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峽兩岸王世杰研究綜述

        2011-03-19 18:32:26

        薛 毅

        海峽兩岸王世杰研究綜述

        薛 毅

        王世杰是一位在20世紀中國歷史上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的人物。他曾在教育界、政界、外交界、學術(shù)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陸和臺灣擔任過重要職務,堪稱蔡元培以后學人從政之第一人。近半個世紀以來,海峽兩岸的出版機構(gòu)先后整理出版了王世杰的著作、文集和日記,學術(shù)界開展了對其生平志業(yè)及影響的研究,產(chǎn)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對海峽兩岸學者有關(guān)王世杰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初步總結(jié),對于進一步深入研究王世杰以及研究民國史、國共關(guān)系史及海峽兩岸關(guān)系史等將有所助益。

        王世杰;海峽兩岸;研究 ;綜述

        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上,王世杰無疑是一位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的人物。他一生曾在教育界、政界、外交界、學術(shù)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陸和臺灣擔任過重要職務,堪稱蔡元培以后學人從政之第一人。有學者視他為“觀察上世紀30年代自由知識分子從政的一個標本”。他連續(xù)擔任重要公職長達60年,經(jīng)歷并參與了20世紀中國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動對近代中國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業(yè)、國共兩黨和海峽兩岸關(guān)系等產(chǎn)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一生著述頗豐,因其在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尤其是法學方面的學術(shù)貢獻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到臺灣后曾擔任中研院院長長達8年。鑒于其在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大陸與臺灣的學術(shù)出版機構(gòu)相繼整理出版了王世杰先生的著作、文集、日記等,這些著述已成為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要史料。海峽兩岸的學者開展了對其生平志業(yè)的研究,產(chǎn)生了一批成果。本文擬對王世杰先生的生平做一簡略論述,并對海峽兩岸的學者有關(guān)王世杰的論述做一梳理和初步總結(jié),以冀對于進一步深入研究王世杰先生以及民國史、國共關(guān)系史及海峽兩岸關(guān)系史等有所助益。

        一、王世杰先生生平簡述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湖北省崇陽縣人。5歲時,王世杰進入私塾讀書。12歲,他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省城武昌,順利通過考試,進入南路高等小學堂。16歲時王世杰從南路高等小學堂畢業(yè),隨即考入湖北省優(yōu)級師范理化??茖W校,分在理化科,1910年畢業(yè),當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礦冶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來到武昌參加起義。王世杰“冒著槍林彈雨進入危城,不只協(xié)力守衛(wèi),并以都督府秘書身份,奉命赴長沙向湘督譚組安(延鍇)先生乞援。譚即指派剛到長沙的廣西援軍趙炎午(恒惕)旅長率部來鄂”①王德芳:《先五叔雪廷先生之遺愛——60年刻骨銘心》,載《珞珈》1981年第67期,第41頁。。因在辛亥革命中表現(xiàn)突出,王世杰獲得稽勛局公費留學的資格。1913年,他先后就讀英國倫敦政經(jīng)學院政治學和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專業(yè),相繼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后,他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和系主任、校代理教務長。1927年后相繼擔任南京國民政府法制局局長、湖北省教育廳廳長等職。1929年主持武漢大學遷址珞珈山工作,并擔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1933年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任職近5年①杭立武:《王雪艇先生事略》,載《湖北文獻》1981年第60期,第4頁。。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王世杰一生中擔任職務最多、最為忙碌的時期。在他擔任的諸多職務中,以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的責任最為重大。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世杰是蔣介石政治和外交決策的主要參與者和重要智囊。

        從1945年7月30日到1948年12月22日間,王世杰擔任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共簽署條約、公約或?qū)<s20件,協(xié)定21件,換文也是2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聯(lián)合國憲章》”②胡國材:《雪公校長在外交上之貢獻》,載《湖北文獻》1980年第55期,第39頁。。關(guān)于王世杰的外交,曾在他之前擔任過外交部長的顧維鈞在晚年的回憶錄中寫道:王世杰“很謹慎、認真、勤勉,并且是博覽群書的學者。雖然直到那時他的經(jīng)驗還不足,但他深切了解委員長(指蔣介石——作者注)對所有外交政策問題的看法,每當出現(xiàn)爭論時,他都能提出建議,而且總是迎合著委員長的意圖?!雹邸额櫨S鈞回憶錄》第5分冊,中華書局1987年,第603頁。1949年到臺灣后,王世杰先后擔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總統(tǒng)府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1962年4月28日,“總統(tǒng)”蔣中正特任王世杰為臺灣中研院院長。而此任的前任是胡適。從此,王世杰開始了擔任中研院院長的8年歷程。

