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玲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qū)中醫(yī)院 長春 130062)
人工流產術(簡稱人流)是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之一,由于采用負壓吸引做人工流產,加之手術對宮頸的牽拉、擴張和對子宮壁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興奮,術中腹痛難忍,出現(xiàn)心動過緩、心率紊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胸悶、暈厥、抽搐等人工流產綜合癥,給患者帶來痛苦,延長手術時間。我院近年來開展了利多卡因宮旁阻滯麻醉下人流,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痛苦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將2009年我院利多卡因宮旁神經阻滯麻醉下人流和非麻醉下人流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報道如下。
適應證:凡妊娠12周以內要求人工流產或因患有其他疾病不能繼續(xù)妊娠者,且沒有麻醉藥物過敏者,都可選用2%的利多卡因宮旁神經阻滯麻醉。行人工流產者共360例,年齡18~40歲,平均25.5歲;停經6~10周,平均8周。其中2%利多卡因麻醉下人流255例(觀察組),非麻醉下人流105例(對照組),術前均經B超檢查確診為宮內早孕?;颊呔鶡o內、外科合并癥,術前做各項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且無手術禁忌證。2組患者年齡,孕產次,此次人流孕周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患者均行人工流產術前準備,測體溫、脈搏、血壓、消毒外陰及陰道、暴露宮頸及穹窿后,強力碘消毒宮頸及穹窿部,觀察組在陰道粘膜與宮頸粘膜交界處4點和10點處分別用5mL注射器刺深約1cm,回抽無血后注入2%利多可因5mL,1~2min后手術。而對照組不行麻醉,直接手術。手術均采用電動負壓吸引器(DFX2IVB型),吸宮負壓控制在400~500mmHg。
有效:宮頸口松,可容6號擴宮器;無效:宮口緊,不能一次性通過6號擴宮器。
觀察組255例人工流產患者用利多卡因宮旁神經阻滯麻醉后,不用擴張宮頸,用6號吸管直接進入宮腔者205例(80.39%)。對照組只有9例(8.57%),2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發(fā)生人工流產綜合征7例(2.75%),對照組31例(29.5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用藥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無明顯差異。
利多卡因是一種安全、有效、迅速、持久的局麻藥,用于傳導阻滯麻醉效果非常好。非麻醉人流時,由于術中對宮頸的牽拉及對宮壁的刺激易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興奮,從而出現(xiàn)心動過緩、心律不齊、面色蒼白、頭暈、胸悶,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血壓下降、暈厥、抽搐等不良反應[1]。再加上患者本身對意外懷孕產生的恐懼、焦慮、緊張、煩躁等心理改變導致她們對疼痛更敏感,從而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無痛人流的開展尤為重要。
目前,人工流產手術麻醉方法很多[2~3],如靜脈注射異丙酚、吸入氧化亞氮等,前者需要麻醉師監(jiān)護且成本高,不具有隨意性;后者雖然成本不高,但同樣需要監(jiān)護。宮頸和宮體的神經主要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迷走)神經的支配,尤以宮頸旁4點、10點穹窿處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節(jié)最為豐富。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藥,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阻滯鈉離子通道使神經動作電位傳到減弱,具有彌散面廣,滲透性強,作用快等優(yōu)點[5]。用利多卡因宮旁神經阻滯麻醉后麻醉效果可迅速擴散到子宮肌層,阻止宮頸內口末梢神經反射的作用,且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能配合術者的操作,減少術中風險的發(fā)生。利多卡因宮旁神經阻滯麻醉,臨床操作簡單易掌握,麻醉費用低,安全性高,鎮(zhèn)痛效果滿意,特別適合在無麻醉師及無全麻監(jiān)護設備下的人流開展,值得推廣。
[1]韓西娟,馬君鍵,王素萍,等.利多卡因在無痛人工流產中的應用[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3,24(20):42~43.
[2]王建,徐峰.酒石酸布托啡諾用于無痛人工流產的麻醉體會[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8(5):387~388.
[3]朱蕾芳,姚冰薇,張林,等.米索前列醇聯(lián)合丙泊芬在人工流產中的應用觀察[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7(6):550~551.
[4]謝菊芳.利多卡因宮頸旁注射在人工流產中的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研究,2006,17(5):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