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謙厚 李衛(wèi)平
由于近代新學的勃興,青年學生成為一支新興的社會力量,他們既被視為時代“驕子”又被看做時代“叛逆”,他們從校園走到校外、從學潮發(fā)展到學運,積極干預政治,曾在中國近代政治舞臺上扮演過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亦由于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以及中國青年黨組建,青年學生又與政黨互為支援,學運亦就發(fā)生了由“學生運動”向“運動學生”方面的轉變。這是中國歷代學潮的標志性變化之一。在學生運動發(fā)展過程中北京政府與學生之間關系日趨惡化,而其重要原因即是政黨力量的直接介入。本文即圍繞“五四”之后到大革命時期政府、政黨與學生或政黨與學生之間乃至學生內部的關系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①關于該問題的初步討論參見岳謙厚:《“五四”前后中國學生運動之考察》,《社會科學評論》2009年第1期。。
中國一向有學生參與政治的傳統(tǒng),遠及東漢太學生之于宦官外戚操縱朝政及北宋學生之于外交,近如清末各學堂學生之于變法維新或參與革命。民國之后,隨著各種新思想新思潮的傳播、國家內外交困格局的形成以及民族主義的高漲,學生參與內政外交和要求刷新政治并擺脫帝國主義控制的事件此伏彼起,大規(guī)模的學生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政府與學生之間的接觸和摩擦越來越頻繁。然而考察早期學生運動,政黨作用在政府與學生沖突中已現端倪。在五四運動中,國民黨人就號召推翻北京政府。如5月9日葉楚傖著文歷數當權者段祺瑞等人罪行,號召國民奮起速討賣國賊;27日又著文痛斥殘酷鎮(zhèn)壓學生運動的北京政府,稱:“滿清專制、袁世凱獨裁,‘以較今日,尚非其倫’,這種喪心病狂的倒行逆施,實在令人絕望,國民應奮起用革命手段對付之?!雹賱⒂烂鳎骸秶顸h人與五四運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295頁。此外,國民黨人傅熊湘、朱宗良、邵力子等發(fā)表評論表達了與葉相同的看法。11月,廣州發(fā)生學生運動,軍警逮捕學生,就其原因有報道云:警廳之所以逮捕學生,“因有人分派罷市罷學的傳單(聞此項傳單為國民黨人刊布……),即將分派者譚劍一人捕拿,旋并出布告嚴禁此項舉動”②《粵省學警風潮紀》,《大公報》1919年11月26日。。1920年12月,廣西發(fā)生學生組織被迫解散事件亦與黨派活動有關。據報道:“梧州中學素稱辦理完善,名冠全省,該校教職員多屬留美留英回國之士,學生得此種良師,知識日進,對于社會事業(yè)亦多竭力進行。廣西全省學生聯合會亦建設事務所……學生每遇事不平者,輒代人力爭,故為當道所忌,指為民黨之機關,暗囑警察十數人守候于該校門首,陰行監(jiān)視。外間見此情形,謠言四播,并謂該校學生與某某民黨有約定期舉事,軍人方面信以為真,再派軍隊十數人親至該校守望,學生以事情危急,遂約同全體學生一律回家以避嫌疑?!雹邸兑卦珜W界被逼解散》,《大公報》1920年12月31日。不過,必須看到早期學生運動中黨派作用主要集中于南方,北方地區(qū)則相當有限。1920年南北學生界就在是否參與政治及對待黨派態(tài)度上發(fā)生公開分歧,以北京學生為代表堅決反對學生運動與政黨和政治有染——當時所談政黨主要指中國國民黨(時處衰落時期)。所以,一般認為“五四”之前包括五四時期的學生政治運動是自發(fā)組織的愛國運動,而與黨派無關。
新興政黨與學生結合發(fā)生于1921年之后。1920年,反對中日直接交涉山東問題的全國性學生運動歸于失敗,學生運動走向低谷,學生陷于苦悶和彷徨狀態(tài)。而經過沉淪的政黨政治則在20年代初因緣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青年黨成立及中國國民黨改組等一系列事件開始復蘇,特別是五四運動使各派政黨看到了學生集體的力量。學運的失敗、對北京政府的失望以及自由主義者和商人等盟友的背離,使得學生們開始尋求新的力量支持,新興政黨和學生結合乃成為可能。自1921年到1924年,學生運動從獨立于政治之外而逐漸被納入政黨活動范疇。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由于接受共產國際領導和借鑒蘇俄經驗,一開始就很重視群眾運動。經過新文化運動思想的洗禮,部分學生已傾向接受共產主義理論,于是共產黨的宣傳組織和領導工作在學生中逐步展開。1921年,中共中央發(fā)出通告,要求積極做好黨團發(fā)展工作,擴大黨團隊伍。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組,肩負起了領導青年工作的使命。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關于政治宣傳運動的決議案》,指出:“每一種群眾運動發(fā)生,尤其是政治性質的群眾運動發(fā)生,我們必須努力參加其中,占得指導地位?!雹堋吨袊嗄赀\動歷史資料(1915—1924)》,內部資料,1957年,第136頁。青年團員遂開始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發(fā)揮作用,如1922年10月廢督裁兵運動、雙十節(jié)慶祝活動都留下共產黨人發(fā)動學生的痕跡。