        1970年,已屆80歲高齡的王世杰辭去中研院院長職務,過著恬淡自處的生活。他經(jīng)常與畫家張大千研討古董。在他的晚年,他曾捐獻給臺北故宮博物院10幅珍貴字畫,都是絕妙精品,國之瑰寶。他還將收藏的從漢代到清代的77幅名人字畫暫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于1988年將其圖片編輯出版,書名為《王雪艇先生續(xù)存文物圖錄》。

        王世杰先生一生在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內(nèi)先后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但在臨終前留下遺囑,他效仿美國總統(tǒng)杰弗遜墓碑上只刻寫“維琴尼亞大學創(chuàng)辦者”的先例,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刻寫“前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王雪艇之墓”。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先生病逝于臺北,終年91歲。

        二、大陸有關(guān)王世杰先生研究述評

        王世杰先生一生對中國法學與社會科學教育和研究做出了杰出貢獻。目前已發(fā)現(xiàn)其著作近20部,文章130余篇,主要發(fā)表在《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季刊》、《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太平洋雜志》等。

        大陸學者對王世杰先生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研究帶有明顯的批判特點。例如,北京政法學院1958年曾編輯了《批判王世杰、錢端升〈比較憲法〉》一書;60年代全國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主編的《文史資料選輯》曾發(fā)表范體仁的《現(xiàn)代評論派與王世杰》(載第90輯,合訂本第31冊,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陸有關(guān)王世杰的文章日漸增多。這些文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于介紹性的,例如萬亦武的《王世杰——蔣介石的智囊》,吳忠亞的《追懷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杰老師》(均載《武漢文史資料》29輯,1987年9月版);王和林等的《王世杰家世》(載《湖北文史資料》第29期,1989年12月版);劉雙平、宋宏杰的《王世杰籌建武漢大學新校舍》(載《武漢春秋》1996年3期);薛毅的《王世杰與武漢大學的不解情》(載《兩岸關(guān)系》2007年第4期)等。一類屬于學術(shù)研究性的,例如華友根的《略論王世杰關(guān)于奴婢與婦女地位的法律思想》(載《法學評論》1991年第3期);左雙文等的《王世杰與戰(zhàn)后對日和約問題的交涉》(載《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7年第3期);薛毅的《王世杰與國共第二次合作》(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2期)等。薛毅在《王世杰與第二次國共合作》一文中提出:“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王世杰參加了國共兩黨之間舉行的主要談判,并在談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交涉時往往以王世杰為主要對手,并把他作為謹慎合作的對象,其他民主黨派也常常把王世杰視為國民黨方面的主要談判代表,向其提出意見和建議?!?/p>

        還有一些書中有王世杰的傳略或生平介紹,例如由何明主編的《民國名人的最后結(jié)局》叢書中的《國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結(jié)局》(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一書,收錄了23位民國時期有重要影響的文人高官,其中王世杰排在第14位。何明主編的另一本《國民黨四十三位戰(zhàn)犯的最后結(jié)局》(上、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書中也收錄了王世杰的傳略。這兩本書以敘述為主,在對王世杰的生平做簡要介紹基礎(chǔ)上,重點介紹其晚年事跡,突出最后結(jié)局。這兩本書中對王世杰的介紹都沒有列參考文獻和必要的注釋,嚴格地說不屬于學術(shù)研究的范疇。

