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偉
關于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分析
□鄧 偉
實效性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生命力所在。課題組在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問卷調查表明,目前,《概論》課教學實效性不容樂觀,與課程應達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課程地位的雙重失落、對學生特點把握不準、教師綜合能力偏低、信息化環(huán)境對課程教學的沖擊等。要切實提高《概論》課教學實效性,必須注重激發(fā)學生主體性、刺激學生“需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提高教師授課話語的藝術性,關注畢業(yè)生的接受情況。
高職;概論課;實效性;調查分析;對策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是高校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陡耪摗氛n程內容史論結合,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信服力強。隨著社會進步,《概論》課教學方式、方法日顯單調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實際需要,學生接受積極性下降,導致實效性降低。通過發(fā)放問卷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概論》課教學實效性調查,分析高職學生《概論》課接受特點,探討提高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毛澤東曾指出“研究問題一定要有基本的數(shù)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數(shù)’”[1]。為了解高職院校學生《概論》課學習情況,筆者特編寫調查問卷,共33題,從《概論》課基本認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和建議四個主要方面對江西省4所高職院校的1450名在校學生開展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56份。調查對象涉及三個年級,涵蓋在校學生及畢業(yè)生。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概論》課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學生接受積極性普遍不高,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實效性不容樂觀。
在問及“高職學生是否有必要提高理論素質”時,9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且其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只有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關于“您想提高自己的理論素質嗎”的問題,58%的學生表示想提高自己的理論素質,有36%的學生表示“很想提高”,表示不想提高的只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6%?;卮稹啊陡耪摗氛n對您的學習、生活有幫助”的問題時,60%的學生表示“有幫助”,20%的學生表示“沒有幫助”,另有20%的學生表示“說不清”。通過對上述三題答案的數(shù)據(jù)分析,調查表明,高職學生對于提高自身理論素質有較高的積極性,并表示學習理論知識對于指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幫助。但也應注意到,回答關于“您認為《概論》課能否幫助高職學生提高理論素質”的問題時,認為“能”的學生占56%,17%的學生認為“不能”,另有27%的學生選擇“不清楚”??梢?,《概論》課教學與學生理論知識之間的轉化率不高,學生對于《概論》教學目的認可度不高。問及是否喜歡上《概論》課時,有近34%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還有20%的學生表示“說不清”。在問及《概論》課教學效果時,65%的學生表示有“一些收獲”,表示有“很大收獲”的占21%,14%學生表示“沒有收獲”。在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有67%的學生表示,《概論》課所講授的內容“似懂非懂”,只有20%的學生表示能夠懂得,并且“完全聽懂”。數(shù)據(jù)顯示,《概論》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完全達到開設課程的目的,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吸收情況不佳。49%的學生表示《概論》課整體教學水平一般,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師素質是影響《概論》課教學的主要因素。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高職院?!陡耪摗罚┙虒W中呈現(xiàn)出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渴求度較高,對于運用理論知識指導日常實踐的愿望存在,但是目前的《概論》課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知識、理論的需要。另一方面,《概論》教學過于注重工具性,與學生主觀需求契合度低。教學方式、方法陳舊,缺乏人性化。一本教材、一個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仍普遍存在。70%的學生表示,《概論》課教師單純采用灌輸式的單一講課方式,缺乏現(xiàn)實案例與實踐教學,致使高達55%的學生表示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半信半疑”。這樣現(xiàn)實情況下,《概論》課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功能,教學的實效性就無從談起。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yǎng)政治合格、富有理想、道德的高等職業(y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而《概論》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當前社會對于物質追求過度,精神文明滯后與物質文明發(fā)展,物質文明建設與思想道德水平失衡。加之,高職院校招生壓力較大,就業(yè)整體形勢不好,使得我國高職教育的功利性取向日漸明顯,高職院校對《概論》課實效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忽視《概論》課程對于學生政治理論、職業(yè)道德、人格養(yǎng)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片面強調學生的技能素質培養(yǎng),使得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流于形式。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由于自身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形成,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缺少理想和信仰、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對《概論》課教育目的與自身成長之關系認識不清,往往被動的接受《概論》教育。高職院校學生入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專業(yè)技能,對《概論》課等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學習興趣,致使《概論》課教學陷入“低產出”的怪圈。學校和學生對于《概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高職院?!陡耪摗方虒W效果難以提高。
首先,高職學生年齡普遍18-20之間,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對于客觀事物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邏輯概括能力。但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明顯增強的自我意識導致思維活躍但不穩(wěn)定,心理年齡低于生理年齡,易于情緒化。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有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訴求,但卻缺乏相應的耐心與堅持?!陡耪摗氛n內容中較為深奧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名詞不能吸引其注意力,教師簡單枯燥的課堂講授難易引起學生的響應。其次,高職學生生源較為復雜,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學生自初中之后接受中等職業(yè)教育,缺乏系統(tǒng)的文化課程學習,對《概論》課所提理論的理解能力較差,忽視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第三,高職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進取心和自信心不足。高職學生處于高等教育的較低層次,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較為寬松,造成他們組織紀律性相對較差。一部分學生高考失利,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導致對自身價值輕視,出現(xiàn)自卑、消極的傾向。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中,普遍忽視了對高職學生特點的探究,一味追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主導、人格塑造的工具性。教學過程缺乏人文關懷,課程設計單純依托理論灌輸為主,教學內容,方法更新較慢,不能迎合學生需要,導致教學實效性低。