1922年底,在共產黨人發(fā)動下,開灤煤礦工人罷工得到唐山交通大學學生支持,校長俞文鼎認為學生已受過激思想影響而要求交通部將該校予以解散。中共機關刊物《向導》則高度評價唐山學生援助工人罷工的行動,號召全國學生向其學習。1923年初,在北京教育界驅彭(允彝)挽蔡(元培)運動中,共產黨人更引導了事件發(fā)展的方向。中共在學生請愿流血慘劇發(fā)生后大力引導學生將斗爭矛頭直指軍閥政府,學生運動目標由此發(fā)生改變,即“根據前會議昨會議之結果,自仍堅持支彭之決,更擬作種種澄清政治之運動”⑤《各趨極端之學潮》,《大公報》1923年2月5日。。此時,一些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則直接介入學生組織領導工作,如黃日葵成為新組的學生干事會總服股負責人,鄧中夏和范體仁成為文書股負責人,李駿成為交際股負責人。在他們的積極活動下,《北京學聯日刊》在發(fā)刊詞中指出:“軍閥擁兵縱亂,毀法殘民,無惡不作,無罪不備,我們國民都是親身受過他們的蹂躪和屠殺的,不勞舉例,已可深悉。”《北大學生新聞》則明確指出:“勢已至此,我們斷乎不可哀求此等豺狼當道,要他們分點光給我們;也不可只顧到眼前的小利,‘只要讀書’、‘不問政治’就完了。我們當根本的蕩清這班當局的豺狼——混蛋的軍閥,卑鄙的政客。應當以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向這班豺狼當道宣戰(zhàn),根本的改造國家?!雹佟段逅臅r期期刊介紹》第2集上冊,三聯書店,1959年,第257、260頁。在接續(xù)發(fā)生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舊歷元宵節(jié)提燈大會等事件中,共產黨同樣發(fā)生了主導作用。
在引導學生運動的過程中,1922年中共機關刊物《向導》創(chuàng)刊,1923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創(chuàng)刊,成為進行共產主義宣傳的主陣地。1924年,《大公報》曾進行如此評論:“近頃赤化東漸共產共妻之說,洋洋盈耳……一切舊道德舊演說之范圍,均有瓦解土崩之勢,而又無新學說新道德以繼之。其影響于國家社會上者,殘非淺顯,洪水猛獸不可遏抑?!雹凇段kU思想之制止說》,《大公報》1924年1月10日。北京政府對之則堅決予以打擊,甚至大興黨獄。同年5月,張國燾等人被捕,《大公報》報道說:“昨(21日)早五時,突有游偵隊多人至地安門內巢蜂庫,逮捕張國燾、楊子烈女士二人,同時復在他處捕獲三人,共計五人。查五人被捕原因,系有社會共產黨之嫌疑。”③《赤化團體果實現于都下耶》,《大公報》1924年5月22日。在湖北,亦發(fā)生“捕獲劉芬、夏松等十余人之事,聞均與社會黨有關”④《國會議員為京鄂被捕獲社會黨人請命》,《大公報》1924年5月27日。。北京政府同時發(fā)布嚴禁宣傳赤化命令,稱:“近查各校學生多不專治學業(yè),誤以共產共妻之謬論,為過激主義宣傳。長此以往,不特貽害學生本身,抑且妨害治安,淆亂國體,應即飭屬從嚴取締。”⑤《政府嚴禁宣傳赤化》,《大公報》1924年5月24日。6月,北京政府即通緝中共北方負責人李大釗并大興文字獄⑥《政府大興文字獄》,《大公報》1924年6月29日。。
國民黨自成立以來就非常關注對學生運動的領導,但在早期學生運動中多注重個人英雄主義培育。通過五四運動,國民黨人認識到了學生群體的力量,葉楚傖曾就此發(fā)表評論指出:“北京原是個染缸,是個火爐,一進去時,白的會變黑,硬的會變軟。獨有學界,在萬鈞壓力下,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來,這是五月七日之神;是中國的恩人;這是山東問題瀕危中救命的丹方;這是留得一分兩分良心的國民的模范。”⑦《社評》,《民國日報》1919年5月7日。1923年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總會建立聯系。8月,學聯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發(fā)表演講,激勵學生“一意努力于革命事業(yè)之完成,以謀中國之富強”⑧《大元帥在全國學生會演說》,《民國日報》1923年8月18日。。國民黨宣傳委員會宴請與會學聯代表時,譚平山在致歡迎詞中又明確指出:“諸君即參加國民革命,應明白有政黨方能革命,否則仍屬空談,至加入何政黨方能革命?當然是國民黨,不是多說矣!”⑨《宣傳委會宴學生代表情形》,《廣州民國日報》,1923年8月28日。會后,全國學聯發(fā)表宣言,稱“敝會鑒于已往運動之漫無標準,爰議決以三民主義為今后運動之目標,以澄清政治為本會之唯一宗旨。”○10《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4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9頁。1924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學聯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全體與會代表向國民黨旗行禮,并聲明要“站在國民黨旗幟下面,努力跟隨著忠誠勇毅的我們的國民革命的大首領孫中山先生,以完成國民革命的大功作”○11《學生聯合代表大會開幕記》,《民國日報》1924年8月5日。。