        近年來,中華書局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相繼再版了王世杰、錢端升編著的《比較憲法》一書。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中華法學文叢”中,收入了王世杰、錢端升編著的《比較憲法》一書,該書的整理者在編輯前言《基本權(quán)利理論與學術(shù)批判態(tài)度》中認為:“在現(xiàn)代中國比較憲法學者中,王世杰和錢端升的影響最大。他們的《比較憲法》一書不僅在20世紀上半葉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在20世紀后半葉隨著錢端升政治地位的變化而對大陸法學界也有一定的影響?!痹摃淖髡咦畛鮾H王世杰一人,初版分上下冊,由商務印書館于1927年出版,第二年即再版。編輯前言對《比較憲法》的前后版本做了十分細致的比較。編輯指出:王世杰著的《比較憲法》共分五編,分別為緒論、個人的基本權(quán)利和義務、公民團體、國家機關(guān)及其職權(quán)、憲法的修改。王與錢合著的《比較憲法》則分為六編。前五編與王獨著的《比較憲法》五編相同,只是增加了第六編“中國制憲史略及現(xiàn)行政制”。增加的第六編是在王獨著第五編第二章“中國制憲問題的經(jīng)過”基礎(chǔ)上擴充而成。該書的整理者在結(jié)語中對該書做了三點概括的評價:(1)它是20世紀上半期對西方憲政理論進行最全面客觀的著作,它在介紹西方憲制和理論時基本上不含偏見;甚至在對蘇聯(lián)的新制度進行介紹分析時,也不含反共反蘇原教旨色彩,比較客觀。(2)它開創(chuàng)了以個人基本權(quán)利自由理論為憲法研究核心或首要任務的憲法學術(shù)體系,它的個人權(quán)利高于政府權(quán)利的憲政意識,深得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來憲政學說之精髓,它的研究成就對徹底革除中國封建專制主義體制和意識形態(tài)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3)它對當時政治和制憲活動的嚴肅批評,為中國憲法學術(shù)的獨立性格樹立了良好風范。

        由徐正榜等主編的《名人名師武漢大學演講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一書,收錄了王世杰1929年至1933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期間的10次重要演講。這10次講演既有王世杰擔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時期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的代表出席武漢大學開學典禮時的講演,也有他正式出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上任時的講演。

        大陸相關(guān)的資料匯編和研究著作主要有: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編:《國共談判文獻資料選輯1945、8—1947、3》(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外交(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鄧野著:《聯(lián)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劉曉琴著:《中國近代留英教育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44年5月——1945年1月國共談判史料》(《民國檔案》1994年2期);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關(guān)于抗戰(zhàn)外交及國民精神總動員——軍委會參事室座談會記錄》(《民國檔案》,1995年第1期);《王世杰關(guān)于改進中蘇關(guān)系意見簽呈》(《民國檔案》2006年2期)等。

        由薛毅著的《王世杰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是目前大陸出版的唯一一本關(guān)于王世杰的傳記。為了撰著此書,作者曾三次到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單位查閱資料,并得到王世杰女兒及其她親屬提供的資料和幫助。這本傳記約26萬字,書中有約30幅王世杰一生各個時期的歷史照片,包括他和中外名人的合影,堪稱珍貴。該書附有王世杰先生生平大事年表和王世杰著述目錄。

        三、臺灣有關(guān)王世杰研究述評

        由于王世杰1949年到臺灣后先后擔任過“總統(tǒng)府秘書長”、中研院院長等重要職務,所以臺灣的報紙雜志發(fā)表過不少有關(guān)王世杰先生的文章。臺灣方面發(fā)表的有關(guān)王世杰的文章大體可分為三類:介紹性、回憶錄、研究性。

        介紹性的文章主要有:文宣的《王校長雪公九秩記慶》(載《珞珈》64期,1980年6月);于翔麟、關(guān)國煊的《民國人物小傳:王世杰》(載臺灣《傳記文學》第38卷6期,1981年6月版);陶英惠的《王世杰簽訂中蘇友好條約的經(jīng)過》(載臺灣《中國時報》1990年3月10日)和《王世杰與兩航案真相》(載臺灣《傳記文學》56卷4期,1990年4月版);蔡名相的《王故校長雪公日記有關(guān)武大及武大人的記述》(載《珞珈》103期,1991年1月);陶英惠的《中華民國名人傳:王世杰》(上、下),《珞珈》112期、113期,1992年7月、10月);巫金燕的《王世杰個人檔案整理概述》,《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8期,1999年9月版)等。