高職院校多是從較低層次的職業(yè)學校整合而成,《概論》課師資隊伍素質差強人意。調查發(fā)現(xiàn),雖有55%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概論》課教師上課認真負責,但45%的學生教師綜合素質一般。《概論》課教師學歷構成相對偏低,專業(yè)知識和授課技巧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要和教育審美的訴求。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主要以“90后”構成,他們富于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對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陡耪摗氛n本身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明確的思想導向性,致使教師在教學觀念發(fā)生偏差,認為意識形態(tài)導性向等同于“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授與強制灌輸,內將學生置于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調查中,學生表示理想的《概論》課教師應該是語言表達幽默生動,講課富有感染力,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學生的要求和《概論》課教師的實際水平之間的客觀差距也是影響《概論》課實效性較低的原因之一。
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使學生獲取的信息途徑變得豐富,獲取的信息量激增。學生獲取信息的選擇權增大的同時,信息判斷能力卻尚未成熟,很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盲從于網絡信息。相關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依賴率達11.3%[2]。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在學生信息接受中的權威地位也漸漸被打破,“網絡信息的沖擊和社會網絡管理的滯后影響了《概論》課教學的效果”[3]。
在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內容枯燥,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夠,教學方法呆板,實踐教學缺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概論》課學習目的偏差,對課程深層認識不足,是導致高職院校《概論》課實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雹芨呗氃盒!陡耪摗氛n教學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價值,促使學生形成知識需要、精神需,并將這些個體內部精神因素轉化為學習《概論》課的內驅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概論》教學與職業(yè)教育相契合,滲透職業(yè)教育理念,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與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yè)能力相統(tǒng)一。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堅持一元主導和多樣發(fā)展相協(xié)調,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對追求真理,并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課堂教學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相融合,變學生過去的“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這樣才能提高《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促進理論成果轉化為實踐活動對于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概論》課教學不僅是為了塑造良好道德品質和確保方向的正確性,更是為了驅動生產實踐。其次理論的可行性,合目的性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得到驗證。實踐教學是《概論》教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給學生能夠提供親身參與社會實踐并通過親身實踐確認思想理論的正確性的機會,因而能對社會實踐參與者產生更直接、更真切、更持久的教育作用。高職院校學生現(xiàn)實情況使他們對理論重要性的認識不深,而且他們認知特點更偏向于形象性和情節(jié)性。調查數(shù)據(jù)證明,僅有8%的學生喜歡現(xiàn)有講授式教學。傳統(tǒng)的《概論》課教學模式,學生不能很好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吸收,并用于指導實踐。增加高職院校《概論》課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其實踐方式可以不受課堂限制,鼓勵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驗證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xiàn)象,結合自身所學專業(yè)開展社會調查,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學習。
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38%的學生表示,《概論》課教師授課較為死板,教學語言表達缺乏沖擊力。在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概論》課教師鼓勵學生用交互式的上課形式進行課堂交流,但結果適得其反。究其原因,在于目前高職學院《概論》課話語環(huán)境較為封閉,教師的講授風格、話語表達和學生的欣賞水平出現(xiàn)脫節(jié),加之高職學生對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還存在一定程度障礙,致使課堂交流出現(xiàn)困難。提高《概論》課教師授課話語藝術性,應注重授課話語形式創(chuàng)新,做到做到感人,拉近與學生直接的距離,化解理論本身的枯燥性。注重話語內容創(chuàng)新,《概論》課教師要是自己的講課話語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增加授課話語的“流行元素”,活潑不失嚴肅,使學生樂于交流,進而提高《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驗證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的實效性,歸根結底是要反映在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日常生活中。高職院校的特點決定了高職畢業(yè)生離開學校之直接進入社會,極少繼續(xù)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校教育,更沒有機會接受體統(tǒng)的《概論》教學。所以對高職畢業(yè)生的《概論》課調查就日顯重要。調查結果顯示,即將離校高職院校畢業(yè)生普遍較為認可《概論》課教學,對于課程內容的認可、接受程度要高于低年級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的指導作用認識的較為深刻。這一方面與年齡的增長、認識水平的提高有關,更與在校期間《概論》教學的效果分不開。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并未重視對畢業(yè)班開展思想理論課教育,忽視畢業(yè)生對于理論知識的需要。提高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的實效性,不能忽略對畢業(yè)年級的教育工作。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教育為社會輸送合格職業(yè)技能人才的重要步驟。因此,對于畢業(yè)生《概論》課要更加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增加職業(yè)道德教育等內容,使高職院校畢業(yè)生的理論水平有所提升。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最大程度的實現(xiàn)高職院校《概論》課設置的目的。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牛曉麗,董桂清.高職學生網絡成癮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9).
[3]李飛.新時期高職院校“兩課”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712
A
1001-7518(2011)20-0025-02
鄧偉(1963-),男,江西信豐人,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改立項課題“增強高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XJG-10-33-1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