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紹偉(沈陽理工大學 圖書館,沈陽 110159)
知識因傳播而美麗,心靈因交流而貼近。閱讀,作為一種文化,正得到社會的培育。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獲得知識的第二課堂,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是更加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和情報職能的一種嘗試。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近年來對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成效明顯。
197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自此世界各地掀起閱讀活動的浪潮?!耙鐣蓡T人人讀書,使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世界讀書日”的宗旨;“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是“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1]近年來在國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圖書館以其專業(yè)性、權威性和獨有的豐富資源成為讀書活動的主要陣地。高校圖書館近年來也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培育優(yōu)秀的閱讀文化。[2]
對圖書館而言,單一的讀書活動并不是新鮮事物,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自其成立以來,讀書活動就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早在五四時期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就有革命家們通過讀書活動傳播共產主義思想,造就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當今的高校圖書館組織開展講座、書目推薦、征文、展覽等讀書活動更是一項經常性的服務,但以“讀書月”“讀書節(jié)”等為名,集中開展讀書活動還只有短短幾年的歷史。2007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聯合發(fā)出《關于認真做好2008年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社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閱讀,使全民閱讀活動取得切實效果”。讀書活動在 2008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達到高潮。鮮明的主題,突出了閱讀對于人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豐富多彩、富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內容設計,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
在“主題征文”“名家講座”這兩項傳統的優(yōu)勢項目基礎上,呈現的一個新的趨勢是:數字資源利用的講座培訓或網絡資源的推薦成為了讀書活動的重頭戲。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的閱讀已不再完全依賴于傳統的紙本文獻資源,閱讀載體的變化帶來了閱讀活動內容的悄然改變。讀書活動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讀者的閱讀習慣外,也更深地延伸到了讀者信息素養(yǎng)、掌握利用各種資源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與學校的其他單位聯合,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指定圖書館單獨承辦或圖書館與其他部門共同承辦,引導大學生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大型讀書活動。
2009年以來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每年都會聯合舉辦大型的宣傳活動,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五四”青年節(jié)和12月“全民讀書月”是圖書館定期宣傳、推廣閱讀理念開展讀書活動的最佳時期,圖書館都會舉辦為期一到兩個月的系列宣傳活動,深受讀者歡迎。在此期間,讀者協會全程參與宣傳活動的策劃、實施、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圖書館在世界讀書日前后推出了各種形式的讀書講座、座談交流活動,以推廣宣傳閱讀理念,介紹圖書館館藏及運行模式,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率。
此外,圖書館還組織開展不同形式和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和比賽。例如舉辦電子書閱讀有獎大賽,旨在宣傳網上電子圖書的檢索與利用。由讀者協會向全院讀者發(fā)放電子書使用的宣傳材料,通過在圖書館主頁設置專欄等形式,介紹網上資源的利用;在征文活動之后,定期組織舉辦大學生優(yōu)秀書評展,從征文活動應征作品中挑選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出和宣傳。
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近兩年來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讀者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相互交換手中的閑置書籍進行閱讀,讀者可把要交換或想尋找的書目以及自己的聯系方式寫在紙上貼在宣傳板,以便相互交流。
圖書館與讀者協會一方面聯合推薦經典書目與優(yōu)秀讀書網站;另一方面還公布本校大學生當年的讀書現狀調查結果,統計和評選出高借閱率圖書100種,大學生讀書排行榜前100名,在此基礎上,圖書館與讀者協會聯合學校黨委宣傳部、團委、學生會在全院范圍內開展評選讀書標兵活動,并對年度讀書標兵進行表彰和獎勵。實踐證明,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引導大學生開展的系列讀書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該活動為學校創(chuàng)建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和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顯著效果,對宣傳和樹立學校良好學風及建設校園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和宣傳,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推動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時也拉近了讀者與圖書館的距離。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文化的培育不是一兩次讀書活動就可以做到的,文化的形成需要底蘊和積淀?!白x書月”“讀書節(jié)”只是集中展示讀書方法,營造讀書氛圍的短暫過程,有的圖書館將開展“讀書月”“讀書節(jié)”僅僅視為應付上級或者趕時髦的需要就更不可能產生持續(xù)的效果。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將讀書月活動打造為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一個品牌。
讀書活動的形式能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內容能不能激發(fā)他們參與的興趣,是讀書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讀書活動的主題一定要切合大學生讀者的需要,健康積極向上,并要有創(chuàng)新,充滿活力。在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舉辦讀書月活動期間,有些活動得到讀者的踴躍參加,比如征文、影視放映等活動,而我們寄予厚望的系列講座,讀者主動參與的狀況卻不是很理想,據了解其他館也遭遇了類似尷尬局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要進行分析,找到癥結所在,以便下一次的活動能得到改進。
讀書活動的周期一般是一個月,頻率一年一次,也有的學校長達5個月,無論活動周期長短,當活動結束后,舉辦單位都應該對這項活動有一個總結評估以使下次的活動作出改進,更有新意和吸引力。我們可以把歷年讀書活動的資料都集中起來做成專題,這樣經過長期的積淀,必將豐富圖書館的閱讀文化,對后來的讀者也是一種無形的指引和激勵。
高校圖書館的讀書活動是面對學校所有人員開展的,但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卻很少有教師讀者和館員參與進來,從學校的活動內容看,能吸引教師讀者參與的活動也不是很多。建立書香校園,教師和圖書館館員是先行者,因此,在活動中我們不能忽略了他們的積極參與。
[1]黃嘉慧.高校圖書館讀書活動探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3):6-8.
[2]曾德良,龍敏.也談對閱讀的認識[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6):61-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