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四庫全書總目》之《四書》批評

        2011-03-18 01:54:05趙永剛南京大學文學院南京210093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1年12期
        關(guān)鍵詞:館臣經(jīng)義宋學

        ●趙永剛(南京大學 文學院,南京 210093)

        中國古代學人,未有不重視目錄者。這是因為中國優(yōu)秀的目錄學著作,自劉向《別錄》以降,無不具有“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之功用,而傳統(tǒng)目錄學的集大成之作《四庫全書總目》尤為中國學術(shù)史之淵藪?!端膸烊珪偰俊そ?jīng)部·四書類》收錄歷代《四書》研究著作164部,四庫館臣對這些論著均有批隙導(dǎo)窾之精審批評,儼然是一部簡明的《四書》學史,其中對宋、元、明、清四朝的《四書》學批評尤為珍貴。

        1 《四庫全書總目》對宋代《四書》學之批評

        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學可以分為漢學和宋學兩大類。漢唐訓詁發(fā)達,經(jīng)學昌明,考據(jù)學興盛;宋代理學蔚然興起,成為學術(shù)的新潮流。理學是哲學興味極濃厚的學術(shù)類別,它著重于宇宙論、本體論的探研,發(fā)展了儒家心性理論,強調(diào)為學工夫,推崇儒家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1]理學之所以呈現(xiàn)出以上諸種迥異于考據(jù)學的特征,其中的重要原因即是理學家所依據(jù)的儒家經(jīng)典與漢學家判然有別。漢學家以名物考證見長,所據(jù)經(jīng)典為“五經(jīng)”;理學家以義理闡發(fā)爭勝,所據(jù)經(jīng)典為《四書》。朱熹集平生之力為《四書》作注,元代延祐年間朝廷又將其懸為令甲,之后科舉八股以《四書章句集注》為命題所出,天下士子皆被籠罩其中。學者自束發(fā)受書,無不從《四書》入手。以至于《四書》的地位日漸高漲,有凌駕五經(jīng)而上之的趨勢。

        “五經(jīng)”與《四書》在中國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各自分途,發(fā)展出漢學和宋學兩端,固然是因為后世儒者別擇不同、分途致力,但其根源卻仍在兩者內(nèi)容上的差異?!端膸烊珪偰俊方?jīng)部卷三十五《孟子正義》提要對此有精當?shù)恼撌?,其詞云:“漢儒注經(jīng),多明訓詁名物,惟此注(趙岐《孟子注》)箋釋文句,乃似后世之口義,與古學稍殊,然孔安國、馬融、鄭玄之注《論語》,今載于何晏《集解》者,體亦如是。蓋《易》、《書》文皆最古,非通其訓詁則不明;《詩》、《禮》語皆征實,非明其名物亦不解;《論語》、《孟子》詞旨顯明,惟闡發(fā)其義理而止,所謂言各有當也。”[2]

        《論語》《孟子》詞旨顯明,從漢學名物考證入手,未必有多少值得抉發(fā)之處,而義理闡發(fā)卻有無限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論語》《孟子》文本的特質(zhì),是理學家選擇它們的根本依據(jù),而理學家的義理闡發(fā),也符合《論語》《孟子》的文本要求。故此宋代理學家選擇《四書》不是偶然,而以《四書》為代表的宋學之興起,也是《四書》文本的內(nèi)在要求所致。

        漢學經(jīng)歷了漢唐的繁榮之后,在宋代遇到了理學的挑戰(zhàn),并逐漸被理學所取代,皮錫瑞稱宋代是經(jīng)學的變古時代,[3]而《四書》變古的標志性著作,四庫館臣以為就是宋代邢昺的《論語正義》,該書提要云:“今觀其書,大抵翦皇氏之枝蔓,而稍傅以義理,漢學、宋學茲其轉(zhuǎn)關(guān)。是疏出而皇疏微,迨伊、洛之說出,而是疏又微?!盵2]將導(dǎo)源宋學之功歸于邢昺,但若論宋學的集大成者,自然當以朱熹為大宗,而宋代《四書》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甚至《四書》學史上成就最高的論著,也應(yīng)首推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端膸烊珪偰俊穼υ摃峭瞥鐐渲粒摃嵋唬骸吧w考證之學,宋儒不及漢儒;義理之學,漢儒亦不及宋儒。言豈一端,要各有當。況鄭注之善者,如‘戒慎乎其所不睹’四句,未嘗不采用其意。‘雖有其位’一節(jié),又未嘗不全襲其文。觀其去取,具有鑒裁,尤不必定執(zhí)古義以相爭也。《論語》《孟子》亦頗取古注,如《論語》‘瑚璉’一條與明堂位不合,《孟子》‘曹交’一注與《春秋傳》不合,論者或以為疑。不知‘瑚璉’用包咸注,‘曹交’用趙岐注,非朱子杜撰也。又如‘夫子之墻數(shù)仞’注七尺曰仞,‘掘井九仞’注八尺曰仞,論者尤以為矛盾。不知七尺亦包咸注,八尺亦趙岐注也。是知镕鑄群言,非出私見,茍不詳考所出,固未可概目以師心矣。明以來攻朱子者,務(wù)摭其名物度數(shù)之疏;尊朱子者,又并此末節(jié)而回護之。是均門戶之見,烏識朱子著書之意乎?”[2]

