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亭 (蘭州商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蘭州 730020)
我國高校研究型大學與社區(qū)服務型大學所占比例遠小于教學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對不同高校數字圖書館所購買資源調查后發(fā)現,絕大多數教學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存在著為提高數字資源庫學術水平而盲目購買國際頂級外文數據庫現象,甚至部分以社會科學為重點發(fā)展方向的學校也加大了國際頂級自然科學數據庫購買比例。通過調查發(fā)現,部分教學研究型與教學型大學中,購買國外數據庫費用約占總費用的50%以上,而所購的SDOS、Springer、PQDD等博碩士論文數據庫訪問量僅為CNKI、維普、萬文學位論文等中文數據庫訪問人數的10%。
在資源采購中發(fā)現,國內一些數據庫數字資源學術性、科學性、權威性、新穎性不強,其數字資源多利用網絡信息搜索及集成技術,從互聯網搜索及其他數據庫供應商提供的過時資源組合而成,科學研究、參考價值低,數據來源存在版權爭議及剽竊嫌疑。但因其數據庫報價較低,對部分資金緊張的高校具有一定吸引力。對購買此類資源的高校進行統(tǒng)計后發(fā)現,此類型中文數據庫可信度不佳,用戶點擊率、下載率較低,師生科研著作中參考率低,根本達不到充實館藏的目的。[1]
數字圖書館評估以數字圖書館定義、要素、結構為基礎,具有與傳統(tǒng)圖書館完全不同的評估體系。只有構建科學、嚴謹的評估體系,統(tǒng)一評估標準和方法,選取正確、恰當的評估樣本,收集規(guī)范、核心數據,堅持有效方法和測試工具,才能確保評估結果在數字資源采購中成為核心決策標準。
數字資源評估指標體系作為評估系統(tǒng),對所有類型的數字資源應具有普遍適應性。因此,需要制定一個對評估指標選擇需求簡單,容納整個數字資源評估工作重點內容的框架,依據量化指標評定,對所有對象普遍適用,具有開放性與靈活性特點的評估指標體系。
指標劃分應堅持標準統(tǒng)一,各子指標相互獨立。在準確、全面反映數據庫特點的同時,還要對數據庫未來預期發(fā)展給予評定。評估和評估指標要對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工作具有指導作用,體系里的每個指標對用戶需求及供應商數據庫評估要有明確目標導向,能直接反映擬購數據庫價值與特點,能反映采購部門價值取向,具有明顯導向性,評估結果具有較強可信賴度與權威性。[2]
評估要體現效益最大化原則,避免出現不考慮用戶需求及購買價格而一味追求數據庫學術地位,或不考慮數據庫質量而一味追求公平及低廉價格情況的出現。既能夠對數據庫收錄內容、檢索系統(tǒng)等靜態(tài)特點進行評價,又能夠對高校用戶數據庫使用情況和績效等動態(tài)特點進行評價。要樹立購買與使用性價比最優(yōu)觀念,把效益作為評估立項的核心價值及評估行為的準則,以體現效益原則的完整性。
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較強靈活性,既能為數字資源供應商對自身數據庫建設特點進行全面評估,也能滿足高校圖書館在電子資源采購中對不同供應商產品進行量化比較,以及對供應商后續(xù)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同時,評價體系應符合高校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的連續(xù)性、繼承性特點,體現時代特征,涵蓋現有業(yè)務建設重點內容,結合未來高校數字圖書館發(fā)展方向不斷修正自身指標體系,堅持評估體系連續(xù)性的原則。
評估指標體系應有較強可預測性和理解性,對評估內容易于量化和統(tǒng)計,僅將關鍵及核心指標列入評估體系。指標評估數據應易于收集、獲取及量化,不能直接獲取的評估數據可采用其他方法間接賦值,應確保賦值方法評估精度要求。在保證指標體系科學性基礎上加強指標體系可操作性,所選擇指標應具有較強代表性及嚴密邏輯關聯性,確保少量指標反映較全面情況。而且,所選取指標應該盡量與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現有數據銜接,必要的新指標應明確定義,以便于數據采集。
數字資源采購評估對象為數字資源庫建設水平、數字庫提供商服務績效、用戶購買與使用性價比、數字庫在用戶購買服務期內未來質量提升度。從具體指標看,有些量的特征很明顯,有些質的特征很突出,有些質和量的特征都不顯著。因此,根據特征我們把數字資源評價指標分成定量指標、定性指標、半定量指標三類。定量指標易于統(tǒng)計計算,可不經過處理直接被評估系統(tǒng)利用,如數據庫采購成本、用戶人均利用率及使用成本、使用單位維護成本及全文下載成本。定性指標突出資源庫質的特征,如數字資源庫規(guī)模及范圍、檢索界面友好程度、是否具備用戶交互性服務等。半定量指標質和量特征較弱,可將用戶滿意度、數字資源內容權威性、時效性等文字性描述量化為數字進行計算,量化后的數據具有較低精確度。