無可否認,國民黨改組后仍繼續(xù)努力于學生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但與共產黨相比則遜色得多。《廣州民國日報》和上?!睹駠請蟆纷鳛樵擖h兩大黨報主要側重于新聞報道,理論宣傳實際并不見長,正如他們自己所言:“共產黨機關報《向導》周刊所發(fā)的言論,中國國民黨各級黨部無不視為金科玉律,奉行惟謹,而真正宣傳中國國民黨主義之刊物,轉寂然無所聞?!雹偻跫疚模骸吨袊鴩顸h革命理論之研究》,出版者不詳,1927年,第三編第1章。
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不僅擴充了自己的組織網絡,亦促進了國民黨黨務工作的開展,如汪精衛(wèi)所言:“國民黨自容納共產黨分子之后,黨務進展,較前活躍?!雹凇锻艟l(wèi)否認西山會議決案》,《申報》1925年12月28日。同時,國民黨自身為擴大組織勢力亦先后設立廣東大學、上海大學和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并將黨組織延伸到其他各大學校。如到1924年6月已在廣州廣東高師、公立法政、女師以及上海吳淞同濟大學、文治大學、復旦中學等20余所學校設立了以各學校為組織單位的區(qū)分部。通過努力,在1925年孫中山逝世前后曾出現兩次學生入黨高潮。1924年6月21日,上海黨員召開大會,成立國民黨上海學生會,參加學生黨員已達400多人,他們公開宣言“我們受歷史的詔告,真誠的驅策,已將未來的歲月交給中國國民黨了”③《國民黨上海學生黨員大會記》,《申報》1924年6月22日。。7月20日,廣州召開青年黨員大會,200余人參加,宣稱“無青年不能成國民黨之大計,無國民黨也不能成青年之志愿,兩者相需之殷,相求之切,是有如此,所以我們盼望,自今以后,要使吾國青年與國民黨打為一氣”④《廣州青年黨員大會宣言》,《廣州民國日報》1923年8月7—8日。。這種快速增長勢頭是當時勢力弱小的共產黨和青年黨無法相比的。在此形勢下,國民黨人發(fā)動學生參加了援助教會學校、爭取庚子賠款、反對金法郎案等事件。
與國共兩黨同時并行發(fā)動學生的還有中國青年黨(亦稱“國家主義派”)。青年黨于1923年在法國巴黎創(chuàng)建,領導人有曾琦、左舜生、李璜、余家菊等人。1924年下半年之后,該黨開始將工作重點從海外移到國內,并出版《醒獅》刊物進行理論宣傳。同時,該黨各領導人散布于各大學校進行黨務工作,如余家菊和李璜在武昌大學任教,曾琦在上海大夏大學任教。青年黨發(fā)展很快,《醒獅》發(fā)行不到一年就達2萬份以上,“南北各大都市的青年大學生紛紛響應,不只向《醒獅》投稿表示贊成,而且有派代表來上海詢問有無組織辦法。如北京大學四川籍學生林德懿即來上海接洽后回去組織了‘國魂社’并出版《國魂》小刊物,聯絡同志。成都大學學生也通訊接洽,自行成立了‘惕社’宣傳國家主義與民主政治”⑤李義彬編:《中國青年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113頁。。但在五卅運動之前,青年黨的活動亦僅限于此。
至五卅運動之時,三黨皆已活躍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黨派運動學生達于高潮。其間,共產黨不僅注意領導工人運動,還積極發(fā)動學生運動。如5月27日上海30余所學校學生舉行會議,共產黨員惲代英任主席,指導學生工作;28日中共中央決定于5月30日在租界組織大規(guī)模反帝游行示威,并指導上海學聯進行組織宣傳等準備工作,如確定行動口號、標語、游行路線并派人動員復旦、圣約翰、同濟、南洋等各校學生參加。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共產黨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又多次發(fā)表宣言,號召民眾和青年學生繼續(xù)斗爭,如6月5日《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6月13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市民告全國青年》、7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言——告此次為民族自由奮斗的民眾》等。與此同時,國民黨亦積極推動五卅運動的發(fā)展。在五卅慘案發(fā)生前的二月罷工中,《民國日報》就刊登《日廠罷工與民族爭斗》等文章,表示支持和同情。2月20日,因刊載日商各紗廠罷工工人泣告同胞書,國民黨籍記者邵力子即以擾亂治安和違犯出版法被警方傳訊。6月1日,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以中國國民黨名義發(fā)表宣言,譴責英國巡捕對愛國青年和學生的暴力行徑。國民黨直隸省黨部則在所發(fā)表宣言中指出:“這次滬案的發(fā)生,一個原因是英日在帝國主義者中為最強暴者,其真正原因乃是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國民革命高潮,波瀾壯闊,涌動了全國,這種高潮正是帝國主義的致命傷。他們甚而不惜采行這樣的危險政策,用暴行將此高潮鎮(zhèn)壓下去……我們如想中國民族得到自由獨立,只有全國民眾到國民黨的旗幟下,聯合全世界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實行國民革命。”