        可以說,此提要是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最為公允的評價,同時也反映了四庫館臣的兩種《四書》學批評方法。

        (1)漢宋兼采,不主一偏。清朝開四庫館,館員集一時之選,紀昀、戴震等一大批漢學家主持其事,可以說四庫館是當時漢學家的大本營,以往論者往往據(jù)此推斷《四庫全書總目》的撰寫也是以漢學標準為持論之繩墨,更有甚者,以為《四庫全書總目》就是漢學家眼中的學術(shù)源流變遷,故此推斷四庫館臣對漢學著作褒獎有加,而宋學論著,尤其是理學著作,則倍受譏彈,評介失允。不過,現(xiàn)在以《四書章句集注》的提要來看,這種觀點是與事實相悖的。實際上,四庫館臣是主張漢宋兼采,不主一偏的?!端膸烊珪偰俊そ?jīng)部總敘》就有明確的宣示,即“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除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經(jīng)義明矣”??梢?,四庫館臣是以“公理”“經(jīng)義”為最高懸鵠的,而不是先存了漢學家的偏見,有意左袒漢學而貶低宋學?!端臅戮浼ⅰ诽嵋獙h學家以細枝末節(jié)的考證之疏質(zhì)疑朱熹的做法甚表不滿;當然,他們也無意推崇宋學,對于宋學家的回護朱熹,百般彌縫,也有尖銳的批評。所以,簡單地以漢學標準衡量《四庫全書總目》是偏頗的,并且學界流行的觀點以為漢宋合流的趨勢是嘉道之際才開始顯露,也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從《四庫全總目》來看,這個漢宋兼采的學術(shù)潮流,最遲在乾隆中后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2)尊奉經(jīng)典,反對叛經(jīng)。從學術(shù)發(fā)展的內(nèi)在理路考察,不難看出,宋學的興起,一定程度上是對漢學考證的反動,它的興起革除了漢代學術(shù)的拘泥瑣碎之弊,也糾正了六朝隋唐經(jīng)學蕪雜無宗之失,是經(jīng)學研究方法的一次重要革新,自然也推動了學術(shù)思想的進步。但利弊相仍,宋學也有疑古過勇之失,這就是四庫館臣所說的“悍”?!端膸烊珪偰俊そ?jīng)部總敘》云:“洛、閩繼起,道學大昌,擺落漢、唐,獨研義理,凡經(jīng)師舊說,俱排斥以為不足信,其學務(wù)別是非,及其弊也悍?!盵2]這股疑古思潮也波及到了《四書》研究,尤以《孟子》為烈。據(jù)《禮部韻略》所附條式可知,宋代元祐年間就以《論語》《孟子》試士,王安石對《孟子》更是尊崇有加。但守舊派反對王安石變法新政,黨爭之火,殃及《孟子》,司馬光等借《孟子》與王安石作難,所以有司馬光《疑孟》、晁說之《詆孟》問世。清朝政府自立國之初就明令嚴禁黨爭,維護正統(tǒng)官學思想的四庫館臣也反對這種黨爭陋習、門戶之見,而對宋代學者中能逆流而上、尊奉經(jīng)典者則極力表彰推揚,從他們對孫奭《孟子音義》的評價中就可見一斑,該書提要云:“然則表章之功,在漢為文帝,在宋為真宗;訓釋之功,在漢為趙岐,在宋為孫奭?!盵2]

