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暄 楊舒
(中國礦業(yè)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6)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夫妻沖突十分常見,包括言語沖突和肢體沖突。夫妻之間的對立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成為夫妻沖突話語,其中一些夫妻沖突話語在經歷引發(fā)階段之后,會呈現(xiàn)出愈演愈烈的趨勢,稱為夫妻沖突話語的激化。它致使夫妻關系緊張、家庭失和。對夫妻沖突話語的激化進行深入分析能夠豐富和深入語言研究,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有利于化解夫妻矛盾,維持良好夫妻關系,促進社會穩(wěn)定。
目前對于夫妻沖突的研究主要從社會學視角進行。雖然大多數(shù)夫妻沖突都涉及語言,但是由于夫妻話語散漫,看似缺乏規(guī)律可循,因而從語言的角度對夫妻沖突本身進行的分析很少,國內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學者如趙英玲和趙忠德分別從話語分析和關聯(lián)理論角度對沖突話語作出分析,但是從廣度和深度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從語言的角度對夫妻沖突話語激化的語言機制進行的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本文擬從這一全新的視角出發(fā),研究夫妻沖突話語激化的語言機制。
由于夫妻沖突話語屬于個人隱私,在大多數(shù)文化中都是一件“丟臉”且不可外揚的“家丑”,因而直接調查難以執(zhí)行;即使執(zhí)行了,其真實性也會因為調查對象的故意掩飾而大打折扣。因此,本文選取最近美國電視連續(xù)劇《欲亂絕情妻》作為研究文本,將劇中三對夫婦(Bree和Rex,Gabrielle和Carlos,Susan和前夫Karl及情人Mike)沖突話語的激化作為考察對象。
通過對文本的轉錄和定性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嚴重的面子功夫不足或者猛烈的面子攻擊是造成夫妻沖突話語激化的主要原因,而面子攻擊主要通過面子威脅行為實施。也就是說,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論對于夫妻沖突話語的激化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解釋力。
Brown&Levinson于1978年提出面子理論,他們把面子定義為“人的基本需要(basic needs)”,并區(qū)分了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 積極面子指希望得到對方的同意、認可或贊許,消極面子指希望獲得行動自由、不受干涉。
每個人都有面子需求。但是日常交際充滿了面子威脅行為,而每個人的面子維護都是建立在滿足其他人面子需求的基礎上的。因此,Brown&Levinson提出,人們必須合作以維護彼此的面子,只有這樣交際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對于多少面子功夫才是合適的這一問題,他們指出,對于不同威脅程度的言語行為,應采用不同的面子策略;如果一個言語行為對于面子沒有任何傷害,就可以采取赤裸裸地公開實施方式;反之,最好不實施該言語行為。
在夫妻沖突話語激化事件中,夫妻雙方是否照顧到彼此的面子需求,是否實施激烈的面子威脅行為,成為夫妻沖突話語是否激化的關鍵。
通常人們認為,夫妻是人生的伴侶,有著共同或相近的情趣、愛好、生活目標,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相互之間親密、和諧、默契??墒欠蚱逈_突話語引發(fā)之后,一般不會立即消停,而是持續(xù)一段時間,甚至升級惡化。促使夫妻之間沖突話語激化的機制是什么呢?通過對劇本《欲亂絕情妻》文本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關鍵是“面子”。
在沖突的引發(fā)階段,夫妻雙方的面子剛剛遭到攻擊或者挑釁,均處在不愉快的狀態(tài)。根據(jù)Forgas(1999)的觀點,禮貌不僅會受到人際因素的制約,而且會受到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情緒會對人際關系狀態(tài)的要素,如權力、距離、強加程度等的感知產生影響[4]。情緒不佳者會感覺自己處于權力下風,或者感覺某行為的強加程度比實際大得多。人們生氣的時候,他們也經歷以上相似的心理過程。一旦受到挑釁,他們覺得自己在權力上處于劣勢,或者某行為的強加程度比實際更大。因此Forgas認為,對情緒不佳者應當給予比普通人更多的面子功夫,才能達到相似的安慰效果。
據(jù)上所述,一方面,對于已經處于不佳情緒的夫妻二人來說,最好的安慰辦法就是相互給予額外的面子功夫。鑒于雙方此刻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他們能夠考慮到對方特殊的面子需要,并為對方采取更加充分的面子拯救策略,比如承認錯誤或道歉,不快情緒就會逐漸降級,直至消失。
而另一方面實際的情形是不是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此時雙方剛剛在沖突話語誘發(fā)階段受到來自對方的挑釁、指責、批評、無禮要求等,心里正好不痛快,覺得自己處于劣勢,需要得到來自于對方的更多面子安慰才能夠平息。此刻夫妻雙方往往沉浸在各自的面子需求之中,忽視對方的情感狀態(tài)和精神需求。也就是說,在此階段,雙方均需要得到更多的面子關懷和安慰,而忽略對方的面子需求。