        有關(guān)回憶錄主要發(fā)表在《珞珈》雜志和《湖北文獻》雜志。由于王世杰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因此武漢大學臺北校友會主編的雜志《珞珈》自1964年創(chuàng)刊以來,刊載了不少紀念、追懷老校長王世杰先生的文章。其中1980年3月出版的第63期是祝賀王世杰先生90雙慶的專輯??d的文章既有對王世杰先生一生的行述,也有對其在工作、為人處世、生活等方面的點滴回憶;既有學術(shù)性較強的研究論文,也有充滿感情的追懷與哀思?;貞浶缘挠芯叭实摹稌x謁雪公校長紀實》(載《珞珈》26期,1970年4月);鄧先掄的《我與校長》(載《珞珈》26期,1970年4月)等。由于王世杰先生出生在湖北崇陽,由臺灣湖北文獻編輯委員會出版的《湖北文獻》第55期、第60期分別是紀念王世杰先生90壽辰和逝世紀念專輯。這兩輯集中刊載了前“總統(tǒng)”嚴家淦、國民黨元老谷正綱、中研院院長錢思亮、北京大學同學會、武漢大學校友會、李國鼎等的回憶和紀念文章。

        研究性文章主要有:趙保軒的《王世杰先生與中央研究院》(臺灣中央研究院成立50周年論文集,1978年6月);柯樹屏的《王雪艇先生在教長任內(nèi)之教育措施》(臺灣《傳記文學》第40卷第4期,1982年4月);蔣永敬的《王世杰與中蘇友好條約的簽訂》(臺灣《傳記文學》53卷3期);廖碩石的《王世杰與中蘇友好條約》(臺灣《傳記文學》53卷第5期)。陶英惠的《王世杰與兩航案真相》(《珞珈》104期,1997年7月);楊翠華的《王世杰與中美科學學術(shù)交流,1963—1978:援助或合作?》(載《歐美研究》(臺灣)第29卷第2期,1999年6月版);楊維真的《從〈王世杰日記〉看戰(zhàn)后中法越南交涉》(1945—1946),(臺灣《近代中國》161期);陳英杰的《由〈王世杰日記〉看重慶會談后到政治協(xié)商會議前的中共談判策略》(臺灣《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8期,2007年11月版);蔣永敬的《王世杰傳》(載《國史擬傳》第8輯)等。

        在這諸多論文中,蔣永敬的《王世杰傳》是一篇詳略得當、史料準確、言之有據(jù)、內(nèi)容可信度較高的論文。這篇文章分11個方面介紹王世杰的一生:(1)家世、求學與教學;(2)建設(shè)武大與整頓教育;(3)抗戰(zhàn)時期職務繁巨;(4)戰(zhàn)時外交決策之嬗替;(5)國民參政會之籌劃與協(xié)調(diào);(6)宣傳方針在應抗戰(zhàn)需要;(7)致力中共問題之“政治解決”;(8)簽訂中蘇友好條約;(9)妥協(xié)遷就是為阻止崩潰;(10)致力學術(shù)與科學之發(fā)展;(11)對中華書畫的維護與鑒賞。該文引用的史料,既有出自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歷史文獻,也有毛澤東的文章和中共方面的文件;既有史料的引用,也有對王世杰思想的分析和心態(tài)的探索。

        除了《王世杰傳》,蔣永敬先生的《〈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文在臺灣《傳記文學》雜志連載5期(從第61卷第5期到第62卷第4期),同樣是一篇頗有分量的文章。這篇長文首先對王世杰的生平和他的日記做了簡單的介紹。作者在“苦讀”日記的同時,“順著時間的次序,擇其要者加以排列,必要時作背景之說明;或?qū)ζ湎嚓P(guān)的記述,加以歸類;并在各項要人要事的記述之前加以標題,以資醒目?!?/p>

        1980年,在王世杰先生90歲生日前夕,武漢大學臺北校友會編輯出版了《王世杰先生論著選集》。該選集共分6個部分:學術(shù)論著;書評與書序;史料與文物;時事述評;講演詞;追念故舊。前4部分大體上寫作于任職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時期;第5部分主要是擔任臺灣中研院院長時期的講演;第6部分主要是退休后的訪談記錄。第2、3部分有數(shù)篇關(guān)于故宮文物的文章。