①《省國民黨之宣言》,《大公報》1925年6月16日。但當時國民黨內一種值得注意的動向是右派理論戴季陶主義已出籠,其所主張的“單獨對英”、“縮小范圍”理論影響了一部分學生,引起學生左右兩派的分化。青年黨亦沒有置身事外,其起初宣傳北京英使館工人罷工并在河南軍界進行演講,接續(xù)在參加的各地學生運動中積極宣傳和平解決主張②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檔案出版社,1988年,第61頁。。上海國家主義派團體孤軍社于6月1日散發(fā)“告國人”傳單,主張“不合作”,勸導民眾學習印度甘地做法,以行經濟絕交③《五卅運動史料》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15頁。。7月,醒獅周報社、孤軍雜志社、社會評論社、愛國青年社聯合發(fā)表五卅事變敬告全國各界書,提出“不合作運動”和“經濟絕交”的抵抗方法④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141頁。。
黨派的活躍使北京政府深感不安,正如胡適所言:“國民黨、共產黨及國家主義黨,均為中國青年所提倡,然打倒軍閥與解除外人之壓迫,實為以上三黨之共同宗旨?!雹荨逗m在英宣言》,《大公報》1926年11月11日。的確,三黨在運動學生過程中都提出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軍閥統(tǒng)治的主張——中共二大提出了“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最低綱領;國民黨二大明確指出“吾人所指為中國之生路者則如下:其一,對外打倒帝國主義……其二,對內當打倒一切帝國主義之工具。首為軍閥,次則官僚、買辦階級、土豪”⑥《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47頁。;青年黨的宗旨則為“言夫對外,則以力爭中華民國之獨立與自由為旗幟……至于國內,則以推倒禍國殃民之軍閥,實現全民政治為信條”⑦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3頁。。這對北京政府而言,顯如斷其性命,故在黨派活躍時期堅決禁止學生入黨。各地方當局,如山東“嚴禁教職員學生等加入政黨……如有學生加入政黨者,論令趕速脫離;違者即函知學生家長及原保證人,勒令退學”⑧《魯省長嚴禁教職員學生入黨》,《大公報》1925年4月27日。。安徽教育當局亦嚴誡學生入黨,稱“青年學子往往昧于本身之地位,卷入黨爭之旋渦,訓至流為偏狹之見,傾倒之行”⑨《皖教廳重申學生入黨禁令》,《申報》1925年11月9日。。學生則認為政府此舉侵犯了自己作為國民的信仰、言論等自由,力爭聲浪不絕于耳。如全國學聯就此發(fā)表通電指出:“查信仰自由,載在約法,學生何辜,獨遭剝奪……吾等學生處領導社會之地位,目前之唯一急務,即正集中志同道合之士,相互扶攜,團結加入有力之政黨,以為積極參加政治之準備,外抗國際列強之壓迫,內除武人軍閥之宣傳,目加入政黨為今日世界各國國民之共同自由……本會為民族獨立前途計,為國民革命發(fā)展計,誓當奮起反抗此禁錮學生剝奪民權之入黨禁令,尚希各地學生萬勿觀望,一致力爭?!薄?0《學總會反對禁止學生入黨通電》,《民國日報》1925年11月27日?!吨袊嗄辍穭t發(fā)表署名蒼木的《“禁止學生加入政黨”問題》文章,以對抗江蘇省長禁止學生入黨通令,該文指出:“對于學生加入革命的組織,加以取締,這不是明明白白不要我們做‘人’,不要我們做中國的忠實國民;而要我們做帝國主義的‘順民’,做軍閥封建政治之奴隸,束手甘心聽憑他們去咕噥我們嗎???”○11《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25)》,內部資料,1957年,第504頁。
隨著政黨在學生運動中的活躍,它們之間的矛盾亦日益突顯出來。盡管國、共、青三黨具有相同的反帝反軍閥主張,但在中國革命應采取的方法及實現的革命目標等本質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國民黨主張“國民革命”,力圖以溫和漸進的方法建立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平等的改良社會;共產黨主張“階級革命”,希望在國民革命完成之后繼續(xù)進行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并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青年黨則主張通過“全民革命”的方法建設“全民福利”國家。三黨在“五卅”之后關于學運領導權的爭奪日趨激烈,學生運動則開始在為國家獨立和自由而奮斗的基礎上賦予了為信仰而戰(zhàn)的內涵。