既然自己的面子得不到別人的照顧和安慰,那么就必須自我保護了。在這個階段,放棄自己的立場,接受對方的觀點,就等同于承認自己錯誤,讓自己“丟臉”;而堅持己見,否定對方的看法,就意味著維護自己的面子。因此出于維護自己面子的迫切需要,雙方通常會堅持自己的看法,繼續(xù)向對方實施面子攻擊行為,基本無暇顧及對方的情感狀態(tài)和面子需求。
綜上所述,夫妻沖突話語激化階段的情況是,一方面,交際雙方在精神上均需要來自對方的更多面子功夫才能夠平息怒火,而另一方面,實際上夫妻二人卻都遭遇到來自對方的更為強烈的面子攻擊。其結果,對面子功夫的強烈需求不但得不到滿足,反而遭到更為猛烈的面子攻擊,因而夫妻沖突話語只能朝著激化升級的方向發(fā)展,基本不存在偃旗息鼓的可能性。
夫妻沖突話語的激化階段在語素、詞匯和句法等語言層面體現(xiàn)出特定的策略特點,即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和面子攻擊性,它們使夫妻關系僵化、夫妻矛盾激化。
1.強調詞
當人們抱怨或指責時,通常會用言語強調自己的觀點和強烈情感。用來表達強調的單詞包括“this”、“just”、“so”、“really”、“actually”、“even”等。 這些詞匯有效地夸大說話人的痛苦或者聽話人的錯誤,攻擊聽話人的面子,惡化夫妻關系。在下例中,“this”就被用來強調Gabrielle的孤獨程度之深。
[5][Ep 2,Desperate Housewives(Season 1)]
Gabrielle抱怨Carlos回家太晚。
...
1 Gabrielle:(sits up)You know,Carlos,I didn’t marry you so I could have dinner by myself 6 nights a week.You know how bored I was today?I came this close to actually cleaning thehouse...
2.命令句
命令有一個準備條件,即說話人必須具備對聽話人實施權威的能力。在命令之下,聽話人有義務執(zhí)行命令,沒有選擇執(zhí)行或拒絕執(zhí)行的權力。也就是說,命令發(fā)出者自認為自己在權威上凌駕于聽話人之上。所以命令通常語氣直接,甚至帶有敵意。夫妻之間本來是平等的關系,如果其中一方在言語沖突中使用命令的話,通常會引起聽話人的反感,打擊聽話人的消極面子。在夫妻沖突話語中,命令通常以“Do X.”或者“I want X“的形式做出,如下例中的第1和第3話輪所示。
[6][Ep 8,Desperate Housewives(Season 1)]
Mike譴責Susan窺探他的家。
...
1Mike:“Getoutofmyhouse.”
2Susan:“Mike...”
3Mike:“Getout! ”...
3.詛咒語
沖突中的交際者內心經歷著激烈的情感,詛咒語可以用來發(fā)泄說話人自身的負面情感。
[7][Ep 17,DesperateHousewives(Season 1)]
Gabrielle抱怨Carlos為他母親買墓穴是浪費錢
...
1Carlos:“Stop acting likea child! ”
2Gabrielle:“Go tohell,Carlos! ”...
詛咒語表現(xiàn)出說話人對于聽話人強烈的反感、甚至厭惡,攻擊聽話人的積極面子。在這個例子的話輪2當中,Gabrielle使用“go tohell”表達她對Carlos的憎惡之情。
4.條件句
“If X,thenY”形式的條件句在劇本中通常用來談判、威脅。在下例中,Bree使用“if”條件句威脅Rex必須待在餐廳。
[8][Ep 16,DesperateHousewives(Season 1)]
Bree威脅Rex不許離開餐廳。
...
1Bree:Ifyouwalk outof this restaurant,Iwillscream...
本文討論了夫妻沖突話語激化的語言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面子是駕馭整個局勢的關鍵。在經歷誘發(fā)階段的交鋒之后,交際雙方根本無暇估計對方的情感狀態(tài)和面子需求,每個人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面子需求中,并處于保護自己的面子需求而堅持己見,向對方實施更加激烈的面子攻擊。每個人的面子需要得不到滿足,反而遭遇更猛烈的面子攻擊,二人之間的沖突自然不可能消解,反而持續(xù)下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語言層面,沖突話語的激化階段也體現(xiàn)出對抗性的特點,包括使用命令句、詛咒語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夫妻之間若想把矛盾沖突遏制在萌芽階段,避免沖突話語的激化,就應該相敬如賓,時刻相互關注、尊重并盡量充分、甚至過度滿足對方的積極面子需求和消極面子需求;同時遇事應冷靜,并謹慎使用對抗性和面子威脅性的語言形式。這樣才有助于營造出更為和諧的夫妻關系,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
[1]趙英玲.言語沖突分析[J].外語學刊,2004,(5):37-42.
[2]趙忠德,張琳.從關聯(lián)理論看話語沖突[J].外語教學,2005,(1):17-21.
[3]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4]Forgas,J.P.Feeling and speaking:Mood effects on verb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25):850-863.
[5]Forgas,J.P.On feeling good and being rude:Affective influences on language use and request formul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 (76):92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