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池雷
(1.徐州市財貿醫(yī)院 江蘇徐州 221000; 2.徐州精神病院 江蘇徐州 221006)
丹紅注射液對心電圖ST-T波的影響
李軍1池雷2
(1.徐州市財貿醫(yī)院 江蘇徐州 221000; 2.徐州精神病院 江蘇徐州 221006)
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對心電圖ST-T波影響。方法 將60例門診和病房中,檢測到心電圖ST-T波改變的病人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均用常規(guī)治療(硝酸甘油5mg+5%GS或0.9%NS250m L靜滴),治療組在前面基礎上加丹紅注射液40m L+5%GS或0.9%250m L靜滴。檢驗2組治療前后心電圖ST-T波改變。結果 2組比較得出:丹紅注射液能明顯改善心電圖ST-T波的異常。能有效的將異常的心電圖ST-T波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結論 丹紅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進而改善心臟電生理,促使異常心電圖向正常狀態(tài)轉化。
丹紅注射液 心電圖 影響
心電圖ST-T波改變反應的是心臟心肌缺血缺氧性的變化,心臟心肌缺血患者有的癥狀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疼痛、憋悶、心慌等,還有的暫時無癥狀。筆者自2006年7月開始在門診及病房中,選擇60例心電圖ST-T波異常的病人(治療前),隨機分組,每組30例,力求年齡、性別、病史基本一致。30例病人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30例病人(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上丹紅注射液治療。
門診病房60例病人治療前均有ST-T波改變。其中男性30例,年齡45~70歲,平均55歲;女性30例,年齡50~75歲,平均57歲。2組在年齡、性別、心電圖ST-T波改變上均基本要求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予一般治療,如口服阿司匹林,有高血壓應控制血壓,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上丹紅注射液40mL+5%GS或0.9NS250mL靜滴,每日1次,共20d。
觀察指標:2組治療前后常規(guī)心電圖12導聯(lián)ST-T波改變。
今采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電圖標準按照《中國常規(guī)心臟血管疾病診治指南》中的標準,顯效:心電圖復查ST_T波基本正常;有效: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及T波倒置雙向有所改善;無效:心電圖復查ST段低平及T波倒置無改善。
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見下表,結果: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謝失常首先影響其復極過程,即電生理的[2~3]相,在心電圖上表現(xiàn)為ST-T波改變[1]。通常心肌缺血部位不同,心電圖的表現(xiàn)不同。當然服用洋地黃制劑及低血鉀患者也能影響心電圖ST-T波改變,本次研究不包括他們。既然患者心電圖ST-T波改變說明患者心臟有缺血缺氧的病理基礎,臨床上西藥治療主要是硝酸酯類藥物,以增加冠狀動脈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如阿司匹林,肝素等抗血小板抗凝集藥物,能減少血栓形成以及創(chuàng)造手術介入治療的機會。心電圖改變患者多有心前區(qū)疼痛、胸悶、心慌等癥狀,證屬中醫(yī)“胸痺”范疇,中醫(yī)病機主要以淤血阻滯為主,故以活血化瘀、通脈行滯為主要治療方法,丹紅注射液以丹參紅花兩味藥提取物組成,丹參活血化瘀,紅花活血補血,整體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作用,用于淤血痰濁所致的胸痹及中風?,F(xiàn)代醫(yī)學通過血流變學、微循環(huán)學監(jiān)測認為,血瘀是因為血粘稠度異常而產生血循環(huán)障礙,導致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功能改變或紊亂形成血瘀癥。丹紅注射液主要成分丹參酮丹參酚酸紅花黃色素,紅花和丹篸在缺血性心臟病的作用和機制已被大量實驗所證明[2]。中醫(yī)致病機理及西醫(yī)藥理與心電圖改變患者的病理相符,丹紅注射液符合中醫(yī)淤血理論,符合西醫(yī)淤血形成機制,而心肌缺血能導致ST-T波改變,所以丹紅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心電圖ST-T波的異常。這也有實驗所證實。
考慮丹紅注射液治療患者心電圖ST-T波改變的機制:(1)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huán),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臟血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減輕心肌缺血損傷和缺血范圍;(2)降低血粘度,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恢復心臟心電生理。
本次觀察證明了丹紅注射液對心肌缺血患者有明顯改善作用,能夠有效的將心電圖異常ST-T波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
[1]張鴻修.石毓湗.實用冠心病學[M].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05.
[2]周艷.周麗.丹紅注射液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150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7,9(5):711~712.
[3]楊發(fā)光.張義勤.王忠良.丹紅注射液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 14(12):972~973.
R541.4
A
1674-0742(2011)09(b)-0170-01
表1 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