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左通
(鳳崗鎮(zhèn)測繪隊,廣東 東莞 523690)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電子測量儀器的廣泛應用,房屋的測繪與模型建立己由傳統(tǒng)的丈量數(shù)據與人工繪圖方法轉變?yōu)檫\用全站儀采集數(shù)據并用計算機成圖的方法,如遠距離傳輸、多方共享,并可為建筑物日后的維修及保護提供重要的可靠數(shù)據,但是目前較少考慮到不同建筑結構建筑物測繪時的區(qū)別,而在測繪建筑物時,根據其結構特征確定數(shù)據采集的重點,對于能否準確地建立模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建筑物結構有承重墻結構、框架結構、混合結構之分,且不同結構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測繪建模前,必須詳細地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構造和細部構造,根據其構造特點測定相應的特征點,CAD系統(tǒng)在三維空間數(shù)據處理方面的應用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其在圖形處理與真三維建模方面具有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運用CAD建立所測建筑物的三維立體模型,實現(xiàn)建筑物設計的逆向操作過程,對建筑信息的提取及保存都有很大的意義。
1)承重墻結構:承重墻結構主要由墻體承受荷載;
2)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沒有設置剪力墻的要求,所有墻體均作為維護結構或分割建筑空間使用,不承擔建筑的荷載,因此框架結構由梁和柱承受荷載;
3)混合結構:是承重墻結構與框架結構的混合,從建筑物的整體性而言,剪力墻結構的整體性大于框架結構的整體性,而框架結構的整體性大于混和結構的整體性。
要繪制房屋的建筑軸線圖、平面圖、立面圖等建筑圖,需要測定建筑物特征點的三維坐標.對于本文2.1所述的3種不同結構的房屋,因其結構的差異,在全站儀采集數(shù)據時,測定的主體有所不同:
1)承重墻結構:外墻與內承重墻為測定主體;
2)框架結構:柱列及外墻為測定主體;
3)混合結構:墻和柱均為測定主體。
要建立一個房屋的三維模型,不僅需要測定房屋主體信息,還要對細部特征點進行測定,房屋建筑細部構造有:墻壁、柱梁、屋蓋、門窗、臺階、樓梯、地坪、樓板、天花板、建筑裝飾等,對這些細部特征點的采集具有相應的規(guī)則,但都要遵循數(shù)據采集的總原則,即采集特征點信息,盡量避免數(shù)據冗余,且有必要地檢核數(shù)據。
1)墻壁:墻壁的角點是建筑物的重要特征點,因此,墻壁的角點至少測定代表墻頂和墻底的上下兩點,一堵墻的基底點(墻與地坪或散水的交點)和頂點必須有多點驗證其標高的一致性,門洞、窗洞、通氣孔為墻體的空缺部分,應測定洞口在墻面的角點作為門窗等定位的依據,墻體測定是構建建筑物主體和擬合建筑軸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測定墻體時應有建筑物的整體概念和建筑軸線分布的概念。
2)柱梁:柱列的中心位置是擬合建筑軸線的重要依據,方柱測定其頂部和底部的角點,圓柱至少要分別測定頂部和底部的3個圓周點,架于柱頂部的每根橫梁至少要測定能表達其兩個斷面的點位。
3)屋蓋:測定的點位應能對各種類型的屋面(平屋面、斜屋面、拱形屋面)作恰當?shù)谋磉_;此外,屋蓋的附屬物,如天溝、水落管、水斗等,也應測定其特征點。
4)門窗:門窗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精確測定其細部結構,并且要測定門窗的附屬物,如門柱、窗臺、門楣、雨篷等。
5)臺階:要實測其梯級及附屬結構物,如平臺、花壇、矮墻、欄桿等。
6)樓梯:要實測其梯級、平臺、扶手欄桿等。
7)地坪樓板:要精確測定建筑物大門進廳的室內地坪的標高,因為它一般作為零標高(±O),用于確定其余各點的標高,此外,每一層樓面都要測定其標高,同時測出樓面板的厚度。
8)天花板:各種形式的吊頂都需要測定其標高及范圍。
環(huán)繞所測建筑物,布設閉合導線,測定各控制點的三維坐標,進而用附合導線加密,將控制點引入所測建筑物內的各個層面,這樣可得到測繪整個建筑物所需的三維控制點。