        2 《四庫全書總目》對元、明兩代《四書》學之批評

        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制定科舉考試科目,分經(jīng)義疑、古賦詔誥章表、時務(wù)策三門,其中“第一場明經(jīng)、經(jīng)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nèi)出題,并用朱子章句集注,復(fù)以已意結(jié)之,限三百字以上”。[4]至此,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被元代政府定于一尊。受官學強勢政治影響,元代的《四書》學幾乎都被朱熹籠罩,創(chuàng)獲性的著作難得一見,即使是較為出色的論著也是依附朱注而行,如理學家劉因的《四書集義精要》等。朱熹《四書》學思想的精粹部分都被納入到《四書章句集注》之中,平時答門人之問的思想與《四書章句集注》略有不同,朱熹生前未及訂正統(tǒng)一。朱熹卒后,盧孝孫采集《朱子語類》《晦庵文集》關(guān)涉《四書》者,匯集為《四書集義》,計有100卷之多。學者以為過于繁冗,有鑒于此,劉因在《四書集義》的基礎(chǔ)上,刪除重復(fù),保留菁華,編輯了《四書集義精要》28卷。四庫館臣對該書評價頗高,《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部卷三十六該書提要云:“其書芟削浮詞,標舉要領(lǐng),使朱子之說不惑于多岐。蘇天爵以簡嚴粹精稱之,良非虛美。蓋因潛心義理,所得頗深,故去取分明,如別白黑。較徒博尊朱之名,不問已定未定之說,片言只字無不奉若球圖者,固不同矣。”[2]

        誠如四庫館臣所言,元代儒者“徒博尊朱之名”者很多,他們過于尊奉朱熹,以致泯滅是非之分,以至于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錯誤也是百般回護、曲意彌縫。張存中《四書通證》即是一例,四庫館臣批評說:“不知朱子之學在明圣道之正傳,區(qū)區(qū)訓詁之間,固不必為之諱也?!盵2]泥朱過甚,難免偏頗,甚至出現(xiàn)了割裂《四書》原文,以之遷就朱熹注文的荒謬行為,較為極端的著作就有胡炳文《四書通》,提要說:“大抵合于經(jīng)義與否非其所論,惟以合于注意與否定其是非,雖堅持門戶,未免偏主一家?!盵2]

        元代也出現(xiàn)了很多為科舉而設(shè)的《四書》學著作,《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了袁俊翁《四書疑節(jié)》和王充耘《四書經(jīng)疑貫通》兩種。盡管兩部書都是科場參考書,但元代科舉初設(shè),當時學風篤實淳厚,士大夫尚有志于研究經(jīng)書,與明代八股文影響下的《四書》著作相比,仍有較高的價值,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對二書評價還是頗高的。袁俊翁《四書疑節(jié)》提要云:“蓋當時之體如是,雖亦科舉之學,然非融貫經(jīng)義,昭晰無疑,則格閡不能下一語,非猶夫明人科舉之學也?!盵2]王充耘《四書經(jīng)疑貫通》提要云:“其書以四書同異參互比較,各設(shè)問答以明之。蓋延佑科舉經(jīng)義之外,有經(jīng)疑,此與袁俊翁書皆程試之式也。其間辨別疑似,頗有發(fā)明,非經(jīng)義之循題衍說可以影響揣摩者比?!盵2]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定科舉之式,命禮部頒行各省,后遂以為永制”。[5]明代科舉分三場,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經(jīng)義四道;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nèi)科一道;三場試經(jīng)史時務(wù)策五道。三場之中以頭場為重,頭場又以三篇八股文為重。此制度一定,士子無不以八股文為頭等大事,一切經(jīng)史之學都廢置不講,所以明代成為經(jīng)學史上的極衰時期,而其根本癥結(jié)即在八股取士,無怪乎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哀嘆:“嗟乎!八股盛而六經(jīng)微,十八房興而廿一史廢?!盵6]

