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國良
(作者為《浙江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安靜是修煉的境界,是睿智大氣的風(fēng)度,是智者修行的禪房,是一種精神享受,是一種心靈閑適。寂寞是一種情結(jié),一份韻味,也該是一種超然的精神,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度
小時去看電影,當(dāng)放映前屏幕出現(xiàn)一個碩大的“靜”字,嘰嘰哇哇童子們會立刻禁聲,全場頓時鴉雀無聲。這一回憶,這一場景,多么莊重和正經(jīng),這一幕曾長久地留存我的記憶之中。后來又讀到“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之句,深感嫻靜如繡花讀經(jīng)的綠窗女兒,真是安靜的極致。
安靜是珍貴的,多少人希望靜逸但難如愿。今天的人們向往男耕女織的漁樵耕讀生活、士大夫眼里的桃花源式田園生活,實際上也只是一份理想的寄托?,F(xiàn)代社會的構(gòu)建,是以詩畫山水、田園生活的逝去為代價的。人們的欲望形形色色,物質(zhì)的追求近乎瘋狂,生存的節(jié)奏好似陀螺,心態(tài)的躁動宛如湯煮,使得不同階層的人們難得安靜。不論達官貴人、巨賈富豪、鴻儒學(xué)子,還是工匠藝人、販夫走卒、平頭布衣,無不人靜心不靜,為名忙乎,為利忙碌。今天,在不安靜中覓得一分安靜,該是多么難得的覺悟和境界。
安靜很難得,不是不能得。相對于喧嘩浮躁,平靜更多的在于心態(tài),這與老輩人勸喻的“心靜自然涼”是一個道理。古有隱者,仕途失意,塊壘在胸,遁身山林,試圖黃燈青卷,向往暮鼓晨鐘。說來心底不靜,眷戀廟堂江湖,哪怕就是側(cè)眼觀望世事風(fēng)云,心中恐也難免翻江倒海。這讓我更感到“大隱隱于市”的難得和不易,那不僅是一層“鳥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的美意,更是一種自在的狀態(tài)、一種超拔的境界。
讓我靜一靜,這是一種心靈的獨語,是一份自斟自酌的消受,如陳年的加飯酒,是久泡的高山茶,人的心思濃濃沉浸其中,還怕生命的靈感不汩汩流淌?在鬧忙和喧囂超分貝的圍城中,各種交際手段、公共手腕無不穿著輕飄且艷麗的華裳,安靜是布衣布褲,顯得陳舊了,但這對于少數(shù)人是覺著舒坦的。松下結(jié)廬,山間對弈,“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是一種靜,大隱隱于市,在喧囂之中能如菊花迎霜獨立寒秋,似梅花傲雪鐵骨錚錚,則更了得。因為這種淡然恬靜,沒功夫去張揚,倒是腳踏實地,把意志表現(xiàn)在冷峻專一上。恬靜更是一種奮斗,其語言就是行動。恬靜會用自己的身心,把情致調(diào)制得醇醇釅釅的,燒將起來,一定是烈焰騰騰,會燃燒自身,并照亮別人。
在靜謐的深山有哲人的財富,在寂寞的大海能提煉思想的珍珠。泰戈爾的詩是入靜的,八大山人的繪畫是恬靜的,尼采的哲學(xué)是寧靜的,董仲舒三年不窺園,齊白石暮年謀求變法閉門謝客十載亦是如此。在寂寞的斗室中,在心靈的閑適上,有李太白獨對敬亭山、柳子厚獨釣寒江雪的寂寞,而陸放翁詠嘆的“寂寞開無主”和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超拔。
安靜是修煉的境界,是睿智大氣的風(fēng)度,是智者修行的禪房,是一種精神享受,是一種心靈閑適。寂寞是一種情結(jié),一份韻味,也該是一種超然的精神,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度。在鬧哄哄的白天,在黑漆漆的夜里,除了思索者的痛苦和靜心者的孤寂,還有庸人的酣睡和昏聵老大鈍根的囈語。我們沒有前者這般高潔邈遠,讓你我遠離塵囂、離群索居倒也未必如此,但不被物質(zhì)世界的過多干擾該不會是一種奢侈吧?不讓過于熱情的社交牽著鼻子該拿出自己的主見吧!汲汲于功名、碌碌于富貴的人,連夢中也在算計和廝殺。只有崇尚和靜、獨愛寂靜的人夢中才有大海和遠山,有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因為他們有知識的充實,像積蓄了營養(yǎng)的駝峰似的;因為他們有著對人生的品味,像老牛反芻一樣獨自津津咀嚼。作為喜歡弄點文化、搗鼓文字的人,如同老馬戀棧,安靜是他們心頭最后一點紅豆般晶瑩的幽思,是他們對生命長河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