在待測建筑物的周圍選定了6個大致均勻分布的控制點位,按照閉合導線進行測量與計算,得到這些控制點的三維坐標。
對細部點采集數(shù)據時,為區(qū)分各類不同的點及連線信息,需要按各點的特征輸入不同編碼,然后自動記錄各點的坐標等數(shù)據,這些數(shù)據將作為繪制平面圖、立面圖、三維建模的基礎數(shù)據。
根據誤差傳播定律,可得細部點的點位中誤差為:
式中:ma、mp分別為水平方向的方位角a、鉛垂面的垂直角β的中誤差;D、D、S分別為平距與斜距:p=206 265"
實測時采用SET230R型電子全站儀,其測角精度為±5"測距精度為±2 mm,一般情況下觀測斜距S≤20m,傾角β≤30°,代入式(1)可得:
即M≤±2.1 mm,該精度完全能滿足建筑物的三維建模的需要。
用全站儀采集完建筑物的細部點信息以后,即可進行三維立體模型的建立,對于不同結構的建筑物,其建立模型的過程是一致的,因此,下面以某一建筑物的三維建模為例,敘述其建模過程。
前文已經介紹,在全站儀采集數(shù)據時,各細部點記錄為一個字符串,依次為點編號、縱坐標、橫坐標、高程、代碼,這種格式是Auto-CAD可接受的數(shù)據格式,然后通過二次開發(fā)的AutoLISP"展點和連線"程序,實現(xiàn)Auto-CAD對細部點的自動展繪及連線功能,如圖2所示,為對特征點數(shù)據實現(xiàn)"展點和連線"程序后的線劃圖,圖2(a)是線劃圖的俯視圖,圖2(b)為軸測圖,此時,所有的線段都是獨立的,還沒有形成圖形實體。此圖作為對該建筑物建筑圖繪制、三維立體模型繪制的基礎。
圖2 展點后的線劃圖
圖3 由線劃圖擬合的建筑軸線圖
按照線劃圖的建筑物外墻輪廓可以擬合出建筑軸線圖,建筑軸線對建筑物測繪成果具有重要的檢核作用,同時也是建筑物建立三維模型的依據,如圖3所示,是對圖2的線劃圖擬合出的軸線圖,在圖3中具體標注了建筑物的信息,其中建筑軸線的方位角a= 25°。
建筑線劃圖是直接由屬性相同的點連線形成的圖形,雖然看上去像房屋的形狀,但是實際上是由一條條的直線或圓弧構成的,并不是名副其實的三維圖形,還不能進行CAD中的消隱、著色、渲染、陰影、拉伸等三維實體操作。所以接下來要以線劃圖為基礎,繪制出三維圖形,建立建筑物實體。
3.3.1 建立圖層
根據建筑物不同的構成部分如墻壁、柱子、窗戶等建立不同的圖層,合理使用圖層能夠給圖形的繪制和使用帶來很大方便:①在各圖層中可以設置不同屬性對象的顏色、線型、線寬等;②繪制某一圖層的圖形時,如果被另一圖層的圖形遮擋,可以關閉那個圖層;③使用已有的圖形時,根據圖層信息就可以對整幅圖形的信息有一個總體掌握,根據實際要求,選擇需要的圖層信息,將其打開,關閉其余圖層,這樣不需要的圖形便不會顯示,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2 創(chuàng)建實體
墻體、柱子、窗戶等都需要利用拉伸創(chuàng)建實體,首先要建立相應平面圖形,形成面域,然后再執(zhí)行'拉伸"操作,"拉伸"以后,形成的就是三維圖形,根據需要,可以拉伸成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實體,需要注意的是,拉伸生成圓錐體時,是以平面圓為被拉伸基礎,在選定被拉伸圓后,輸入高度,再輸入拉伸的傾斜角度,這個角度可以是在-90°~90°之間任一角值,正角度表示從基準對象逐漸變細,負角度表示從基準對象逐漸變粗,輸入的拉伸長度和傾斜角度要在一定條件下才會生成圓錐體,如當指定一個較大的傾斜角或是較長的拉伸長度,將導致拉伸對象在達到拉伸高度之前就已經匯聚到一點上;若拉伸長度很短,還沒有交點,就形成一個棱臺。
考慮建筑物建筑結構的不同,有所側重地采集三維數(shù)據,在實際的測繪工作中可以減少工作量,提高作業(yè)效率,避免重復測量;而且全站儀采集輪廓數(shù)據和在AutoCAD中建立模型均不復雜,可以說這種建立三維模型的方法十分簡單且易于操作。此外,全站儀具有無需反射標志的特點,這樣就可以不接觸被測對象表面而獲得對象的三維信息,因而在歷史建筑的測繪時可以避免對其造成損害,充分發(fā)揮了全站儀的特長。
[1]馬海志,郭志奇.古建筑測繪的原則與方法探討[J].北京測繪,2007(2):51-53.
[2]林濤.仿真三維數(shù)字城市及其建模應用技術[J].福建建筑,2009(2):6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