        《四書》研究在明代也是走到了低谷,可謂是百弊叢生,谫陋至極了,而開此惡俗風氣的,即是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翰林學士胡廣等奉敕編撰的36卷本《四書大全》。此書乃是從元代倪士毅的《四書輯釋》剽竊而來,僅小有增刪,對于詳略繁簡的處理,還在倪氏之下,幾乎無創(chuàng)造性的價值可言。然而,明成祖卻為《四書大全》作序,頒行天下,有明一代,200余年,奉此書為取士準則。上行下效,影響極壞,四庫館臣說:“后來四書講章浩如煙海,皆是編為之濫觴。蓋由漢至宋之經(jīng)術(shù),于是始盡變矣?!薄爸撩饔罉分?,《大全》出而捷徑開,八比盛而俗學熾?!盵2]受《四書大全》的影響,明代為八股文而作的《四書》講章泛濫天下,這些《四書》學論著,幾乎都是為盈利而設(shè),原本就與學術(shù)著作不同,所以陳陳相因、剽竊重復(fù)是常有的事情。而這些講章幾乎都是庸陋鄙俚,粗制濫造的。即使是受到好評的薛應(yīng)旂《四書人物考》,也不入四庫館臣法眼,他們批評該書“雜考《四書》名物,饾饤尤甚”。而究其原因,仍在八股文,即“明代儒生,以時文為重,遂有此類諸書,襞積割裂,以涂飾試官之目。斯亦經(jīng)術(shù)之極弊”。在講章充斥的明代,《四書》本旨,甚至是朱熹的注解,都被淹沒其中,隱晦不彰了。故四庫館臣感嘆:“科舉之文,名為發(fā)揮經(jīng)義,實則發(fā)揮注意,不問經(jīng)義何如也。且所謂注意者,又不甚究其理,而惟揣測其虛字語氣,以備臨文之摹擬,并不問注意何如也。蓋自高頭講章一行,非惟孔、曾、思、孟之本旨亡,并朱子之四書亦亡矣。”[2]

        除了八股講章泛濫之外,明代以禪解經(jīng)的現(xiàn)象也十分流行。王學末流,尤熱衷于此。因為王學在“萬歷以后,有一種似儒非儒、似禪非禪的狂禪運動風靡一時”,[7]這種風氣也波及到《四書》詮釋之中。其實,以禪理附會《四書》,蘇轍就已經(jīng)開啟端倪,其《論語拾遺》提要云:“其以思無邪為無思,以從心不踰矩為無心,頗涉禪理。以‘茍志于仁矣,無惡也’,為有愛而無惡,亦冤親平等之見。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為雖死而不亂,尤去來自如之義。蓋眉山之學本雜出于二氏故也?!盵2]不過,北宋以禪解經(jīng)的做法只是偶爾一見,不像晚明如此盛行。《四庫全書總目》卷三十七《四書類存目》就著錄了很多種,如管志道《孟子訂測》,提要批評說:“測義則皆出自臆說,恍惚支離,不可盛舉。蓋志道之學出于羅汝芳,汝芳之學出于顏鈞,本明季狂禪一派耳?!盵2]姚應(yīng)仁《大學中庸讀》“陽儒陰釋”;[2]寇慎《四書酌言》“純乎明末狂禪之習”。[2]

        《四庫全書總目·凡例》還有一條重要的批評標準,就是“論人而不論其書”與“論書不論其人”,這是因為“文章德行,自孔門既已分科,兩擅厥長,代不一二”,[2]所以應(yīng)該采取變通之策。如著錄楊繼盛、黃道周的著作,是“論其人而不論其書”;而耿南仲的《易》學之作能夠廁身《四庫全書》,乃是因為“論其書而不論其人”。這個標準也體現(xiàn)在對明代《四書》學的批評中,《四庫全書總目》對劉宗周《論語學案》的評價就是如此,提要云:“蓋宗周此書直抒已見,其論不無純駁,然要皆抒所實得,非剽竊釋氏以說儒書,自矜為無上義諦者也。其解‘見危致命章’曰:‘人未有錯過義理關(guān),而能判然于生死之分者?!渲魃缂任?,甘蹈首陽之一餓,可謂大節(jié)皭然,不負其言矣?!盵2]提要顯然有表彰節(jié)義、彰善癉惡的用意所在,其評價也不完全是從學術(shù)著眼。