中共一如既往地對學生工作不遺余力。1925年召開的中共四大通過的《對于青年運動的議決案》指出:“S.Y.在學生中的工作應有長期的宣傳,根據于他們的狀況的宣傳和引導他們?yōu)樽约豪娑鴬^斗。一時的群眾運動是S.Y.對學生宣傳的最好機會。”①《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25)》,第78頁?!洞蠊珗蟆酚?925年5月17日曾刊登題名《公(共)產黨在學潮中之活躍》一文,彰顯了中共在北京學運中的活動情形。在天津學生中,社會主義宣傳成為時髦,學生“犧牲課業(yè),盡力宣傳赤化”,致使當局嚴令禁止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刊物②《省視學視察中校注意事項》,《大公報》1925年10月15日;《取締共產主義宣傳品》,《大公報》1925年10月17日。。東三省當局亦頻繁防范過激主義③參見《東省當局取締赤化宣傳之嚴厲》,《大公報》1925年10月4日;《東三省防范過激法》,《大公報》1925年11月7日。。盡管如此,共青團員仍在1925年7月上海大同大學因校長壓迫學生運動而引起的學潮中發(fā)揮了領導作用,共青團員劉榮簡則在同年8月上海南方大學因校長江亢虎參與復辟運動求見溥儀的信被公開而引發(fā)的學潮中非?;钴S④《南方大學否認江亢虎校長》,《民國日報》1925年8月12日;《糾紛中之南方大學》,《民國日報》1925年8月20日。。這樣的發(fā)展勢頭遭到了國民黨右派分子和國家主義派的圍堵,一時“反赤”呼聲甚囂塵上。面對嚴峻局勢,中共中央于1925年11月發(fā)出黨內通告:“我們現在對于國家主義派及國民黨右派之思想上的斗爭,非常重要,必須在此種斗爭上得到勝利,我們在學生運動中才能得到勝利,學生青年在國民運動中占重要的地位?!雹荨吨泄仓醒肭嗄赀\動文件選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第76頁。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第二次擴大會議通過的《學生運動決議案》則具體指明了領導學運的方法。
與此同時,國民黨在領導學生運動中逐步加強了具有宣傳性質的黨化教育。1925年,在廣州首先成立國民黨校長聯合會,34個具有該黨黨籍的校長參加,主旨之一就是指導青年并使之明了國民黨主義及贊助國民革命⑥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1919—192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第323頁。。次年1月18日,陳公博在國民黨二大作了《青年運動報告》,明確提出今后青年運動的基本設想,即“注意各校之黨的運動”、“編制合于黨義之教科書”、“對于學校取黨化主義”⑦《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26—1927)》,內部資料,1957年,第21—22頁。。3月,國民黨二屆中央執(zhí)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從是年春季開始各校加授三民主義。11月,國民黨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甘乃光即擬出黨化教育大綱,要求各校加授三民主義,審查教科書以不違背黨義為原則;舉辦“總理紀念周”;舉辦黨義演講;設立學生軍、童子軍;紀念日進行黨的宣傳;學校設訓育部,對學生施行黨的訓練;設專校培養(yǎng)黨義師資;考察私立及教會學校實行黨義情況;制定黨化教育宗旨和方針等⑧《實施黨化教育之大綱》,《廣州民國日報》1926年11月3日。。北伐之后,國民黨中央決定從1927年3月始在各校增設訓育主任,專門負責黨化教育。有關黨化教育之成效,《大公報》社評指出:“三四年來,國民黨行其黨化教育政策,勸學生入黨,大抵南北各省任何學校,無不有入黨學生,且其數甚多,約略計之,恐不止百分之五十也……自有國民黨黨化政策以來,青年思想不能超過三民主義,其理想人物不能越過孫中山?!雹帷墩摫Wo學生》,《大公報》1926年9月28日。在施行黨化教育過程中,國民黨遭到各種社會力量的抵制。如1925年1月江蘇省教育會、浙江省教育會及國家主義派發(fā)起“公民教育運動”相對抗,1926年上海商科學院和同濟大學校方公開反對黨派進入校園并要求學生填寫不許隨便停課、開會等活動的誓約書,以避免學生干預政治,但結果仍以學校被國民黨黨化而告終。
“五卅”之后,青年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得到長足發(fā)展。1925年冬,其中央黨部從巴黎遷回上海并召開代表大會,決定加強組織陣營,重要干部分向各地宣傳,各地國家主義組織壯大起來。除已建立的北京國魂社和四川惕社等外,又新建南京國光社、廣州獨一社、湖南固中學會、浙江寧波愛國青年社、安徽安慶青年社、上海少年自強團和大夏青年團及復旦青年團、云南復社、河南光華學會等,這些團體篤信國家主義和民主政治,為青年黨在全國發(fā)展黨務奠定了基礎。同年10月,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成立,之后各地支部紛紛成立,如上海支部在成立一個月內就發(fā)展到50余人①《國家主義青年團全體大會》,《申報》1926年1月7日。。1926年1月,國光社、醒獅社、光華學會等9個國家主義團體代表在上海開會,宣告國家主義團體聯合會成立,促進了內部團結,加強了實力。到是年召開五卅紀念會時,國家主義派已呈繁榮景象。據《申報》報道:“國家主義各團體對于五卅紀念會,事前迭次秘密開會,討論紀念及運動事宜,最后決定于是日在北大一院舉行紀念大會,發(fā)行國魂五卅紀念特刊,擬于開會后四處講演并散發(fā)各種傳單。因臨時北大一三各院均被軍警封閉,遂改在國魂社舉行紀念會,首向國旗行禮,并靜默三分鐘,以志哀悼。開會后,講演隊三十余隊即分赴內外九城做市民講演,并攜帶傳單多份及旗幟等項。講演時多被軍警阻止,被捕者達二十余人。”②《五卅紀念會昨未開成》,《晨報》1926年5月31日。