        王世杰去世后,其子女于1983年和1985年將其生前所存資料陸續(xù)送交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保管整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0年整理出《王世杰先生檔案目錄》(張玉法主編)。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日記、聘書、函稿、著作、演講稿、信件、照片、剪報等,也有錦旗等個別實物。在這些檔案中,最大宗的應是函件(約占總量的2/3)?!昂畠?nèi)容也最為復雜,除各式各樣之邀請函、致謝函、求職求助函、贈書贈物函等酬應函件外,其他尚有任職總統(tǒng)府秘書長時期之部分函件,以及各界人士對中研院之各項建議函、故宮出版物、長期科學發(fā)展委員會、中美合作交流……等等本應屬于專卷性質(zhì)之函件,但因形式上屬信函性質(zhì),且不盡專談某事,故仍將之并入函件中?!雹傥捉鹧啵骸锻跏澜軅€人檔案整理概述》,載(臺灣)《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999年第28期,第130~131頁。

        陶英惠先生著的《典型在夙昔——追懷中央研究院六位已故院長》(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一書中,有約兩萬字的《王世杰傳》和評述王世杰日記史料價值的文章。在《王世杰傳》一文中,作者對傳主的一生分為家世、求學經(jīng)過、任教北大、初入仕途、武大校長、教育部長、抗戰(zhàn)時期之重要職務、在國民黨內(nèi)之職務、在外交方面的貢獻、與中央研究院的深厚關(guān)系、對故宮文物的維護與宣揚、重要著述、結(jié)語等若干部分,比較全面、系統(tǒng)、概括地介紹了傳主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對其在教育、學術(shù)、外交、政治等方面的所作所為及其產(chǎn)生的影響,作了比較客觀公允的評價。對一般讀者了解和認識王世杰的生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秦孝儀主編了《王雪艇先生續(xù)存文物圖錄》(1988年版,前文已有介紹)。

        1990年3月10日,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為了紀念王世杰先生百歲誕辰,影印出版了《王世杰日記》,共計10冊,第10冊書后附有日記中提到的人名字號對照表。關(guān)于這套日記的價值,臺灣學者認為由于“王世杰豐富的政治經(jīng)歷,加上為人嚴謹,其長時間所撰寫的日記也就成為研究中國現(xiàn)代政治發(fā)展,可靠而完整的素材?!迸_灣學者對王世杰研究成果較多的蔣永敬先生認為:“王在從政期間,參與最高階層的決策,接觸面至廣且深,與許多‘要人’之間,頻有接觸,對其言行舉止,或鮮為外人所知的趣聞趣事,王之了解亦多。最為難能可貴的,王在從政數(shù)十年中,留下珍貴的日記。對其所接觸的要人,及其所經(jīng)歷的要事,能夠留在日記中,成為研究民國的‘人’與‘事’最珍貴的史料……所記要人要事,可讀性至高……有許多記述,堪稱‘政海秘辛’?!?/p>

        臺灣一些高校也有研究生以王世杰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例如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2002屆研究生徐保達的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王世杰與民國政治》等。

        臺灣方面既出版了《王世杰先生論著選集》,也出版了10卷本、厚達數(shù)千頁的《王世杰日記》。武漢大學臺北校友會主編的《珞珈》雜志在王世杰誕辰80、90、100周年時多次刊出紀念特刊,刊出了大量有關(guān)王世杰先生的論著和相關(guān)文章,應該說為比較全面、系統(tǒng)、客觀、公正研究王世杰奠定了較好的基礎(chǔ)。為什么長期以來臺灣方面至今沒有《王世杰傳記》和全面研究王世杰的著作問世呢?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王世杰日記》雖然史料價值很高,但作者全部用毛筆記載,缺少書法知識的學人難以辨認,成為進行研究無法逾越的障礙;且已經(jīng)出版的日記不夠完整?!锻跏澜芟壬撝x集》和《珞珈》雜志均由武漢大學臺北校友會主編,沒有公開發(fā)行。王世杰的史料分散在海峽兩岸,研究者查閱和利用頗多不便。截止目前,臺灣有關(guān)王世杰的研究多系針對其生平某一階段或某一事件開展的專題研究。

