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賢輝
富不過三代的清朝洪江老板朱志大
■ 王賢輝
清太平軍在清咸豐三年(1853年)6月攻占安徽安慶時,朱志大的母親就帶著三個兒子為躲“長毛”之亂,從皖南涇縣逃到湖南洪江。
母子四人逃到洪江后,生活沒有著落,就靠販賣北方的一種油炸小吃“子”維持生活。后來,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將三個兒子送去當學徒。朱志大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去了一家絲線鋪當學徒。
娘兒幾個省吃儉用,過了幾年積累了一些資本,就開了個小店鋪,開始只經(jīng)營絲線,由于經(jīng)營有方,資本多了點,就逐漸增加經(jīng)營項目,慢慢發(fā)展到經(jīng)營布匹綢緞,直至錢莊,最后擴建到油號。到民國元年(1900年)時,在洪江已擁有七十余家店鋪,除了理發(fā)店和洗澡堂等在當時被視為下流生意外,朱志大幾乎壟斷了當年洪江的各行各業(yè)。當年,油號的金字招牌就叫“朱志大”,已遠近聞名。
朱志大油號,不但在洪江設總部,還在漢口、鎮(zhèn)江、南京設莊號,辦事員工數(shù)百。一到春節(jié),上門給朱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
朱家不但有大片商鋪,還置了千頃良田,范圍向黔陽、會同延伸。
朱志大發(fā)財致富后,為了給子孫后代留條后路,拿出大筆資金,大興土木,建了360家店鋪,并把這些店面,無償租給做生意的商人,條件是當他家境衰敗,子孫衣食無著時,每家輪流給他們飯吃。
朱志大步入晚年時,由于子未承父業(yè),家境已開始衰落,于是,他留下家訓道:
“子孫強似我,要錢做什么?
子孫弱似我,要錢做什么?”
“不求金玉重重貴,
但愿兒孫個個賢?!?/p>
不久,朱志大過世了。子孫吃喝玩樂,坐吃山空,家業(yè)無人繼承,最終破產(chǎn)倒閉,房屋出售一空,窮途潦倒。
朱志大的孫子朱次韓,成了洪江當年的“假少爺”,但他受過良好教育,精通《四書》、《五經(jīng)》,寫得一手好字,還是一名騎士,他牢記朱志大的家訓,重視子孫后代的文化教育,專設家塾,聘請名師,培養(yǎng)后代。
后來,朱次韓的兒子朱澤生,讀完私塾,再讀高中,當時讀的是長沙名?!懊鞯轮袑W”,但因家道衰敗,無力供學,只得回鄉(xiāng)就業(yè)。后來,清華大學的許多教授,都是他“明德中學”的同學。
朱澤生家有位保姆,跟著朱澤生識字看書,不僅能看古典小說,講《西游記》故事,還能用深刻的哲理教朱澤生的兒子朱直杰說:“一個人錢多,別人搶得去;財產(chǎn)房屋多,火可以燒得去;田地多,大水可以沖得去。只有書讀好了,裝在自己肚子里,強盜搶不去,大火燒不去,洪水沖不去?!?/p>
朱家富不過三代,朱志大的唯一遺產(chǎn),可能就只有那句哲理深刻的家訓了,當然,還有朱家保姆的教誨感言,也頗令人感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