1925年5月,北京學生聯合會分裂為穩(wěn)健派和特殊信仰派(即“共產主義派”),有報道稱:“兩派爭自由與保國權之根本主張均無異處,惟對于所取實現其根本主張之方法則各自不同。”③《學聯會內部分裂》,《大公報》1925年5月23日?!氨本W界近因鬧共產與非共產之兩派遂分裂為學生聯合會(內有20余校)、北京各校滬案后援會(內有70余校)兩團體。”④《北京學界之大波瀾》,《大公報》1925年7月29日。此動態(tài)昭示著各派勢力正面沖突開始。之后,各地學聯先后發(fā)生分化。如湖北在1925年下半年發(fā)生二中、文大、附中等多次學潮,12月底湖北學聯決定罷課游行予以聲援,然在游行次日忽然一律上課,而其原因有報道說是黨派作用所致。在學生罷課后出現兩種傳單,其一仍用武昌學聯會名義主張停止罷課而繼續(xù)校內斗爭;其二為“武漢反共產黨大同盟公啟”,認為武昌學聯被共產派把持而反對其罷課決議⑤《鄂省學潮和緩之原因》,《申報》1925年12月30日。。1926年4月,廣東出現學聯雙胞胎案,廣東省學生聯合會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廣東省學聯,同時又出現由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成立的廣東省學聯和廣州市學聯。
中國共產黨和青年黨的矛盾是有淵源的,其主要領導人都曾是“少年中國學會”成員,后因政見不同發(fā)生分化。兩黨在法國時就相互斗爭,隨著共產黨在國內日益壯大,青年黨決定回國抗衡。在國家主義青年團成立之初發(fā)表的《國家主義青年團宣言主張及簡約》中就明確表示反對共產黨,指出共產主義對外因與蘇俄聯系會使中國不能成為獨立國;對內因主張階級斗爭摧殘中國新式產業(yè),助長混亂,使中國不能統(tǒng)一;共產主義者所推崇的唯物史觀否認一切文化道德,尤使國家難堪,故非竭力反對不可⑥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147頁。。共產黨對國家主義派同樣頗多微詞,認為其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且對國家主義派以系統(tǒng)的理論抵制共產主義十分不滿,二者文字攻擊不斷。1925年11月,為支持關稅自主,在北京召開全國學聯臨時代表大會,然大會因某些問題遭到非議,引發(fā)國家主義派與共產黨正面辯論。會上,有學生代表被指證系北京共產主義派學生冒充,大會議案被指證有宣傳共產主義、階級斗爭之嫌,學生大會會刊有紀念蘇俄革命勝利八周年文章⑦《全國學生總會閉會原因的一封負責報告》,《大公報》1925年11月17日。。國家主義派立即在《醒獅》第77期、78期和81期發(fā)表多篇文章如《全國學生總會是誰的》《共產黨把持下的學生總會》《共產黨把持學生總會的又一證據》等,攻擊共產黨把持學聯?!断驅А贰吨袊鴮W生》等中共刊物則組織多篇文章予以回擊,如《斥醒獅報破壞全國學生運動之謬論》《一封公開的信致醒獅記者》等。在共產黨針對學生運動中復雜的黨派之爭提出“統(tǒng)一學生運動”口號后,國家主義派則反駁說:“誠然目下中國學生運動有統(tǒng)一的必要,但是我們要明白所謂統(tǒng)一學生運動是應由全國學生自己出來統(tǒng)一學生運動,不應該讓共產黨來統(tǒng)一學生運動。所以全國學生統(tǒng)一學生運動的步驟應是:一、肅清共產黨在學生界的賣國活動;二、打倒共產黨所把持的全國學生總會;三、新組真正的全國學生總會!換句話說,全國學生要統(tǒng)一學生運動,須先‘肅清赤化的學生運動’?!雹倮盍x彬編:《中國青年黨》,第174頁。共產黨和青年黨的矛盾斗爭還導致學潮發(fā)生。1926年6月,青年黨人陳啟天赴武昌中華大學演講,“發(fā)言約十余分鐘,忽有某某學校學生多人在場散發(fā)傳單,反對陳啟天腐敗演講,謂為前二十四紀之未開化民族國家主義者,即勾結帝國主義者壓迫同胞云云。中大教授嚴士佳向散發(fā)傳單者勸阻,登時秩序大亂,呼打之聲,盈盈于耳。陳時、陳啟天見勢不佳,紛紛逃避。嚴士佳避至校長室,被追者擊破頭腦,學生受傷者亦多。當時電請大批武裝軍警趕到,極力彈壓,由軍警捕去肇事學生二十余人,內中不無被殃及者,解往警署司令部待訊發(fā)落,秩序旋即回復原狀。聞其原因,陳氏對于國家主義頗有研究,故講演時對于共產主義有所抨擊,事為社會主義者所聞,群情忿忿,亟集數百人趕至該?!l(fā)散傳單,反對陳氏演講,致有此一場怪劇”。對此,國家主義派譴責共產黨人蓄意搗亂,但就武昌大學學生會所發(fā)通信、湖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生會宣言及省立法大、高商、高級中學、國立商大等多所學校通電顯示,事情起因于武昌中華大學校長陳時在演講前宣稱“本校今天已雇有神圣工人百余人,嚴以備萬一,如有與本校規(guī)則不合者即有相當對待”,后則發(fā)生工人流氓持械毆打學生事件,故被認定為陳時策劃——因其與國家主義派相聯系。②《鄂中華大學之一場武劇》,《申報》1926年6月19日。