        3 《四庫全書總目》對清代《四書》學之批評

        皮錫瑞以為清代乃是經(jīng)學的復(fù)盛時期,他在《經(jīng)學歷史》中說:“經(jīng)學自兩漢后,越千余年,至國朝而復(fù)盛。兩漢經(jīng)學所以盛者,由其上能尊崇經(jīng)學、稽古右文故也。國朝稽古右文,超軼前代?!鼻宄醯挠椅闹L,首先是康熙皇帝發(fā)起的??滴跏辏?671年),開經(jīng)筵日講,任命王熙、熊賜履等為講官??滴醭慕?jīng)筵日講有利于經(jīng)學昌明,也有利于理學的復(fù)興。經(jīng)筵日講的《四書》部分,結(jié)集為《日講四書解義》,該書提要云:“是編所推演者,皆作圣之基,為治之本。詞近而旨遠,語約而道宏。圣德神功,所為契洙泗之傳,而繼唐虞之軌者,蓋胥肇于此矣?”因為該書標明為御制,四庫館臣揄揚有些過當,但提要所言該書有轉(zhuǎn)移風氣、接續(xù)道統(tǒng)之功,卻是符合實情的。受康熙皇帝崇尚程朱理學思潮的影響,清初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批維護程朱正統(tǒng)思想的《四書》學論著,較為知名的有陸隴其《四書講義困勉錄》,提要評曰:“隴其篤信朱子,所得于四書者尤深。是編薈粹群言,一一別擇,凡一切支離影響之談,刊除略盡。其羽翼朱子之功,較胡炳文諸人有過之無不及矣。”

        另外,清初儒者幾乎都經(jīng)歷了明亡的悲劇,對于明代陽明末流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風氣深惡痛絕,一時人心思治,無不向往篤實嚴謹?shù)膶W風。這正是梁啟超所言,清代學術(shù)的主潮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于客觀的考察”,此外還有一個支流,即“排斥理論,提倡實踐”。[8]《四書》研究也開始排斥晚明的不良習氣,恢復(fù)漢唐考據(jù)傳統(tǒng),以考證見長的《四書》論著也開始問世。代表性的著作就有閻若璩的《四書釋地》,《四庫全書總目》稱贊該書:“大抵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據(jù),旁參互證,多所貫通。蓋若璩博極群書,又精于考證,百年以來,自顧炎武以外,罕能與之抗衡者。觀是書與《尚書古文疏證》,可以見其大概矣。”[2]

        另外,江永《鄉(xiāng)黨圖考》也是考據(jù)學的經(jīng)典之作,四庫館臣也對此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提要云:“是書取經(jīng)傳中制度名物有涉于鄉(xiāng)黨者,分為九類,考核最為精密,亦可謂邃于三禮者矣?!盵2]

        當然,前明的影響在清初也并未消失凈盡,清初王學家和時文家也不乏《四書》論著,陽明學派有孫奇逢《四書近指》、黃宗羲《孟子師說》等,時文講章派則有楊明時《四書椰札記》、焦袁熹《此木軒四書說》。但兩派的作品都擺脫了明代的新奇謬戾之弊,呈現(xiàn)出案諸實際,推究事理,不為空疏無用之談的新特征。孫奇逢《四書近指》提要云:“蓋奇逢之學兼采朱陸,而大本主于窮則勵行,出則經(jīng)世,故其說如此,雖不一一皆合于經(jīng)義,而讀其書者,知反身以求實行實用,于學者亦不為無益也?!盵2]焦袁熹《此木軒四書說》也為四庫館臣所褒獎,說該書“疏理簡明,引據(jù)典確,間與《章句》、《集注》小有出入,要能厘然有當于人心”。[2]

        [1]陳來.宋明理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14.

        [2](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Z].北京:中華書局,1997.

        [3](清)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M].北京:中華書局,1959:220.

        [4](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2019.

        [5](清)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696.

        [6](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936.

        [7]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50.

        [8]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2.

        猜你喜歡
        館臣經(jīng)義宋學
        青島市老年大學書畫作品展示
        老年教育(2022年9期)2022-11-15 09:48:40
        區(qū)域CGCS2000坐標獲取的歐拉矢量法
        基于鉭酸鋰薄膜襯底的聲表面波諧振器
        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看四庫館臣的賦學觀
        《四庫全書總目》對《國史經(jīng)籍志》的利用與考訂
        圖書館研究(2021年5期)2021-01-06 14:12:47
        船山與宋學關(guān)聯(lián)的再探討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6
        從“經(jīng)義”的角度思考中國遺產(chǎn)本土意義:以古泮池街區(qū)為例
        四庫館臣法家觀探析
        泥塑占卜師
        民間文學(2016年5期)2016-05-14 16:07:49
        《十三經(jīng)辭典》的編纂歷程
        辭書研究(2015年3期)2016-01-06 22:52:33
        欧美老妇人与禽交|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91亚洲欧洲日产国码精品|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少妇人妻无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久久久极品少妇刺激呻吟网站| 精品国产日韩无 影视|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网站| 日韩永久免费无码AV电影| 成年女人vr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妓女| 国产精品亚洲av高清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级|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成人影院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伦片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无忧|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自拍一区在线视频| 小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无码区|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