀存在于對象可視表面的幾何形組合的網絡關系最終找出來,當那些客觀存在于對象可視表面的幾何形組合的網絡關系被最終找出來以后,再按照它們與光源的角度賦予不同的調子,就可以客觀地再現(xiàn)出對象的立體感。
綜上所述,素描寫生是以二維的平面圖形,表現(xiàn)三維的立體對象。對象往往表現(xiàn)為不同的體,而這些體從一定的角度觀察又表現(xiàn)為各種曲面和平面的組合,平面地比較線的長短、角度就可以找準它們的關系。當面與面之間的關系找準確了,立面的透視關系準確,立體的關系也就隨之呈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在平面上比較線條的長短、比例等,無疑使繁難的作畫變得易懂、易學、易作。而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是要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高素描水平。
[1]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術大觀.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