國民黨同青年黨的斗爭雖不像共青兩黨劍拔弩張,但亦以對抗面貌示人?!秶抑髁x青年團宣言主張及簡約》明確指出:“某黨除了宗旨大體與我們相同外,其余的主張多未完備,分子亦太復雜。且自共產黨跨入某黨后,假某黨的招牌,做赤化的工作,已將某黨的主張換了一種色彩,使人辨識不清,難表充分的同情?!雹鄯綉c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147頁。國民黨一貫與青年黨界限分明,有國民黨人曾就此澄清兩者不同:“‘內除國賊,外抗強權’,這是國家主義者的口號;國賊自然該除,強權自然該抗,但國民黨認為要爭回中國民族的獨立自由,斷然不能如此簡單。國民黨認為離開參加世界的革命不能實現國家的獨立,離開聯合弱小民族不能實現民族的自由;離開國民革命不能漸進到參加世界革命聯合弱小民族的境地;所以國民黨的口號是‘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這兩個口號的基礎是孫先生的三民主義的演講錄。孫先生指示我們,要打倒帝國主義,須聯合世界上弱小民族;要打倒軍閥需實現國民革命?!畠炔煌浊?,外不親善’,這是國家主義者的策略。國民黨認為對軍閥及其他所謂民賊,固然不可妥協(xié)。對一般人民團體及站得上革命路上的隊伍,卻應該合作;對帝國主義者固然不可親善,對以平等待我及同受壓迫的民族,卻應該合作。以上兩點……說明三民主義者與國家主義者的最大界限罷了?!雹堋秶顸h與國家主義者》,《民國日報》1926年1月4日。為抵制國家主義宣傳,國民政府首先禁止《醒獅》在廣東、湖南、湖北公開發(fā)賣。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出兵長沙、岳州及攻取武漢之時,國家主義派領導人公開倒向北方軍閥,曾琦在《醒獅》上發(fā)表《論蔣介石北伐不能成功之六大原因》文章,之后“每一期不是說北伐是‘蘇俄指揮’就是說‘蔣介石不能不服從國家主義的真理’”⑤《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26—1927)》,第306頁。。1926年10月,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發(fā)表訓令,指示各地黨部打擊國家主義派,稱:“為令遵事,查近年一般思想落后之徒,結成所謂國家主義派,甘受帝國主義與軍閥官僚豢養(yǎng),對于本黨主義及國民政府的設施,日事污蔑破壞,本會早既嚴加注意。惟憫于其愚昧且反動力未大,無足以撼本黨毫末,故僅通斥各地禁止該派醒獅報銷售,俾免穢亂人民觀聽……該派以我黨我政府仁慈為懷,僅飭禁止不但不知悔悟,近且與我革命軍勢力進展中原之際,益加狂妄,為彼主人帝國主義者張目,倘再優(yōu)容,其流毒不知伊于胡底。業(yè)經后方政治工作聯席會議決對付辦法數項,請予查核令遵等由……其第二項為請訓令各級黨部黨報,一致努力反攻,以期撲滅邪說,合就錄案并指出原項,通令查照,希一奉到此令,即對該派開始攻擊,或演說宣傳,或著論登報,務使人民觀聽正確,邪說日就消滅,是為至要,此令?!雹賲畏忌希骸稄膶W生運動到運動學生(1919—1929)》,第304頁。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廣東、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省關閉了國家主義派的10余所學校,禁止報紙20余種②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63頁。。1926年底,國家主義派則在南京發(fā)起護旗運動,張貼標語、發(fā)表宣言,提出擁護五色國旗、反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③方慶秋主編:《中國青年黨》,第157頁。。這種行為遭到國民黨甚至包括國民黨右派孫文主義學會的批判。
在國共聯合打擊下,國家主義派勢力日頹并呈現出土崩瓦解之勢。從1926年底開始,其成員紛紛離會,國家主義青年團成員彭十嚴、宋繼武等先后發(fā)表文章宣布脫離國家主義組織。彭十嚴在《從國家主義覺悟過來告朋友并致青年》一文中檢討了自己參加國家主義學會的經歷,即“自強會組織的最初,并未標明什么主義,不過因為我們的動機是想以國家為本位,與列強對抗,所以傾向于國家主義”。“我們那時不加入國民黨,信仰三民主義,完全是由于不贊成聯俄和容納共產黨的政策。唉!其實這些問題可以說完全沒有抓住自己的癢處,誤于自己的成見,誤于片面宣傳,誤于不深切去研究”。④彭十嚴:《從國家主義覺悟過來告朋友并致青年》,《覺悟》1926年11月25日。宋繼武則宣稱要“從國家主義中覺醒過來,全部接受三民主義而加入國民黨”,指明不再信仰國家主義的“第一個理由就是:明白了真正國家主義的宗旨,并不是外抗強權(如親善日政府,聯絡順天日報)和內除國賊(如妥協(xié)研究系,結納軍閥)而是專門反對蘇俄(由許多事實證明蘇俄不特不可怖,而且必須親)。第二個理由是:明白了他的行為不是救國(或者他的主觀的目的是在救國)乃是賣國(如聯絡討赤軍以阻撓北伐軍,使國民革命不易成功,以便帝國主義之宰割)。第三個理由是:明白了他的策略不統(tǒng)一(請看蕭楚女君做的顯微鏡下之醒獅派)和人材之貧陋(國家主義的人,盡是些儒者道學,文人詞客,和一些小紳士小政客,真的哪個有好多政治眼光?更哪個敢大聲說一聲‘革命’?)。第四個理由是:我恐怕真的如向導所說,貴州的苗族也講起國家主義來,逼我到昆侖山上去受餓挨冷。第五個理由是:國家主義的人強迫(這是議決案)我定醒獅和國魂(全年共洋一元,我沒有閑錢來訂我不愿看的報紙)”⑤宋繼武:《又一個國家主義的叛徒》,《覺悟》1926年11月30日。。與此同時,國家主義團體紛紛解散,曾參加北京國家主義團體聯合會的“中國少年自強會”于1926年11月宣布解散,表明要“放棄國家主義,與進步的革命青年合作”⑥《中國少年自強會解散宣言》,《覺悟》1926年11月28日。。