當確立評價模型后,評價指標獲取范圍、內容、質量及準確性決定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如何恰當選擇指標并確定各子指標在總值中的比例是最終獲取正確評價結果的關鍵。對于一些定性、半定量指標,有多種指標數字化方法,不同獲取方法其統(tǒng)計結果科學性與精確度不同。此外,數字資源使用對象素質及數據庫提供商自身信息化發(fā)展水平高低,也決定了能否為評估者提供全面、細致、可靠的數據。
定量指標可以委托數據庫提供商及高校數字圖書館技術支持部門,成立由設計、評估專家及用戶組成的評估組,通過查詢訪問、下載記錄及服務日志獲取用戶訪問量,反復收集相應評估數據,對數字圖書館建設、服務不同階段評估。數據庫權威性與影響力評估系數,可依靠國際公認的引文索引、引文分析和有期刊評價功能的出版物得出評定指數,如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科學引文索引》(SCI)??赏ㄟ^影響因子和評定指數對期刊影響力水平及論文被引用速度、頻率進行數值化評定。通過所評價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被SCI收錄期刊數量多少及期刊影響因子大小,確定電子期刊質量。
定性與半定量指標數據科學性受獲取指標方法、對象、環(huán)境及采集者知識水平、經驗等因素影響較大。如果在評定過程中不考慮定性指標數據,則會造成評定結果局限、不均衡現象。因此,可參考傳統(tǒng)文獻評價方法及依靠采集者知識、經驗,通過問卷調查、采訪、座談統(tǒng)計、分析等方式獲取。
(1)數字資源采購成本、收益比。數字資源采購成本、收益比是評估指標體系核心參數,指在數字資源采購過程中,核算項目所有收益和成本,然后以收益總值除以成本,以確定該采購過程投資效率的一種方法,分值越大反映投資收益比越高。
數字資源成本是指在圖書館建設數字信息資源和用戶使用數字館藏過程中所產生的總費用,由建設、購買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構成。建設成本主要包括資源、軟件、硬件采購費用,設備、系統(tǒng)及項目實施、安裝、培訓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還包括館員工資、培訓成本等。運行維護成本包括數字資源后期維護費用、文獻傳遞服務費、維護人員工資等。由于圖書館數據資源對校內合法用戶免費開放,因此,服務所產生收益不能用貨幣值來衡量。讀者滿意度、檢索、下載、參考數據次數是收益主要量化指標,通過對抽取樣本進行調查研究,對所獲數據定量分析得到。[3]
如對某研究型大學數字圖書館擬購資源進行量化評估。通過對該??蒲谐晒炕y(tǒng)計,發(fā)現博士學歷人員所占統(tǒng)計總人數比例為15%,對該??蒲胸暙I因子為0.45;碩士研究生學歷人員比例為30%,科研貢獻因子為0.37;本科生學歷人員比例為55%,科研貢獻因子為0.18。對試用1年的國外某數據庫A及國內數據庫B、C進行收益率統(tǒng)計,發(fā)現A庫購買資金占總資金量45%,B與C分別占35%與20%。用戶滿意度進行分值量化后得出,博士對A、B、C等3庫滿意分值依次為92、74、47,碩士對3庫滿意分值依次為85、78、54,本科生對3庫滿意分值依次為75、82、64。對3庫檢索、下載、引用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別占總量百分比的52% 、34%、14%。以國外數據庫收益率為例,A庫博士生收益率=(博士生人員比例×博士生科研貢獻因子)×博士生對A庫滿意分值×A庫下載總量百分比/A庫購買資金百分比=(0.15×0.45)×92×0.52/0.45=7.16。同理可得 A庫碩士生收益率為10.9,A庫本科生收益率為8.58,則A庫總收益率=7.16+10.9+8.58=26.64。同理得B庫總收益率為21.15,C庫總收益率為10.85。因此,得出A庫收益比最高。
(2)技術性能與服務質量評估。數字圖書館技術性能與服務質量評估主要體現在:數字化資源總量、完整性及資源學術地位;服務提供商系統(tǒng)功能結構及安全狀況;服務及時性與連續(xù)性;分類、標引、索引和檢索手段完備性;界面友好程度;數字圖書館維護、服務館員素質;用戶使用可靠、無障礙性及檢索、瀏覽、下載數字信息資源效率與時間;分布式異構數據庫互操作性;多媒體數字信息存儲、傳輸質量,人-機交互式學習、自主服務及其實時、同步控制程度。因此,系統(tǒng)與用戶是數據庫技術性能與服務質量評估的兩個核心。
[1]游毅.國內數字資源評價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08(3):17互18.
[2]肖瓏,等.CALIS數字資源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應用指南[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3):32互34.
[3]韓新月,鄭建程.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管理系統(tǒng)及其主要功能需求[J].圖書情報工作,2007(8):109互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