        四、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王世杰先生經(jīng)歷并參與了20世紀中國很多重大事件,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決策者或見證人,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的人物。曾擔任過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杭立武稱其為蔡元培以后“學人從政之第一人?!雹谕醯路迹骸断任迨逖┩⑾壬z愛——60年刻骨銘心》,載《珞珈》1981年第67期,第5頁。大陸有學者視其為“觀察上世紀30年代自由知識分子從政的一個標本”,這些稱號對于王世杰來說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由此可見,對王世杰先生的著述進行整理,對其生平志業(yè)進行研究,對其作用和影響進行定位,具有歷史意義和學術(shù)價值。通過梳理相關(guān)史料和研究成果可以認為,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在王世杰研究方面已經(jīng)取得可觀的成果。同時應該指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瑕疵。例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國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一書的第491—492頁有如下一段記載:“1943年10月初,張君勱、褚輔成、左舜生、李璜等人正式提出了改善出版檢查辦法的要求,提出憲政實施的籌備工作應將重點放在言論自由的逐步開放方面。在憲政實施協(xié)進會成立的當天,一些會員就在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數(shù)項關(guān)于改善新聞檢查及書籍審查辦法的提案。不久,張君勱又提出《人民基本權(quán)力三項保證案》,黃炎培隨即提出對張案的呼應措施。面對人們的強烈呼吁,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王世杰也感到“圖書審查制度首須改革或撤廢”。他向蔣介石進言,提出“對于圖書及不以記載政治新聞為目的之雜志,廢止強制送審辦法?!雹倥_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王世杰日記》(手稿本)1991年第4冊,第286頁、294~295頁。

        歷史事實是,抗戰(zhàn)期間王世杰曾兩度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第一個任期從1939年12月至1942年12月,歷時3年。第二個任期從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前夕,為時8個月。上引書中對王世杰日記的引述一條是王世杰1944年4月6日的日記、一條是4月22日日記的部分內(nèi)容。而這一時期王世杰并不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任上。

        再如: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助理巫金燕的《王世杰個人檔案整理概述》(發(fā)表在臺灣《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8期,1999年版。)一文,介紹了王世杰去世后其子女將其父的日記等文字和照片等檔案移交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的過程和該館整理這部分檔案的過程,并對檔案的內(nèi)容做了簡要的介紹。這篇文章存在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例如,第128頁談到的王世杰1936年任教育部長,實際上應為1933年;王擔任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和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時間也不夠準確。第132頁提到王世杰1962年接替朱家驊擔任中央研究院長,實際上王的前任是胡適而非朱家驊。

        還有,由裴斐(Nathaniel Peffer)、韋慕庭(Martin Wilbur)訪問整理,吳修垣譯,高云鵬譯審,馬軍校注的《從上海市長到“臺灣省主席”——吳國楨口述回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一書第6頁有一張有關(guān)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的照片。照片說明為:“國共重慶談判期間,吳國楨(后排右一)與毛澤東、蔣介石、赫爾利、張群、蔣經(jīng)國的合影。”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吳國楨并未參過重慶談判,站在毛澤東后邊的是王世杰而非吳國楨。該書第31頁有一張吳國楨擔任上海市長時在辦公室的個人照片,細心者如做比較,就可以看出兩張照片中的區(qū)別。

        總而言之,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上,王世杰是一個留下較深痕跡的人物。他連續(xù)擔任重要公職長達60年,經(jīng)歷并參與了20世紀中國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動對近代中國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業(yè)、國共兩黨和海峽兩岸關(guān)系等產(chǎn)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開展對王世杰先生的研究,對于深入研究20世紀中國的外交史、教育史、法制史、國共關(guān)系史等,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對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有關(guān)王世杰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介紹一些資料線索,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冀推動王世杰先生研究的不斷深入,正是本文寫作的目的所在。

        薛 毅,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湖北 武漢430072.

        桂 莉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三级|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老熟女毛茸茸浓毛|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第一页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麻豆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 四川丰满妇女毛片四川话|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日韩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九九|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抽搐一进一出试看60秒体验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日摸夜夜欧美一区二区| 搞黄色很刺激的网站二区| 少妇高潮av久久久久久|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