國共兩黨對學運領導權的爭奪,是明里暗里同時進行的。在全國學聯號召召開的臨時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之際,共青兩黨進行了“誰把持學聯”的爭論。1926年7月,學聯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移至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補助經費3000元,國民黨青年部全面策劃安排,出席代表54人中有國民黨員42人,并在會前組織黨團統(tǒng)一思想⑦《全國學生代表在廣州開會之經過》,《廣州民國日報》1926年8月12日。。很明顯,國民黨加強了對學聯的控制。但國共兩黨更多的爭議發(fā)生于國民黨右派與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之間。1925年底,西山會議召開后,西山會議派即在上海組織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部與左派的上海特別市黨部爭奪學運領導權,他們與上海國家主義派“在反共口號下聯合,作一致行動,反對上海學聯會是共產黨御用的機關,經濟不公開,行政不民主……并有完全取得學聯的企圖,否則分裂學生群眾,另組學聯會”。共產黨則表示,“在上海學聯會改組前,我們即已知他們計劃,為保持上海學聯組織上統(tǒng)一起見,上海地方決定在學聯會內相當向他們讓步,同時多拉攏中立派學校?!雹佟吨袊嗄赀\動歷史資料(1926—1927)》,第379—380頁。在廣州,廣東大學首先成為國共爭奪學運領導權的基地。早在1925年10月就有“廣東大學改選學生會時,孫文主義學會分子傾巢出動,手拿手杖,勾結幾名便衣偵緝,大打出手,妄圖破壞這次選舉”②邵鵬文、郝英達:《中國學生運動簡史(1919—1949)》,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1頁。。據報道,廣州孫文主義學會組織“樹的黨”實行“樹的政策”(“樹”即棍棒之意),右派學生領袖甚至揚言“從廣大打到廣州,從廣州市打到廣東省,而打到全國”③《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26—1927)》,第408頁。。11月,廣東大學又發(fā)生校長風潮。該校校長鄒魯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國民政府于1925年11月任命甘乃光等人組織調查委員會準備改組廣大,鄒氏被迫北上。但鄒已在廣東大學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其去職后即有右派教職員辭職和學生集會、請愿反對調查委員會之行動,風潮激蕩數月之久。最終,國民政府明令宣布因鄒氏不正當行為免去其校長之職并任命北大教授顧孟余繼之且在顧到任之前由陳公博兼代④《廣大學潮始末記》,《申報》1925年12月10日。。12月底,廣大風潮再起。21日,廣大法科學生召開非常會議選舉學生會中樞委員,共產黨方面的新學生社成員乃邀請工人糾察隊到會,造成右派學生與糾察隊發(fā)生流血沖突⑤《廣東大學演成慘劇》,《申報》1925年12月29日。。總之,國共雙方對學運的這種明爭暗奪一直持續(xù)到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國民黨分共清黨行動實施。是時,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學生運動不得不轉入地下,而國民黨則因從在野黨到執(zhí)政黨身份的變化改變了原有的發(fā)動學生的策略,整個學生運動再度走向消沉。
民初學生運動以五四運動為號召,開始發(fā)揮群體力量的巨大威力。在政治旋渦中,學生作為一種新生力量,與其他各種社會力量在斡旋中或結合或離異。同時,學生群眾在與北京政府關系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具體事件接觸,兩者從和平相處到矛盾不斷積蓄而最終走向徹底決裂。五四運動及其之后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表明,兩者張力日彰⑥除本文相關敘述及其討論外,其余可見岳謙厚:《“五四”前后中國學生運動之考察》,《社會科學評論》2009年第1期。。
但隨著學生運動經“五四”高潮落入低谷,本屬社會同盟者如商人、自由主義者相繼離去;更重要的是隨著新興政黨力量的興起,學生便與之相結合并開始接受政黨運動,從而結束了“不問政治”的單純年代。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乘新思想傳播之機極力在學生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國民黨經改組后一方面接觸學生領導組織并與之建立關系,另一方面依靠“容共”策略擴大團結面,在學生中的影響力迅速壯大;新建的青年黨則同樣在國家主義號召下籠絡了一部分學生群眾。在三黨作用下,學生運動既繁榮又復雜,北京政府雖極力約束卻又回天乏力,學生與黨派結合成為不可遏止之勢。
然而,正像20世紀20年代初社會各界關于學生與政黨結合問題所爭論的那樣,政黨作用于學生,造成學生信仰和學生群體發(fā)生分化;政黨則在錯綜迷亂的政治情勢下展開對學運領導權的激烈角逐。從共產黨與青年黨的口誅筆伐到由此導致的學生流血沖突,從國民黨與青年黨的互不合作到國民黨對青年黨的公開打壓,從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與國民黨右派勢力的屢次較量中,處處顯示出學生運動在民國政治紛爭中所發(fā)生的變向。