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江蘇常州,213003)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在惡性腫瘤中排列前位。近年來,惡性腫瘤患者血脂及脂蛋白變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胃癌患者術前血清TC水平降低的研究近年已見報道,但血清LDL的水平與胃癌臨床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未見較深入的研究報道,本研究共收集了177例胃癌、177良性胃病患者及64例正常人血清,并測定血清TC、LDL及ApoB水平,旨在分析胃癌患者血清LDL的水平與胃癌臨床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
選擇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09年1月 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177例胃癌患者為胃癌組,均經(jīng)胃鏡和活檢或/和手術與病理確診,其中男132例,女45例,年齡30~87歲,平均(61.72±10.93)歲;選擇177例良性胃病患者為良性胃病組,其中男108例,女69例,年齡21~85歲,平均(57.90±13.35)歲;另取來本院健康體檢的64例正常人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齡 22~71歲,平均(43.43±13.09)歲。受檢者均清晨空腹靜脈采血,其中胃癌患者術前未做任何治療。上述所有受檢者均無原發(fā)性血脂代謝異常疾病。組織病理學分級按KLoppeL標準[1],其中分化型腺癌(乳頭狀腺癌、高分化管狀腺癌、中分化管狀腺癌)70例,低分化型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癌、黏液細胞癌)91例。根據(jù)TNM分期(UICC,1997),Ⅰ期45例,Ⅱ期34例,Ⅲ期70例,Ⅳ期28例。
收集受試者空腹12 h后靜脈血2 m L,加入0.2 m L肝素抗凝,離心分離血清。用酶法測定TC水平,用沉淀法測定血清LDL及ApoB水平,所用試劑為日立7600-120E全自動生化儀配套的試劑。
胃癌組及良性胃病組血清TC、LDL和ApoB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脂及脂蛋白水平比較(mmoL/L)
由單因素分析顯示,胃癌患者血清LDL水平與其性別、年齡及組織學類型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胃癌患者血清LDL水平與腫瘤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TNM 分期明顯相關,腫瘤大小較小組LDL水平(2.34±0.65)mmoL/L高于腫瘤大小較大組(2.10±0.57)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浸潤深度較淺組LDL水平(2.47±0.62)mmoL/L高于浸潤深度較深組(2.17±0.61)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淋巴結未轉移組LDL水平(2.46±0.619)mmoL/L高于淋巴結轉移組(2.13±0.60)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隨著腫瘤TNM分期的增加,血清LDL水平逐漸減少,Ⅰ期(2.52±0.63)mmoL/L,Ⅱ期(2.37±0.56)mmoL/L,Ⅲ期(2.13±0.60)mmoL/L,Ⅳ期(1.90±0.53)mmoL/L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膽固醇不僅有儲能供能的重要作用,而且是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組分,從而維持細胞的完整,同時脂類還參加組織細胞間信息的傳遞。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漿中膽固醇的主要載體,60%~80%的 LDL通過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進入細胞內降解,釋放出游離膽固醇[2]。而惡性腫瘤細胞增殖快,對膽固醇的需求多。需要大量的膽固醇滿足其有絲分裂的需要,從而可能造成胃癌患者體內血脂及脂蛋白改變。本研究發(fā)現(xiàn),胃癌患者血清TC、LDL和ApoB水平較良性胃病患者及正常人低,而良性胃病患者上述3項指標較正常人低,可見惡性腫瘤患者血脂及脂蛋白降低可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同時我們亦發(fā)現(xiàn),胃癌患者血清LDL水平與腫瘤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TNM分期明顯相關,提示胃癌患者血清LDL水平可作為判斷胃癌預后的參考指標。
胃癌患者血清TC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惡性腫瘤細胞對膽固醇的需求增加有關,惡性腫瘤組織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腫瘤細胞異常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有研究證實,腫瘤細胞這種異常的增殖導致其對膽固醇攝取增多[3],合成加速,膜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活性升高。另外,膽固醇還可以提供參與DNA復制的類戊二烯產(chǎn)物,這在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4]。而本研究亦發(fā)現(xiàn)胃癌組血清TC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文獻報道相似。
血清中LDL是血漿膽固醇的主要載體,70%的膽固醇存在于LDL中,而LDL中的載脂蛋白部分主要是ApoB。故表1中胃癌組的TC、LDL、ApoB 3者水平的下降呈明顯的正相關。胃癌屬于LDL代謝旺盛的惡性腫瘤,其分解代謝速度是決定血清LDL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5]。由于腫瘤組織過度分裂增殖時對TC需求大幅增加,LDL是血漿膽固醇的主要載體,大量LDL分子與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進入細胞后形成被復小囊,并與溶酶體溶合,經(jīng)溶酶體酶水解后釋放出TC,并隨之分解,從而造成血清TC、LDL水平下降。M otta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癌癥患者的總膽固醇和LDL明顯低于對照組[6]。載脂蛋白合成減少也可能是導致LDL下降的另一個原因,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如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造成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腫瘤轉移或瘤負荷過大累及其他相應器官等均可造成載脂蛋白等的合成不足,亦可引起LDL的下降。而LDL中的載脂蛋白部分主要是ApoB,林明等觀察到惡性腫瘤患者血ApoB下降的現(xiàn)象[7]。
胃癌患者的病情預后情況與癌灶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組織學類型及TNM分期密切相關[8-10],因此,癌灶越大、腫瘤侵入組織越深、組織分化程度越低或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腫瘤惡性程度較高,分裂增殖能力較強,對膽固醇及LDL的需求也就較多,血清LDL水平降得越明顯。且隨著TNM分期的逐漸升高,血清LDL水平呈現(xiàn)逐步下降趨勢。低密度脂蛋白與載脂蛋白的極度降低,常提示預后不良。
本研究結果提示,胃癌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變化與胃癌的疾病發(fā)展過程有一定的關系,胃癌患者血清TC、LDL及ApoB水平有助于判斷胃癌患者的病程及預后。
[1] BajtaiA,Hidvegi J.The roLe of gastricmucosaL dyspL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J].PathoL OncoL Res,1998,4(4):297.
[2] 王春祥,王培林,智緒亭.胃癌患者手術前后血漿膽固醇水平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5,8(4):240.
[3] 劉煦禾,唐 來.乳腺癌患者血漿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與乳腺癌臨床分期的相關性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17(6):806.
[4] Dessi S,Batetta B,Anchisi C,et al.ChoLesteroL metaboLism du ring the grow th of a rat ascites hepatoma(Yoshida AH-130)[J].Br JCancer,1992,66(5):787.
[5] 王麗琛,王希平,殷蘇華.某些惡性腫瘤低密度脂蛋白代謝特征的初步探討[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6,3(4):9.
[6] Motta M,Giugno I,RueLLo P,et aL.Lipoprotein(a)behaviour in patientswith hepatoceLLu Lar carcinoma[J].M inerva Med,2001,92(5):301.
[7] 林 明,李瑞慧,謝寶松.60例肺癌患者血清脂質及載脂蛋白測定結果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2,24(3):86.
[8] 李 芮,吳巨鋼,姜波健.胃癌淋巴結轉移術前診斷的研究進展[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35(10):1069.
[9] 金 梅,李建華.老年胃癌患者內鏡所見及病理特點[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3):252.
[10] 張松海,田大宇,胡 祥.漿膜反應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結轉移及預后[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2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